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和法餐到底誰更好吃?

"美國人談車必提底特律,法國人談吃必提里昂。"

中餐和法餐到底誰更好吃?

這個問題是一個永遠也討論不清楚的話題。如果放到網上,也是一場永遠落幕不了的口水戰。

但這種比對的意義不大的原因是,這是基於兩種完全不同的文明誕生出的飲食文化,它們只有比較的意義,而沒有比拼的意義。

瘋胃君以前做培訓的時候曾經提出過一個很多人都認可的比對,如果一定要對比一下的話,那麼:

川菜最可比的是義大利菜,因為都喜歡用香辛材料,都是市佔率最高的飲食品種;

俄羅斯菜、德國菜最可比的是東北菜,肉多、油水豐足、烹飪方法粗獷;

法餐,唯一可以PK的就是粵菜,因為雙方都喜歡用新鮮而奇特的原料,都注意保留食物的本味,都是本國(洲)飲食的金字塔尖。

所以瘋胃君總是很留心中餐和法餐交流的資訊,沒想到,真的還找出來很多:

5月22日至24日,在中國駐里昂總領館支援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里昂富維耶酒店(Fourvière Htel)和里昂新中法大學共同舉辦“源味中國”美食節活動。來自中國的四位頂尖大廚創作出一道道精美的中式冷熱菜餚。

可惜啊可惜,這篇新聞稿太簡單,根本沒有介紹到做了什麼菜。

但這篇裡面是有的:

2016年11月25日,中國粵菜美食文化展演活動在法國里昂中法大學舉行。

大師為大家講述了粵菜文化與技藝並表演了“滑蛋鮮蝦仁”、“菠蘿咕咾肉”兩道經典粵菜傳統美食,下午的“蘑菇扒魚腐”、“蜜味澆汁焗牛柳”課程是由另一位大師教授。

中餐和法餐到底誰更好吃?

從這些菜色的安排來看,瘋胃君個人的看法是,覺得主辦方的安排沉穩有餘,進取不足。

首先這四道菜中有兩道是絕大多數海外西餐館都會有的,那就是滑蛋蝦仁和咕咾肉。

滑蛋蝦仁因為做法簡單、原料對歐洲人來說也比較容易接受,是絕大多數中餐館都有的;至於咕咾肉,或者說以炸過的肉/蝦肉/雞塊配甜酸汁的做法,更是所有歐美中餐廳的標配。

所以這兩道菜固然會讓歐洲人很感熟悉親切,但是是不是也會有一種“中餐不過爾爾”的感覺?

當然,也不排除大師用壓倒性的手藝,讓法國人認識到“原來這才是正宗”。

蘑菇扒魚腐這道菜,瘋胃君要投贊成票。這道菜中的羅定魚腐,是大師傅用鯪魚肉打至起膠,後加生粉、蛋黃汁和水攪拌而成,做成乒乓球形放進熱油內炸至金黃色,因為如豆腐般滑,所以叫魚腐。

中餐和法餐到底誰更好吃?

羅定縐紗魚腐

法餐的特點是注重原汁原味,換句話來講,就是無論吃什麼,你都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

而魚腐這道菜,反映了中餐精細繁複的製作工藝,和美食文化的深度,簡單說就是,你吃了,都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

加上用的是扒這種很中式的手法,瘋胃君覺得這道以差異化來顯示中華美食博大精深的菜才是這次安排的最好的一款。

至於焗牛柳,個人的感覺也是和前兩款一樣,肯定不難吃,但不能起到震撼性的作用。

為什麼說保守有餘呢?因為這場演示在里昂。

因為法國的美食之都不在巴黎,而在里昂。

有一個西方媒體的記者是這樣寫的:

法國美食評論家科儂斯基(Curnonsky)在1925年,把「世界美食之都」的美譽獻給了里昂。

難怪美食家威施伯格(Joseph Wechsberg)在到訪里昂後曾感慨道:「美國人談車必提底特律,法國人談吃必提里昂。」

中餐和法餐到底誰更好吃?

里昂明星廚師保羅·博古斯的同名餐廳,連續40多年獲得米其林三星

人口不到50萬的里昂,卻擁有16家米其林餐廳。而且,這裡作為美食之都,很多的食品都是非常激進的,如“里昂血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的粵菜廚師拿出更激進的處理珍稀食材(並非一定要是燕鮑翅)的高階菜式,恐怕才能顯示中餐的博大精深。

當然,涉及到國與國間的交流,謹慎也是應當。2014年,我國領導人出訪法國期間,在里昂,法國領導人安排的世界頂級的“羊脊肉”,就是一種穩妥安全的選擇。

還有一種PK方法,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比如2016年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率領的中國美食代表團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的表演。

這次,中國人清一色show的都是本土美食,比如水果雕花、拉麵、以蔥代筆寫下“食為天”大字、教法國人包餃子等等。

可以相信這種表演一方面能夠引發歐洲人的好奇心,以及對中餐精湛技藝的獵奇心理,但是純本土化的菜式可能也很難引發對方發自內心的的震撼……當然,這種震撼可能絕對上是非常主觀的。

最後做一個小小的劇透,就在521日,天貓聯合米其林做了一個規模頗大的活動,主題是透過喵鮮生把世界美食帶到中國。瘋胃君有什麼看法?瘋胃粉又有什麼看法?請大家期待,也可以在本文後留言,奉獻你的精彩觀點哦。

本期圖片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