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窗聽雨品嚐鉛山名吃麻餈粿,陳家塢裡秀一把江南情致

鉛山葛仙山下的陳家塢,小橋流水,溪流繞村。白牆灰瓦的尋常村落,卻是宋代八大家歐陽修第35代後裔的居住地。

攬窗聽雨品嚐鉛山名吃麻餈粿,陳家塢裡秀一把江南情致

當來自河北的採風人群三三兩兩從村裡回到三清媚“六一堂”時,毛素珍會長正面對一個石臼犯愁。她想將它弄到院子裡,用來製作麻滋粿。

攬窗聽雨品嚐鉛山名吃麻餈粿,陳家塢裡秀一把江南情致

攬窗聽雨品嚐鉛山名吃麻餈粿,陳家塢裡秀一把江南情致

我們幾個剛進草堂院門,她便使勁招手。毛會長已經提前將石臼用清水刷洗乾淨了,她示意我們抬到院子當央。我和自媒體人鬍子叔叔跑過去,兩人吃力地抬起這個笨重的傢伙,石臼怎麼也有200來斤,我倆中間停歇了一次才抬妥。

攬窗聽雨品嚐鉛山名吃麻餈粿,陳家塢裡秀一把江南情致

一位70來歲的大爺不知從哪裡提出來一隻大木錘。頭髮花白的老大媽從廚房抱出甑,將蒸熟的糯米倒進石臼開始舂米。大爺先將木錘沾了清水,在石臼裡糅了一會兒,開始掄錘舂米。他捶打一次,蹲在旁邊的大媽就伸手翻動一下石臼中的米飯,兩個人配合得極為默契。

攬窗聽雨品嚐鉛山名吃麻餈粿,陳家塢裡秀一把江南情致

攬窗聽雨品嚐鉛山名吃麻餈粿,陳家塢裡秀一把江南情致

我從大爺手裡接過木錘試圖體驗一下舂米的過程,誰知幾下下去就砸進去一些木屑。大爺慌忙攔下:“嗨,不用使這樣的莽勁。砸進去木屑還怎麼吃!”

攬窗聽雨品嚐鉛山名吃麻餈粿,陳家塢裡秀一把江南情致

大爺順勢接過木錘,優優雅雅地捶打起來,咚、咚、咚一下是一下的特別有節奏感,直到將石臼裡的糯米舂成富有彈性的粘稠狀。毛素珍會長說,山民吃的麻餈粿,仍以最原始的手工方式進行製作。

攬窗聽雨品嚐鉛山名吃麻餈粿,陳家塢裡秀一把江南情致

舂好餈粑,下一步就可以做麻餈粿了。作麻滋粿至少需要兩三個人配合。首先要提前做出香料,廚房裡的幾位老人將黑芝麻、花生仁在鍋裡炒熟再碾碎加入白糖拌均勻備用。然後將盆裡的餈粑用手捏出大小均勻的小園丸,裹上香料裝盤,一道糯香可口的麻餈粿便可上桌了。

攬窗聽雨品嚐鉛山名吃麻餈粿,陳家塢裡秀一把江南情致

攬窗聽雨品嚐鉛山名吃麻餈粿,陳家塢裡秀一把江南情致

記得初到江西的第一天,我們是在餘干縣小洲島採風,在島上三清媚文學創作營,也吃到了當地老鄉為我們做的麻餈粿。那是在篝火晚會之前,當地義工將甑裡蒸好的米飯,倒進了一臺機器裡,機器替代了舂米,一盤盤的麻餈粿就從機器那邊源源不斷地送到了被篝火映紅的餐桌上,社會發展到今天,沒有什麼機器做不到的,只是少了一份原始的味道。

攬窗聽雨品嚐鉛山名吃麻餈粿,陳家塢裡秀一把江南情致

行走江南,我能夠感受到當地人對稻米的喜愛,他們總能將這份喜愛化為無限的創意。米,是萬能的,能蝶變成各種各樣的美食。甜香的麻餈粿的確惹人愛,口感極像我們從超市賣到的黑芝麻湯圓,軟糯、潤韌、甜香,感覺很女性。

攬窗聽雨品嚐鉛山名吃麻餈粿,陳家塢裡秀一把江南情致

麻餈粿適合江南女子在窗聽雨時,泡一盞香茗安閒超脫地享用,在嫋嫋茶香裡,將一粒麻滋粿送進櫻桃小口,那是何等地雅緻。似我等北方大老爺們坐在餐桌前狼吞虎嚥是很煞風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