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手法:燒山火與透天涼

燒山火與透天涼

第一個下針的口訣叫燒山火,第二個叫透天涼。這個燒山火,還有透天涼,是我們大補和大瀉的手法。顧名思義,燒山火是很熱,大補,透天涼是裡面是熱症,病人有燥熱,大熱的時候用透天涼的手法。

病人裡寒很盛的時候我就用燒山火的手法。燒山火怎麼做?你針扎到皮層以後,如果引不到氣,就扎深一點,還引不到氣,就再扎深一點,所以,第一個先引氣。氣一到,面板表面一圈會粉紅,或病人感覺痠麻脹。

氣到了以後,開始把針提到面板表面。心裡觀想,底下差不多一寸的距離,針準備扎到這個點,這一寸的距離分三段。分別是天、人、地。當你在天部的時候進針,我們數是九,做九次插提。什麼叫做補?補就是緊按慢提,這就是補。

要觀想,怎樣叫緊按慢提?就是很快速的下去,然後慢慢、慢慢的起針。觀念要有,你不要去記,就好像腳踏車車胎沒氣了,我要把氣打起來。打氣的時候,你很快的按下去,如果你太快拔起來,氣又被你吸回來了。所以,要慢慢提起來,車胎氣才會打滿。要緊按慢提,這就是補。

不要讓他回頭,所以你要快按下去,慢慢的拉回來。在天部這個部位,要做九次。九次做完了以後,再把針扎到人部,在人部三分之一寸的地方,再做九次。再到地部,在這個地部再做九次。三九二十七次的補,這就是燒山火。

顧名思義,燒山火真的是燒山火,那火很大。比如說,胃家的寒症、胃痛、嘔酸。你怎麼知道是寒,臉色發青,淡,灰灰的,寒證,你望就知道。問病人口渴不渴,“不渴”。就算喝也要喝熱水,裡面就是冷的。那你在中脘上可以做燒山火。

如果人很瘦,肚子是平的,中脘就不適合,你就在足三里,胃經的本穴做,你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足陽明經的厲兌穴是它的母穴。你如果在厲兌上做燒山火,那這是拷問犯人用的刑罰,要找肉多的地方做。所以,在足三里上做比較好,其它以此類推。

如果這個人腳是冰冷的,腳冷不好啊,我們腳就有一票經,到底在哪個穴道上做,三陰交!這是三條陰經的交匯,三陰交肉又多。你不要在所有的井穴上做燒山火,所以要靈活的運用。

如果是腎家的寒症,腎本來是黑的,看病人臉都黑的,寒水,手腳冰冷的,這是腎的寒。那我們在腎的母穴復溜上做燒山火,很好。要注意,有的人很瘦,我所謂的一寸,並不是真正的一寸,有的窄的地方,就是指你針下去從面板到骨頭的距離,把它觀想一段距離。

下針的人一定要膽大心細。你不要怕,針要扎進去。有的人很怕,要進又不敢進,結果針下去一點點在皮上,針會倒來倒去,那個最痛。痛神經是在皮下五分的地方,趕快穿過去就不痛了。如果那個人很怕,又不敢深針,又不能不扎,結果就剛好紮在痛神經上,那個針掛在那邊痛死。所以下針時,一定要膽大心細,針下去不要怕。

這是燒山火,這是強補,最強的補,沒有比這更強了。燒山火燒完,再給他灸,灸足三里對身體很好。

反過來呢?就是透天涼,這是大瀉。同樣的我們用下針,一定要先引到氣,不管是什麼補瀉。一定要先引到氣,沒引到氣,你補瀉個半天也沒效。燒山火如果在本穴上,例如是胃家的寒症,我們在足三里上做,整個胃都會熱起來。病人會感覺到裡面好熱。

如果是腎寒,你在復溜上做,病人會感到有人在按摩他的腎臟,腎臟非常的滾燙,像滾水一樣。你說我不要在復溜上,在腎俞上做可以不可以,當然可以啊!但找肉厚的地方,你不要找湧泉做嘛,那是整人嘛,有很多選擇的。

在做瀉的時候,動作是相反的。引到氣以後,先扎到底下。因為要把它瀉出去嘛,所以從底部開始做,先在地部做,數是六。用插提法。你假想你要把輪胎的氣抽出來,所以是很快的拔,慢慢、慢慢壓下去,不要再把氣打回去了。瀉的手法就是緊提慢按,很快的提起來,推針進去時是慢慢、慢慢的推,不要把氣打回去了。

用觀想的方法,用悟的,不要去記,不然怎麼記啊!後面還有很多補瀉手法,到時背了半天,做的時候還是錯的。要想如何把氣打到輪胎,又怎樣把氣從輪胎裡面放出來。像籃球怎麼把氣放掉,一樣的意思。

透天涼,在地部先做,從底下開始做。很快的提起來,慢慢、慢慢回去,讓氣往上走。病氣、邪氣在底下,實證的氣在底下,你把它從地部提到人部,到人部時,再做六次,做完以後,到天部,再做六次。所以,三六是十八次。

在天部做的時候要小心,不要一提,針就出來了。如果不幸,一提針出來了,不要按針孔,先讓氣不斷的往外走。

我們會有捫法,所謂捫法是什麼?如果是我們做補的時候,針拔起來的時候,把針孔按到,不要讓氣跑掉。瀉的時候,不要去按它,讓它氣往外走,這是捫。

地部先做,再到人部,再到天部,數是六,方法是緊提慢按,這是透天涼,壯熱的時候用。

比如說,這個人胃口非常的強,吃了一百碗飯還是餓,消渴,是中消。下中脘、下足三里,反著做。你如果本來胃很強,心裡在想要做透天涼,結果做出來的是燒山火,那就會更強。

燥渴、大渴、病人發燒,都可用透天涼。

這個發燒咳嗽是實症,那要在哪做呢?尺澤就是很好的穴道,在尺澤上做透天涼。

燒山火和透天涼,這兩個是強補跟強瀉。原則是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陽中引陰和陰中引陽,這兩個是相對的。燒山火跟透天涼是一組,陽中引陰、陰中引陽是一組。

所謂陽中引陰,是病人先寒後熱。那陰中引陽就是先熱後寒。所謂的先熱後寒跟先寒後熱,實際上就是先補後瀉和先瀉後補。講了半天,你還是看不懂,那教你一個觀念。所以觀念很重要。寒比較多,熱比較少,先補後瀉。酸多痛少,也是先補後瀉。

當一個人熱多寒少,或者是痛多酸少,先瀉後補,這是補瀉的手法。

如何知道寒多熱少或熱多寒少,問病人就曉得了。他告訴你,他一下熱、一下冷,那你問他“你覺得熱比較多,還是寒比較多?”病人會講的很清楚,除非你不知道這樣問他。

為什要寫兩個,寒多熱少,可能是發在表症,比如感冒發燒。酸多痛少,這是經絡的痛。比如病人背痛,膀胱經的實症下束骨,膀胱經的虛症下委中。實症是痛,初病,虛症是久病是酸。

如果病人酸和痛都有,你問他酸比較多,還是痛比較多?他就會想說:“大部分是酸,坐久了站起來的時候痛,走一段時間呢,這個痛就沒有了,但酸還在那邊。”這個時候,酸比較多,痛比較少,你就先補後瀉,先扎委中大補他一下。扎完委中補完後,你再下束骨穴去瀉它。

有時候,一個穴道同時補瀉做完。像飛揚啊,絡穴可以用啊,膀胱經的原穴也可以啊!一針兩個穴道,同時可以做兩邊。所以,針灸非常的活。你一定要會活用啊。因為有時扎完委中後,要扎束骨,但這個人腳沒有,他沒有束骨。那有飛揚可以啊,所以,你不能預計嘛,針灸是很活的,不要死板板的,沒有那個穴道就不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