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常用來餵豬,如今卻成上佳野菜,味道有些苦,常有農民挖去賣

導讀:過去常用來餵豬,如今卻成上佳野菜,味道有些苦,常有農民挖去賣

如今已是一月中旬,再有1月左右的時間,春季就將到來,氣溫也將回暖,這對於農民朋友們來說,那可是好季節,因為這個季節各種野生植物都將復甦,其中有一類野生植物十分受人們的喜愛,那便是野菜。這些初生的野菜不僅味道鮮美,還有很好的養生價值,所以在這個季節,常有農民去農村野外採挖野菜來自己吃,或者挖去賣。

說到這裡,筆者將給大家分享一種野菜,這種野菜過去常用來餵豬,如今卻成上佳野菜,味道有些苦,常有農民挖去賣。若是大家對野菜比較感興趣的話,不妨瞭解下哦。

過去常用來餵豬,如今卻成上佳野菜,味道有些苦,常有農民挖去賣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野菜售賣,比較常見的有香椿、薺菜、馬蘭頭、野韭菜、馬齒莧、蕨菜等,這些野菜的味道都比較好,吃起來也都比較鮮香,這就讓很多人產生了一個錯誤的看法,那就是野菜都是這麼好吃,實際不然,在野菜當中也有一些“另類”,它們可沒有那麼鮮香,反而吃起來的味道還有些苦,而苦蕒菜就是其中一種。

苦蕒菜是菊科苦蕒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幼苗長得和苦菜有些像,這時的葉片呈線形,等到長到之後,也就是6月左右的時候,其葉片會分裂成羽裂狀,這時候看起來就和萵苣葉子十分像了,故而在民間,苦蕒菜也有著“多頭萵苣”的叫法。

過去常用來餵豬,如今卻成上佳野菜,味道有些苦,常有農民挖去賣

苦蕒菜在我國分佈極廣,除了西北和東北地區少有之外,在其他地區均有分佈,尤其是在湖北、河南、四川、湖南、江西、貴州、雲南、廣西一帶較為常見,其生長區域也很廣,在海拔300米到2200米的山坡林緣、灌叢、草地、田間地頭、路邊均有。

苦蕒菜喜溫暖溼潤的氣候,既耐旱又耐寒,故而其生長的時間一般都較早,當氣溫在5度以上的時候,它就能生長了,所以它雖然春季生長的野草,但在部分南方地區,12月或者1月就能生長了。

過去常用來餵豬,如今卻成上佳野菜,味道有些苦,常有農民挖去賣

苦蕒菜名字中帶有“菜”字,自然能作為野菜食用。其實苦蕒菜在我國有著悠久的食用歷史,在《救荒本草》裡就這樣記載苦蕒菜:“葉味苦。救飢採苗,葉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鹽調食。”在這書裡,就描述了苦蕒菜的味道比較苦。

也是由於苦蕒菜的味道比較苦,過去的人們一般也不會採挖它來吃,只是在物資不富裕的年代,不得不挖田間的野菜來充飢時,才會採挖它來吃。

而在過去,苦蕒菜應用的最多的,便是被挖來餵豬。畢竟苦蕒菜在農村的田間地頭十分常見,其本身也是很有價值的,當雜草除掉太可惜,可是吃起來味道又有些苦,所以為了不浪費苦蕒菜的價值,以前的農民們也經常是挖它來餵豬。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是否割過豬草,在筆者小時候割豬草時,就常會在田邊割苦蕒菜回來餵豬、餵雞、餵鴨,還別說,這些家禽家畜還是很愛吃苦蕒菜的。

過去常用來餵豬,如今卻成上佳野菜,味道有些苦,常有農民挖去賣

除了能作為野菜食用,苦蕒菜還是民間的一種常見的藥用植物,其全株都能入藥,有著清熱解毒、去腐化膿、止血生肌,所以在過去的民間,這苦蕒菜也算得上是一種饑荒年間的“救命菜”,能吃也能治病。

苦蕒菜的食用部位主要是它的幼苗及嫩葉,可以生吃,不過由於生吃的味道很苦,一般人也吃不慣。可以炒食、涼拌、做湯,經過簡單的烹飪之後,雖然也有一定的苦味,但整體的口感卻是苦中帶有一絲微甜。

過去常用來餵豬,如今卻成上佳野菜,味道有些苦,常有農民挖去賣

按理說帶有苦味的野菜很多人都不喜歡,可近些年來,隨著野菜的盛行,苦蕒菜這種邊緣野菜也慢慢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中,成為了一種上佳野菜,也逐漸受到一些消費者的喜愛,畢竟不喜愛吃苦味的人多,但依然有一些朋友喜歡吃苦味,苦蕒菜就正好滿足了這一小部分人群。

所以隨著這幾年苦蕒菜慢慢被消費者所接受,很多生活在農村的農民朋友,也常會在初春時節去田間地頭採挖一些苦蕒菜,拿到市場上去售賣,價格也還可以,一般在6到8元一斤,賺些小錢倒是不錯的。

最後,大家若是去野外採挖野菜的話,一定要認清楚,畢竟野菜雖然好吃,可有一些野生植物是有毒的,若是挖錯了可就不好了,最好是同行挖野菜的人當中有一位經驗豐富的人來把關,這樣就能挖到好吃又健康的野菜了。

各位朋友,你們吃過苦蕒菜嗎?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