金末元初,是誰重建保州城?

明末,宋濂等撰《元史》載“丁亥(金正大四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即1227年),(柔)移鎮保州。保自兵滅(金貞祐元年1213年,蒙古軍屠保州)之餘,荒廢者十五年,盜出沒其間。柔畫市井,定民居,置官廨,引水入城,疏溝渠,洩卑溼,通商惠工,遂致殷富。遷廟學於城東南,增其舊制(應為蒙古憲宗六年,即1256年,柔子順天路總管張弘略命苑德移廟學於城東南)。壬辰(金宣宗開興元年1232年從睿宗(蒙古太祖之子拖雷)伐金。《元史。張柔傳》未記重建保州城的具體內容,元好問《順天府營建記》則述較詳。

金末元初,是誰重建保州城?

《順天府營建記》根據張柔到副帥賈輔口述寫成。賈輔是張柔直屬部下,把重建保州之績全部歸張柔。還把張柔夫人毛氏親屬毛正卿列為策劃者和率工董役者。撰者元好問之妻毛氏與張柔夫人毛氏有親屬關係,故在該記中大加讚頌張柔。張柔夫人毛氏不僅是張府主持者,順天路的軍政要事,賈輔還要請示毛氏。張柔重建保州之事,被張柔墓碑和《元史。張柔傳》收錄,故後人只知張柔重建保州,而不知真實重建保州的苑德。

《順天府營建記》雖有為親者溢美之嫌,卻為保州留下了珍貴的史料,不僅彌補了宋金保定歷史的空白,也真實的紀錄了重建保州的內容。復建宋金時期的廟宇,新建廟宇,共30餘座,以及新建軍政衙署、將帥府邸、橋樑、樓閣、亭榭、園林、酒肆、樂棚等。特別是為張柔四個夫人建的宅院,李夫人之北園芳潤園,靖夫人東園壽春園,張弘略、張弘範生母馬氏的南園雪香園,毛夫人的西園種香園,悉然為樓,工程浩大。疏浚河道,引泉水入城,水占城中之四,舟行其中,投網可得魚。引蒲河灌稻田於西南陂,合九龍之末。建涵閘,通舟楫,航通暢通,保州成為燕南一大都會,皆苑德之勞也。

金末元初,是誰重建保州城?

▲靴子型城牆,想象一下它的壯觀,如果能保留到今天,那是世界級的遺產。

明、清《保定府志。苑德傳》載:苑德,清苑人(今競秀區苑七里店),剛勁有力。金末,領眾十五萬歸張柔。柔以滿城地窄,欲建堡城,命公董其役。誅蓬蒿,平瓦礫,畫市井,築屋宇,不期月告成,柔器之,便宜(行事)。復委公同知順天軍節度使權保州。覆命公決舊渠,引雞距水入保城,居民戴之。該傳既表了張柔發令之功,也未淹沒苑德重建州城之勞,評價公允。張柔自金興定二年(1218年)投降蒙古,一直為蒙古王朝賣命在沙場,常年在外領兵作戰。蒙古憲宗九年(1259年),他最敬愛的夫人毛氏去世,他仍在江淮戰場。未能回保定奔喪。對保州重建,確無暇顧及。

苑德,保州望族出身,故有苑半城之說。為人倜儻豪爽,負有眾望。通儒業,好釋道,一方名流。青少年時就讀於保州。悉知保定地理歷史,金代保州城的歷史風貌、城市街巷、衙署、廟宇、人物史蹟,成為他重建保州城的先決條件,此乃外鄉來的張柔、賈輔所不及。

金末元初,是誰重建保州城?

▲保定八景之一的西剎秋濤,投網可得魚,波光粼粼。

張柔投降蒙古後,因其戰績,被任命為河北東西諸路都元帥,苑德率眾歸張柔,柔命其重建保州城,乃傾全力建設工程,除順天府營建記所載工程,將西城址西移,在原城周9裡的基礎上,擴建為11裡,衙署避開繁華區,建在西拓之新區。在新城西大街路北建元帥府、廉訪分司、順天軍節度使署(後為順天路、保定路總管府)。在今裕華西路北側,永華大街、唐家衚衕之間,建同知順天軍節度使署(後為同知順天路、保定路、後衛順天府署)。

金末元初,是誰重建保州城?

▲保定八景之一的西剎秋濤,站在石橋上,一片美景。

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苑德建劉關張合祀的三義廟。十三年(1241年),保州升順天府,張柔從江淮回保定視事。見廟謂苑德曰:廟無二主,尊無二上,君臣同祀,而王(關羽)侍側如昔享覲不專,非制也。柔語有難言之隱,因其升任重臣,遭蒙古權臣嫉恨,兩次險遭殺害。柔和賈輔、喬維忠維順天路三巨頭,有聯姻之誼,恐三義廟有影射之嫌。苑德乃於南湖之右(今關岳行宮址),單獨建武安王廟。與此同時,在廉良村南復建廉頗廟。蒙古憲宗六年(1256年,將西大街鬧區的文廟和州學遷至清淨的南門東馬道)。

金末元初,是誰重建保州城?

▲城是我們的城,今天的回望是因為愛的熱情。

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年),改順天軍為順天路。十三年(1241年),升保州為順天府(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順天路為保定路,順天府併入),苑德任同知順天路、順天府尹。蒙古憲宗三年(1253年),苑德敬慕滿城抱陽山定惠寺高僧顯公之德,遣其至清苑東安宋太祖祖陵皇家寺院資果院任主持僧。苑德為重建保州城,使保州成為冀中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名垂青史。卒後,葬於富昌和小汲店間。20世紀50年代農業合作化時,陵墓被平毀。墓碑、石牌坊和石像生亦毀。墓碑建了侯河橋樑,後被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