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不過是一碗粥

臘八,不過是一碗粥

文/劉東華

臘八的習俗來自於佛教。

或許還有其他的說法,臘八吃粥的習俗比佛教傳入中國還早。我們無須去考證了,把臘八粥與佛家的慈悲情懷聯絡在一起,無論是不是佛家初創,都能體現出佛家的智慧,算是佛家的通融吧。

據說臘八這一天,是釋迦摩尼的成道日。這個日子就無法尋常了,是佛家人遵照儀軌,一次盛大而莊重的慶典活動。其中重要的專案就是“施粥”。

佛家施粥的習俗歷史久遠,有文學描述的場景出於宋代,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施粥的物件都是什麼人呢?當然是八方信眾,周邊的平民。最重要的,是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者、行乞者,或老弱病殘之人。

佛家說,慈悲為懷。

但臘八遇到了施粥,便體現出了最大的慈悲。臘月初八,時在三九,是一歲中最寒冷的季節,冰天雪地,路斷人稀,是平民人家最難將息的時段。一碗熱粥,尤其珍貴。佛教之所以紮根中國,不是沒有道理的。千百年裡,這一習俗得以廣傳民間。很多民間紳士,富裕之家,也會選擇在這一天搭建粥棚,然後提前散佈訊息,臘八這一天,周邊鄉鄰,接受施粥。

粥以一種低成本,體恤百姓的姿態,安撫人心。

我們這一代人,幼年時光,亦體會過這樣的臘月的清寒。入了臘月,便開始念念不忘的這一碗臘八粥,儘管那時候的臘八粥也沒有什麼稀奇之處。不過白粥里加上幾粒花生,或者數顆紅棗,已經是非常難得的美味珍饈了。

按照佛家流傳下來的說法,我記得那時的粥有一種神奇的效果。清晨,盛一碗粥,擺放在堂屋的條案上,先敬天地鬼神。然後把粥端到院子裡,塗在棗樹上,祈求這棵棗樹到來年能碩果累累。這是對果樹的鞭策與鼓勵。據說這種做法非常靈驗,塗過臘八粥的棗樹,是從來不會偷懶的。我家院子裡有一顆幾十年的棗樹,年年被果實壓斷了枝椏。

當下,臘八粥的食材已經非常的考究了。未到臘八之前,就有人三番五次地問我,臘八粥,是不是需要“八寶粥”,八寶之中,都包含著什麼?

其實,我也真的說不出來這八寶究竟有什麼,或者怎麼做才算是真正的臘八粥。不妨就地取材吧,凡家中雜糧、乾果、蔬菜,能熬在一起的,皆是八寶,人間至味。相傳當年佛祖於雪山苦修,每天食一麥一麻,有牧羊女經過,見他身體虛弱,便取來羊乳與穀物熬成粥狀來供養他,這便是臘八粥的前身。

我家長輩,多有討飯的經歷。走街串巷,討來的粥也是各色雜糧所制。我爹已經90歲了,曾對我說起要飯的經歷,別人家老人孩子喝剩的半碗溫熱的粥,倒給他,也是千恩萬謝,食之如糜。吃百家飯,就是人間的八寶。

我爹的生活是離不開粥的。如今90歲的老人,早就看過了人間的苦難與繁華,至今飲食的最愛,不過是一碗粥。

這一蔬一飯,都是人間的饋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