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讓人嘆息的四線城市,地下埋著六座城市,數不清的寶貝

中國歷史上有那麼多朝代,都城自然也有很多。有的仍然是國家的中心,有的則已經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其中有一座古都顯得格外特別,它的繁華曾經冠絕全球,現淪為四線城市,短暫得讓人扼腕嘆息。

這座古都便是開封,面積六千兩百平方千米左右,人口四百五十萬左右。

宋朝是中國最富裕的一個朝代,很多方面都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開封城的歷史並不短,但直到北宋的建立,才升格為人間的天堂,又隨著北宋的滅亡而隕落凡間。

一座讓人嘆息的四線城市,地下埋著六座城市,數不清的寶貝

開封的氣息不同於雄渾大氣的長安,《清明上河圖》記錄下開封濃重的市井文化,這裡的市民也許是兩千多年封建制度下,最為愜意的一群平民百姓。

開封地處黃河文明的核心區域,五、六千年前就有人類的活動,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夏、商兩代都曾在開封一帶建都,名字從strong老丘到囂/strong,幾經變化。春秋時期的鄭國在此築城,取名為strong啟封/strong,也許是開封一詞的最早來源。

一座讓人嘆息的四線城市,地下埋著六座城市,數不清的寶貝

開封作為公認的都城,要到戰國時代的魏國。這是一個脫胎於晉國的諸侯國,公元前364年,魏惠王遷都於大梁,也就是開封城。他引河水入城,農業和商業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成為當時的名城。

把城市建在黃河邊上,既有發展經濟的益處,又有軍事上的敝病。秦滅六國時,掘開黃河淹沒大梁,把這座繁華的都城變成了澤國。重建的城市再也沒能重現大梁的繁盛。從此以後,這種悲慘的命運一直圍繞著開封城。

黃河是條泥沙含量超高的大河,在大自然和人禍的共同作用下,黃河多次改道。每一次大規模的泛濫和改道都會淹沒老的開封城,然後在一片黃土上重新建城。

所以,我們在史書上看到的開封古城,其實都埋在了一層層的黃土下。據考古發掘證明,開封城下十四米內,埋藏著從戰國到明清的六座古城(大梁、汴州、汴梁、汴京和明清開封),數不清的寶貝埋藏在地下。

一座讓人嘆息的四線城市,地下埋著六座城市,數不清的寶貝

說開封,肯定繞不開宋朝,而宋朝又繼承自五代。唐朝末期,長安已經沒落,洛陽是國家的中心。朱溫廢唐建梁,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討個好口彩,他看中了這座曾經叫大梁的城市。

也許更大的可能是,因為這裡有便利的運河,經過隋唐兩代的建設,南方漕運可以直達開封,非常有利於積累起龐大的實力。而五代的疆域又以黃河流域為主,開封正處於中心位置,佔據了很大的地利優勢。

經過近百年的建設,到了北宋時期,汴梁城已經成為人口百萬的超大都市,達到了巔峰狀態。值得一提的是,契丹政權定國號為遼,也是在汴梁城中進行的,只是沒有在中原站住腳,很快又退回了北方。

一座讓人嘆息的四線城市,地下埋著六座城市,數不清的寶貝

北宋的繁華和富裕,至今仍被很多人津津樂道。吸取軍閥割據的教訓,北宋將全國的賦稅統統收納到都城,使地方上失去足夠的財力對抗朝廷。這樣就等於集全國之力供養一座汴梁城。

據歷史學家們考證,開封居民的生活方式超過了我們的想象,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和現代人媲美。比如普通人家只要有份穩定的收入,完全可以三餐吃外賣或者下館子,自家都不需要開火作飯。

不過,汴梁作為都城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防禦能力太差,周圍沒有任何險要。對於武力強盛的政權來說,這一點完全可以忽略。處於戰略守勢的宋朝可不行,汴梁和北方鐵騎之間幾乎無險可守。

一座讓人嘆息的四線城市,地下埋著六座城市,數不清的寶貝

趙匡胤曾經考慮過遷都。但是被趙光義一句無比正確的廢話,懟得不得不打消了念頭。更沒想到的是,最終為此付出代價的是趙光義的子孫,幾乎被女真全滅,受盡凌辱,兩位皇帝坐井觀天了一輩子。

這場靖康之恥破滅了開封的美麗幻夢,憑藉著巨大的慣性,金朝統治下的汴梁又維持了一段時間的繁榮,直至徹底沉淪於蒙古大軍的鐵蹄之下,《清明上河圖》的盛景從此成為絕唱。

明朝初年有人建議朱元璋定都此處,但經過實地考察後,他沒有同意,而是將汴梁改名開封府,作為陪都,並且有了一個有趣的名字——北京。明朝統一天下後,開封降為河南省的政治中心,與國都再無緣分。

一省之都的地位保持到了1954年,隨著交通的發展,鄭州的地位開始超過開封,省會遷到了鄭州,開封終於可以卸下所有的擔子,埋頭於自身的建設。

開封從最初的文明核心,到普通一城。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華文明興盛於黃河流域,又從這裡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