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帝后,是如何作秀的?封項伯為吼,奪韓信帥印,築壇登基

劉邦稱帝后,是如何作秀的?封項伯為吼,奪韓信帥印,築壇登基

一提及項伯這個人物,一個吃裡扒外的人物形象便會立刻浮現在人們的腦海之中。

項伯作為西楚霸王項羽的親叔叔,在親侄子爭奪天下的時候,幫不上忙就算了,竟然還屢次幫助侄子的敵人劉邦,稱的上是一個典型的吃裡扒外式的人物。

在整個鴻門宴事件中,項伯的吃裡扒外可謂是表現的淋漓盡致。

首先,項伯就偷偷將范增要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的訊息透入給了張良,等於是間接的告知了劉邦。

之後,在鴻門宴上,項莊舞劍要殺劉邦時,項伯又出來搗亂,執意是要救劉邦一命。最終,項伯的目的是達到了,劉邦逃過一劫,這也為自己親侄子項羽的滅亡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劉邦僥倖逃過一劫,之後的勢力是越來越大,經過四年的楚漢戰爭,項羽集團最終覆滅,項羽本人也在烏江邊上自刎而亡,連屍首都被分為了幾段。

作為勝利的一方,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成為了漢高祖劉邦。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劉邦徹底消滅項羽勢力,項伯因為屢救劉邦有功,被封為列侯,賜姓劉氏。

更絕的還有,劉邦打此之後,閉口不提當初與項伯約好的婚親之事,項伯自以為一樁好婚姻從此就被劉邦賴了去,他只能從心裡把這事當成壞帳撤掉,再也不敢提起。

此時,劉邦一刻也不能在魯國停留,速速還軍撲回定陶。

定陶,正是韓信駐軍所在地,跟上次在小修武一樣,韓信還沒有醒悟過來,劉邦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軍帳之中,奪去了韓信的將軍印。

韓小弟,實在不好意思了。我可以解衣衣你,推食食你,對你言聽計用,但你該還我將軍印時,還得乖乖還我。請你不要問為什麼,生在這個亂世,百姓無食,難熬過冬寒,劉三無軍權,恐怕睡不安席,夜不成眠啊。

然而,韓信對劉邦再次奪帥,毫無反駁之言。

他還能有什麼話要說,劉邦就是這樣的老闆,軍權是他的,他給你是你的福氣,他一聲招呼不打就收回去,那也是自然的理兒。

但是,劉邦奪帥還僅僅是小事一樁。韓信像是一隻狼,正被他這隻老虎一步步的逼向死圈,緊跟著,劉邦再給韓信出一道難題,搬家。

正月,春天來了。這個春天一點都不溫暖,劉邦遷韓信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

同時,他又履行會戰之前的承諾,封彭越為梁王,都定陶。

而劉邦遷韓信為楚王的理由是:義帝無後,況且你熟悉楚地風俗,天下再也沒人比得上你當楚王更合適的了。

劉邦這個理由,似乎有點牛頭不對馬嘴。義帝無後關我韓信屁事呀,他又不是我什麼親戚,更不是什麼恩人。再說了,天下熟悉楚地風俗的人可多著呢,為什麼偏偏是我韓信呢?

如果韓信真要這麼說的話,劉邦就更有話反駁了。

劉邦稱帝后,是如何作秀的?封項伯為吼,奪韓信帥印,築壇登基

當時,楚國的土地比齊國大,同時楚國又是韓信的故鄉,正所謂戰不成名誓不歸,如今功成名就,正是榮歸故里光宗耀祖之時。難道派你回楚地為王,這也是錯嗎?

似乎這麼一說,劉邦是真正為韓信好了?

錯!當時楚國是比齊國大,但是論經濟實力,齊國遠在楚國之上,況且韓信已經在齊國培植了一股勢力,如果不早點拔草除根,勢必危極天下安全。

更可怕的不僅如此,劉邦連續給韓信製造的奪帥和遷王事件,其實也是在試探韓信的底氣,看他有沒有膽量翻臉。

事實是,韓信一聲不哼,收拾行李,帶上自己的人馬就回楚國赴位去了。

劉邦順利打發韓信離開齊國之後,終於放心地舒了一口氣,原來百萬軍團的大將軍,也不過如此爾爾。韓信,明白地告訴你吧,楚王不過是你人生的暫居之地,等我把身體養上一段,再來慢慢收拾你!

緊接著,劉邦下了一道赦令:天下紛爭有八年了,八年來戰爭可把老百姓折騰慘了。今天下事畢,除了死囚外,監獄裡的囚犯通能釋放。

古代之皇帝,如果不是碰上了什麼天災人荒的,或者是皇室立太子及皇后大人生日等重大喜慶節日,你就別想皇帝老爺放掉一個囚犯。

然而,劉邦赦免囚犯,竟然是連兩件事都碰上了。

第一,這的確是兵災之年,按中國古老的習慣,只有赦免囚犯,方可救得上天的安佑。

第二,這也是喜慶之年,太子早立過了,當然與他無關,他的喜事是,劉邦自己馬上要當皇帝了。

這是歷史的必然規律,也是劉邦的必然選擇。

回頭想想,劉邦當初為什麼要造反?他最初的想法不過是想離開碭山那個鬼地方,回到沛縣和老婆孩子好好過上人樣的生活。

然而,在命運這趟單程列車上,一切都由不得他自作主張,而只能被載著一路朝前而去:於是不知不覺地當了沛公,又倍加冤枉地當了漢王,再一路被逼著走向最後的位置,那就是皇帝。

這個天下,劉邦想不當皇帝,連鬼神都不信了。於是,諸侯們一致上書,說的都是一樣的話:我們共尊漢王為皇帝,請漢王不要推辭!

這話聽來舒服,這當然也是劉邦想聽到的。

但是劉邦卻推辭了,他回絕諸侯的話是:我聽說皇帝的尊號,是賢能的人才能據有的,我可承擔不起這個尊貴的稱號啊。

這個場面不過是當初他被推為沛公的升級版,不消多說,劉邦這當然又是作秀。

劉邦這翻推辭之言如果被西方人看了,肯定會被搞得雲裡霧裡,明明都非他莫屬了,為何還要推三推四?

沒辦法呀,這就是中國思維,明明是行,你嘴上還得說不行;你明明心裡想當皇帝,嘴上還得說我不想當。但是,如果誰真不讓他當了,劉邦肯定第一個殺的就是他。

劉邦這套作秀的遊戲規則,諸侯們是深諳其中妙處的。

劉邦稱帝后,是如何作秀的?封項伯為吼,奪韓信帥印,築壇登基

於是,諸侯們再次上書,他們不但陳列陳邦一大堆賢能,而且以萬分焦灼的語氣說道:大王平民起家,誅滅暴秦,平定四海,分封諸侯,如果大王不受皇帝之尊號,我們將以死來相諫。

諸侯們以死相諫當然是檯面話,劉邦拒絕諸侯當然也是假動作。

但是按作秀規規,雙方這個上書和推辭的次數還不夠三次,所以劉邦只得再次拒絕登基。

最後,你來我往,算起來,也不止三次了,諸侯們還在繼續上書,於是劉邦真不得不裝作無奈地說道:既然諸君覺得我合適當皇帝,那我就只為勉為其難,多為國家做點貢獻了。

當皇帝,是為了國家做貢獻,這就是劉三的人生哲學。一切私事皆是國事,私事是野心,國事是公義,以公義遮蔽野心,就像一把繡花的長劍挑天下,試問天下英雄,誰能抵擋劉三此種妙法權術?

二月三日,劉邦在汜水北岸築壇登基。

汜水,發源於嵩山,北流於滎陽縣西,注入黃河,今已堙沒。

然而,兩千年前的汜水岸邊,只見劉邦緩緩地步上高壇,一人獨上,猶如山高人為峰,萬山皆小,芸芸眾生,不過如眾蟻聚於腳下。

在蕭何的號令下,諸侯皆伏地而拜:皇帝萬歲,萬萬歲!

這是真正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在這個震天憾地的呼喊聲中,呂雉阿姨也由王后改名為皇后,太子劉盈改稱為皇太子。

劉邦那個早上九天雲彩之上的逝母,也被追稱為昭靈夫人。

漢朝之首都,劉邦暫時定為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