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意見不統一,你在中間要怎麼辦?西漢外交官常惠教你破局

在職場上,我們有時會碰到一個尷尬的情況:一個團隊裡,有兩個領導,

偏偏這兩位領導在某件事情上意見不統一,你又正好夾在中間,兩個領導都不能得罪,這該如何是好?

西漢外交官常惠也碰到過這樣的情況,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古人是如何應對的呢?

常惠的出生年月現在已經不可考,只知道他死於公元前46年。常惠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漢元帝四朝,他作為外交官活躍在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年輕的時候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但是後人記住的更多是蘇武,而忽略了常惠。漢昭帝的時候,常惠返回漢朝,被封為光祿大夫。

《資治通鑑》一書中記載了常惠這樣一則事情:

上覆遣常惠持金幣還賜烏孫貴人有功者。惠因奏請龜茲國嘗殺校尉賴丹,未伏誅,請便道擊之。帝不許。大將軍霍光風惠以便宜從事。惠與吏士五百人俱至烏孫,還,過,以西國兵二萬人,令副使發龜茲東國二萬人,烏孫兵七千人,從三面攻龜茲。兵未合,先遣人責其王以前殺漢使狀。王謝曰:“乃我先王時為貴人姑翼所誤耳,我無罪。”惠曰:“即如此,縛姑翼來,吾置王。”王執姑翼詣惠,惠斬之而還。

解析這段故事之前,我們先要知道當時西漢朝廷的政治格局。彼時,漢宣帝剛剛繼位,朝中大權被大將軍霍光所把持。也就是說,西漢朝廷出現了兩個領導——

名義上的老大漢宣帝,實際的掌權者霍光。漢宣帝自然是想快點把權柄從霍光手中拿回來,而霍光呢,多多少少不願意那麼爽快地交權。

背景交代完了,我們回過頭來看這段話說了什麼。

漢宣帝派常惠出使烏孫,賞賜那些對漢朝有功的烏孫貴族。之前西域另一個小國龜茲曾經殺害過漢朝校尉賴丹,這事還沒解決。常惠就向漢宣帝請求,借這次出使的機會,我就帶人去收拾龜茲,以揚國威。

領導意見不統一,你在中間要怎麼辦?西漢外交官常惠教你破局

這個事情呢,西漢名義的老大漢宣帝不同意

“帝不許”。

本來嘛,這事皇帝不同意就算了,也沒啥大不了的。可這個時候實際的話事人霍光出來了,

“大將軍霍光風惠以便宜從事”。

霍光暗示常惠你想搞事情就搞吧。

一個領導不讓,另一個領導暗地裡說搞吧搞吧。夾在中間的常惠怎麼辦?

常惠帶了500人出使烏孫,正事辦完之後,他徵調各國軍隊準備從三面包圍龜茲。在包圍圈形成之前,常惠就先派人責問龜茲王擊殺漢使一事。

在軍事壓力之下,龜茲王慫了,說,

哎呀這都是先王當時誤聽了貴族姑翼的話,和我無關和我無關。

常惠說,你先王也不在了,就把姑翼交出來吧,這事就翻篇。

“即如此,縛姑翼來,吾置王”

龜茲王趕忙把姑翼逮捕交給常惠,常惠將姑翼斬首後班師回朝。

常惠的做法看上去是

聽從霍光,和漢宣帝對著幹。

但是我們細細一看,其中大有玄機。

漢宣帝為什麼不讓常惠直接帶兵攻打龜茲呢?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漢宣帝

更喜歡透過外交手段而不是軍事手段來達到目的,更喜歡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儒家這一套

也有可能漢宣帝就是想試試自己在朝堂之上的權威如何。

領導意見不統一,你在中間要怎麼辦?西漢外交官常惠教你破局

而霍光為什麼又要暗示常惠搞事情呢?

龜茲擊殺漢使這事是直接挑戰漢朝在西域一帶的權威,不處理說不過去,以後其他小國有樣學樣,大漢在西域還怎麼立足?但是另一方面,霍光也不想直接和漢宣帝對著幹,

畢竟漢宣帝在名義上才是西漢的主人,霍光只是一個權臣而已。皇帝青春年少,霍光已經年老體衰,早晚是要交權給皇帝的。為了自己家族以後的發展,霍光不會在明面上不給漢宣帝面子,但是事情又不能不做,就乾脆讓常惠“以便宜從事”。霍光的意思就是

,事情你得辦,但是又不能不給皇帝面子,怎麼做你看著辦。辦好了,你有功;辦不好,你就是替罪羊。

所以如果常惠真的帶兵揍了龜茲,漢朝揚威的目的是達到了,但是漢宣帝不會高興。到時你能說是霍光讓我自己看著辦嗎?當然不能,

結果很可能就是常惠背了這個鍋。

但是啥都不做,明顯霍光那裡過不去啊。畢竟霍光現在還是掌權啊,到時找個理由給常惠小鞋穿,漢宣帝未必會幫你哦。

領導之間有矛盾,本質是因為利益有衝突,這種衝突基本都是因為小圈子利益和大圈子利益不符,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不符。

這個事情的利益衝突就在於:

漢宣帝要的是非戰爭手段解決問題,要逐步樹立自己的權威;霍光要的是揚漢朝國威,是要皇帝有面子,我霍光也有面子。

常惠正是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沒有直接帶兵去打龜茲,而是調集西域諸國的軍隊包圍龜茲,圍而不打。沒動刀兵,但是讓龜茲臣服,這就滿足了漢宣帝的要求:

不戰而屈人之兵。

而且這個做法實際上是

聯合聽話的打擊不聽話,樹立和鞏固了西漢在西域類似盟主的權威。警告了那些在西漢和匈奴之間反反覆覆的小國,對霍光來說也達到了自己要的效果。

《資治通鑑》裡常惠的做法給了皇帝面子,也給了霍光面子,也符合了國家利益,可以說是一舉兼顧了多方利益。

後來霍光死後,霍家後人被清算,但是常惠安然無恙。

領導意見不統一,你在中間要怎麼辦?西漢外交官常惠教你破局

《資治通鑑》裡這個故事,常惠是透過抓住事情的最終結果,抓住兩個領導的分歧點,從而找到解決方案。

那這個故事給我們後人什麼啟示呢?

首先,

作為下級,特別是和任何一方都沒有利益糾葛的時候,

最不應該做的就是站隊。歷史告訴我們,沒有誰會一直掌權。一個小嘍囉太積極站隊,最後往往就是那個替罪羊。

其次,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

搞清楚兩個領導分歧點是什麼?

如果分歧點只是具體做法上的不同,就像《資治通鑑》裡常惠的故事這樣,漢宣帝和霍光對於結果是一致的,只是具體做法要求不同。這個時候,我們只要抓住最終結果為導向,採取折中的方案,嘗試在一個基本框架之內協調,搞出一個折中方案。

這個方案要滿足主要領導的意見(也就是《資治通鑑》這個故事裡漢宣帝和霍光的意見),又能夠最終達到目的(在這個故事裡就是維護西漢的權威)。

如果兩個領導是在根本方向和目的上就截然不同,

那麼你最好還是不要參與過多,畢竟這個可能就不是你這個層級可以涉足的了。有時候在職場明哲保身也很重要。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