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知道“蔥燒海參”的秘密!

清末民初,京城有名的八大樓中,大多為山東省煙臺市福山人所開。其掌櫃的、大廚及跑堂的百分之八九十是福山人,一時成為人們在街巷中的美談。

終於知道“蔥燒海參”的秘密!

福山魯菜首推蔥燒海參。它用黃、渤海所產海參加工而成,是中國北方宴請貴客的招牌菜。當時,人們很納悶:“同為廚師,其刀工、食材、火候、炊具幾乎一模一樣,為什麼福山廚師做出的蔥燒海參美味可口,其他地方的廚師就略遜一籌呢?”後來,有心的酒店老闆特意安排機靈人打入內部,專門盯著,終於發現,福山廚師盛菜前,經常揹著人,往菜裡撒點什麼。因其動作飛快,到底是什麼,無法看清。上前詢問,他們只是笑笑,默不作聲。由於福山廚師做的蔥燒海參色澤鮮亮、質地軟糯、蔥香濃郁、口味鮮美,好多賓客指名道姓要他做,掌櫃的就給加錢。他們好不得意,繼而久之,就成了京城酒樓的大廚或名廚。

話說京城八大樓之首“東興樓”,為福山縣西關村人安樹堂、安寶旭所開,以烹飪海鮮為主,分“老號”“禮堂”“同春樓”三個營業場所,員工達二百餘人。其生意興隆的關鍵,就是有盤當家菜——蔥燒海參。大廚每次做此菜即將出鍋時,必往裡面撒海腸子粉。不管非福山酒樓的廚師如何偷藝,就是做不出那種鮮味來。

時間轉眼到了1930年,福山縣滸口村人、目不識丁、精明強幹的欒學堂在京城開辦了“豐澤園”,將善做濟南菜的歷下幫與善做膠東菜的福山幫廚師招致麾下,將魯菜兩大風味兼收幷蓄、取其精華,專做中高檔魯菜,因而名噪京城,譽滿華夏。

新中國成立後,許多社會名流、外國友人就成了豐澤園的食客。他們來此就餐,每次必點蔥燒海參。不久,豐澤園公私合營,員工由福山人變成了全國各地人。有些人想跟王大廚學做蔥燒海參等魯菜,做來做去,還是不行。一天,同行們設計請他吃飯,片刻,就把王大廚灌醉了。接著,眾廚師就在他身上亂翻,最後,終於翻出一個盛煙末的小布袋,從裡面倒出一些淡紅色的粉末。眾廚師不知是什麼東西,每個人用手指沾了一點,放進嘴裡品味,頓覺鮮美無比。待王大廚醒來,眾廚師趕忙請罪,然後拿出盛粉末的小布袋,詢問請教。

王大廚見秘密被眾人發現,索性告知大家:這是選用福山北部金沙灘海邊的特產海腸子,控出血水後烘乾,專門研磨成的粉末,俗稱“海腸粉”。海腸子形似蚯蚓,猶如雞腸,雖不雅觀,但極其鮮美,在京城開飯店的福山廚師能立於不敗之地,與以海腸粉作增鮮調料不無關係。蔥燒海參的秘方,首先是必須撒放點海腸子粉提鮮,或用豬大腿骨、老母雞熬出高湯增鮮,或用新鮮的海蟹腿夾肉熬湯提鮮;其次是必須在鍋內放入涼油、用粗細均勻的蔥段放入煸炒後提味;再是一定要把握住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