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3種方法幫你擺脫刻板印象束縛的煩惱

有這樣一個現象:女孩的成績在小學時能遙遙領先,但是等到了初中,男孩子一發力,女生想超過就難了,特別是在數學方面。

因此女孩子就被貼上這樣標籤:“女孩數學成績就是比不上男生。”

然而,這個話題似乎已經成為了許多人在潛意識中都認可的結論。

那麼,這個結論是真的嗎?

直到前幾天看了《刻板印象》這本書,我意識到被標籤束縛原來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而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擺脫這種刻板印象帶來的煩惱。

《刻板印象》:3種方法幫你擺脫刻板印象束縛的煩惱

這本書的作者克勞德·M · 斯蒂爾(Claude M。 Steele)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曾任密歇根大學教授、斯坦福大學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教務長。

作者在《刻板印象》揭露了一個事實:我們生來帶著有色眼鏡,同時又遭受著各種偏見。

斯蒂爾教授解釋了在每個人生活中因身份認同感而產生的兩難窘境,例舉證明刻板印象顯著限制了人們的表現。刻板印象無處不在,它成為我們的標誌,成為我們的負擔,有時使人努力過度,有時扼殺了自我本性。

好在,作者說它並非不可戰勝,並在本書深入剖析了身份認同感的形成因素和過程,展示了小小的標籤如何發揮了強大的力量,並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應對計劃,幫助你擺脫刻板印象的陷阱,重塑自己的身份,充分且自由地發揮天賦。

接下來,我將從無處不在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風險以及擺脫刻板印象的三種方法來分析走出刻板印象的煩惱。

1。無處不在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又稱為社會定型、定性效應,指的是人們對某人或某一類人產生的一種比較固定的、類化的看法。

它有三個特徵:

(1)對社會人群的簡單化的分類方式和泛化概括的認識;

(2)同一社會人群中刻板印象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3)與事實不符,甚至有時完全錯誤。它常常是造成人們認知偏差或偏見的主要原因,但在某些條件下有助於把現實中的人們加以歸類進行概括性地認識,成為知覺他人的捷徑。

生活中常可見到這樣的例子,就像我們總會不由自主地認為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輕人是愛衝動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精明的;教授總是白髮蒼蒼、文質彬彬,工人則是身強力壯、舉止豪爽等等。

所以,生活中與人交往如果帶著所謂的有色眼鏡來與人交往,那勢必會影響我們的人際交往,因為我們有必要來克服我們的刻板印象,對所有的人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認真的處理生活中的一些偶然的資訊。同時,也會避免刻板印象的風險。

2。刻板印象的風險有哪些?

第一,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與社會身份掛鉤的各種變數的影響。

第二,身份風險及其危害在某些重大的社會問題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比如種族對立、社會階層分化、性別之間的成就差異等。

第三,刻板影響風險透過影響精力分配,對大腦功能區進行精準啟用,對人體機能產生廣泛損害。比如情緒焦慮、高血壓、認知過載等等。

本書應用了大量的實驗來證明相關結論,下面結合書中案例,就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如何擺脫刻板印象束縛的煩惱,分享三種方法。

01報團成長,尋找一盞安全感的明燈

在書中,作者提到一名數學家菲利普·尤里·特雷斯曼,他在微積分課上發現,在入學時候數學分數相近的學生中,黑人學生的成績通常比白人和亞裔學生要低。透過調查研究之後他發現,亞裔學生一般會集體進行學習,他們這種集體學習的方式給他們的微積分的學習帶來了很多的益處。

大家在一起討論,集思廣益,一起解決各種難題,提出不同的想法,每個人都在這樣的學習中受益。

相比之下,白人的學習會獨立得多,他們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向同學或者朋友求助。

而黑人則是極度獨立,他們把學習看成絕對的私事。下課之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埋頭苦讀。雖然他們的學習時間遠超亞裔和白人學生,但是成績卻不如他們理想。

所以,要想降低刻板印象帶來的負面影響,抱團成長是很重要的,積極參與集體學習,參與討論。

02培養成長型思維

《終身成長》這本書把人的思維分為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應對挑戰和困難的能力是可以透過學習來掌握和增長的。而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的能力是有限和固定的,他們一旦面對痛苦和問題,就會妄自菲薄,想要逃避。

就拿西方社會普遍認為的“黑人的智力不如白人”這一刻板印象來說,那些在學業中受挫的黑人學生往往會陷入自我否定的惡性迴圈,哪怕他們在剛入學的時候跟白人學生成績相當,最後畢業成績往往不如白人學生。

學者約書亞·阿倫森曾經做過一項研究,展示瞭如何透過對思想觀念的改造和幫助受到刻板印象影響的學生們改善學業成績。

他們邀請斯坦福大學的學生給少數族裔小學的學生們寫信,主要內容是宣傳“人類的智力是可以提升的”。工作人員會給他們一些證明材料,比如某些名人如何透過錘鍊智力取得成功的等案例。

儘管這個少數族裔小學是虛構的,但是大學生寫信的過程,就是讓他們消化這個理念的過程。實驗結果表明,參與寫信的黑人學生,在下個學期的考評成績比之前提升了三分之一。

這一實驗可以啟發教師們重點關注受刻板印象影響的學生,不斷給他們傳遞困難是可以被解決,而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認知上改變他們的思維。這樣他們在面臨困難時,可以透過學習,肯定自我解決問題的態度,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03自我肯定,提升抗性

由於受到刻板印象影響的人,大多數對自己的評價都比較低,缺乏自信,那麼想要消除或者降低刻板印象對他們的影響,可以從鼓勵他們自我肯定這一方法入手。

那要怎麼操作呢?美國康涅狄格州一所中學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老師們在新學期開始時,給班上的每位學生都發一張寫有學生姓名的信封,裡面有一張任務提示。經過隨機分配,其中一半學生收到的提示是讓他們寫下2-3個自己最為看重的事物,比如家庭關係、友誼、音樂、信仰等,並且用一小段文字說明理由。而另一半學生收到的任務是,寫出他們覺得最無關緊要的事,也要說明這些事物對其他人可能存在怎樣的價值。

實驗效果非常明顯,除了個別成績拔尖的黑人之外,凡是參與到第一組實驗的黑人學生,幾乎在三週之內就提高了學生成績,而且成績越差的學生,提升的幅度越大。後來實驗跟蹤調查發現,這種高亢的學習狀態幾乎能維持兩年的時間。

為什麼“自我肯定”有這麼大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寫作練習可以讓學生們對於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產生更加強烈的感受,緩解了他們對刻板印象的警惕情緒,能夠釋放更多的心智資源改善學習表現。

所以,面對學生因為早期受挫而成績一落千丈或者停滯不前時,老師們可以進行“自我肯定”的干預,幫助他們重拾自尊、保持自信,及時截斷“早期挫折引發後續成績和心態雙下滑”的惡性迴圈。

04 寫在最後

斯蒂爾教授說,科學無法清除偏見,但它可以透過拓展我們的閱歷削弱偏見的影響。

就如《刻板印象》的封面上的這句話:別讓偏見和標籤決定了你是誰,你終究要自己決定成為什麼樣的人,別讓任何人替你決定。

透過閱讀這本書,我對刻板印象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書中有更多消除刻板印象的小技巧,感興趣不妨試讀一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