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特產傳說(132)丨曾與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齊名 銅梁“蘭花根”只剩唯一傳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銅梁蘭花根、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並稱江津地區三大特產。然而三十多年過去,當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已成重慶名片並走出國門時,銅梁蘭花根卻日見式微甚至瀕臨滅絕,只剩下唯一的技藝傳承人王祖全,還在勉力地支撐蘭花根最後的絕唱。

製作蘭花根 猶如耍雜技

重慶特產傳說(132)丨曾與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齊名 銅梁“蘭花根”只剩唯一傳人

△67歲的王祖全,是“蘭花根”僅剩的傳人。

銅梁縣城南門外319國道旁,一處民居的底樓,就是蘭花根的作坊。已經67歲的王祖全,便是“蘭花根”僅剩的傳人。

作坊裡擺著的一張案板和兩口大鍋,這就是生產蘭花根的主要工具。案板上堆滿了已經切好的糯米胚,大鍋裡盛滿了食用油。

油溫漸起,王祖全幾次用手試溫,再拿出鐳射溫度計,測試出準確溫度後,最後將糯米胚放入漏瓢浸入油鍋中,1分鐘不到便起鍋進行翻胚,反覆兩次。

重慶特產傳說(132)丨曾與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齊名 銅梁“蘭花根”只剩唯一傳人

△下鍋炸制

待第三次將胚浸入油鍋時,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原本小小的糯米胚在油溫作用下瞬間膨脹成猶如白白的蠶繭,又如一個個縮小版的油條。過了約10分鐘,白白的“蠶繭”顏色變黃,王祖全才開始起鍋。

待到起鍋冷卻後,王祖全在妻子尹萬菊的幫助下開始將製作好的糖漿淋在蘭花根上,再倒入裝滿白糖的盆中穿糖衣,如此便完成了蘭花根的整個製作。

重慶特產傳說(132)丨曾與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齊名 銅梁“蘭花根”只剩唯一傳人

上糖漿

製作雖簡單 工夫卻考究

王祖全告訴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蘭花根製作其實很簡單,普通家庭主婦在家也可製作。“但是要做好,卻需要很考究的工夫。”

製作蘭花根的第一道主工序便是“精選原料”,用上等糯米選去雜質,配以上等麻油、白糖;第二道主工序便是“細磨米漿”,糯米需要浸泡十多天,天天要換水,不然就會變酸,最後碾成細膩均滑的米漿。

重慶特產傳說(132)丨曾與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齊名 銅梁“蘭花根”只剩唯一傳人

△切料

三是調芡切料,即用一定比例的熟芡與生料揉和均勻,用擀筒擀成1釐米厚的片狀,再切成1釐米寬、3釐米長的短節,厚薄大小要均勻,灑上乾粉,不使粘結,便成花根雛形—糯米胚。

重慶特產傳說(132)丨曾與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齊名 銅梁“蘭花根”只剩唯一傳人

油炸糯米胚是最考手藝的活,油溫需要控制在140度左右,過高則炸不泡,油溫過低則會像餈粑樣形成粘連,油炸時還需要來回攪動,使糯米胚不停翻動,炸透心才有酥脆的蘭花根。

最後一道工序,便是花根“穿衣”,將熬成糊狀的白糖液淋在花根上,邊搖邊淋,使其均勻穿上糖衣,收汗後,再灑白糖,即成成品。

“蘭花根可以說是最易碎的糖果。”王祖全說,這就要求很下細的手工活,尤其是要輕拿輕放,否則很容易碎化成渣。

重慶特產傳說(132)丨曾與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齊名 銅梁“蘭花根”只剩唯一傳人

△穿糖衣

取名蘭花根 流傳數百年

一種油炸的糖果,為何會有“蘭花根”這樣一個如此清新脫俗的名字?

王祖全說自己15歲就進廠,聽老一輩講,這種油炸的糖果,顏色金黃、形如圓柱,大小若人的拇指,外形似蘭花之根,儘管大多數人包括王祖全本人,都沒有見過真實的蘭花根,但蘭花根的名字卻流傳下來。

據《銅梁縣商業志》記載,清乾隆年間,廣東籍男子陳奕桂來到璧山,憑著自己一身的製糖技術在璧山開辦起了糖果廠,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後遷居銅梁大十字,購門面開辦了當地第一家京果鋪,製作蘭花根,並代代相傳。

清末,陳奕桂第七氏孫陳大烈改進祖傳蘭花根的製作方法,一度興盛於市。據《銅梁縣志》(1911-1985)描述,“其形橢圓,內有泡孔,且有綿絲。幹食酥脆香甜,入口化渣;開水沖服,沏以蛋花,極為適口。招待賓客,饋贈親友,堪稱珍品。”

重慶特產傳說(132)丨曾與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齊名 銅梁“蘭花根”只剩唯一傳人

△蘭花根變成了金黃色,可以出鍋。

後來,第八代子孫陳芳琳四兄弟傳承了陳大烈的技藝,蘭花根進入極盛時期,產品遠銷潼南、大足、合川等周邊地區。因生意太好,後來陳氏兄弟擴大生產營業規模,開設了“桂芳齋”新店。清末民初,銅梁蘭花根在四川省土特產展銷會、成都花會(每年2月)多次獲獎,“桂芳齋”也因此馳名全國。銅梁人凡饋贈親友和招待來客,莫不以買到陳記桂芳齋的蘭花根為榮。

據王祖全介紹,陳氏四兄弟後來因分家而導致生意下滑,抗戰期間“桂芳齋”歇業。其製作技術被“桂芳齋”徒弟何炳雲帶走。直到解放後,銅梁成立糖果廠,何炳雲被吸收進廠上班,把蘭花根的製作技術傳承了下來。1966年,15歲王祖全進入銅梁糖果廠,也開始學習蘭花根的製作。

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前,蘭花根都是備受寵愛的“甜心”,多次代表重慶參加了全國名優特新產品展銷會,有兩位蘭花根的生產技師曾先後獲得四川省勞模和全國勞模稱號。銅梁蘭花根和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並稱江津地區的三大特產,也是銅梁人記憶深刻的家鄉特產。

凋蔽的特產 靠非遺保護

然而,和現在的江津米花糖、合川桃片的盛況相比,銅梁的蘭花根可以用凋蔽來形容。

在銅梁,只有金泉超市裡才能找到蘭花根的蹤影,包裝簡單,也沒有商標,外包裝上只有簡單的“銅梁特產”四個大字,每盒售價10元。

重慶特產傳說(132)丨曾與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齊名 銅梁“蘭花根”只剩唯一傳人

△蘭花根的包裝簡單樸素

這些蘭花根都出自於王祖全之手。王祖全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初,生產蘭花根的銅梁縣糖果廠破產解體,蘭花根隨之開始了走下坡路,蘭花根製作工藝也技隨人去,市面上蘭花根變得十分少見。

蘭花根凋蔽的另一個原因,王祖全認為就在於大眾的消費習慣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蘭花根油脂和糖分的含量較高,超過江津米花糖和合川桃片。從過去短缺經濟時代對蘭花根的追捧,演變到營養過剩時代對蘭花根的拋棄,王祖全認為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加上蘭花根易碎,儲運非常麻煩,也不利於電商銷售,目前的銷量可以說是非常慘淡。

2015年,蘭花根被列入銅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王祖全的作坊每年可享受2000元的補貼,但作為唯一的代表性傳承人,王祖全卻面臨無人可傳的尷尬。“主要是流程複雜,太繁瑣,要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加上市場銷量不理想,沒有人願意做這個。”王祖全說,自己的兒子寧願打工,也不願意接班。

“我搞這行已有52年,只要還能活動就得將這門手藝繼續做下去。”對蘭花根日漸式微的走勢,王祖全也很坦然。但王祖全心裡還是希望,這門傳承了上百年的傳統手工藝,不要在自己這裡成為絕唱。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陳富勇 文 通訊員 唐明兵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