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一出,“雙標”家長讓孩子成為了“家庭”背鍋俠

筆者想問大家,無論是自己是家長也好、還是自己還沒做家長也好,有考慮過自己是什麼型別的家長嗎?有人可能是為了孩子給孩子報很多學習班型別的家長,有人可能是比較喜歡“棍棒教育“的家長,也有的家長可能就是”雙標家長“。

有些事情一出,“雙標”家長讓孩子成為了“家庭”背鍋俠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在重慶有一位媽媽做著養菌子的工作,工作的忙碌減少了時間管教13歲的兒子。於是每天就用手機來打發兒子自己去玩,有一天無意中發現手機繫結的銀行卡的錢少了,氣得媽媽拿起掃把就打自己的兒子,掃把都打斷了,兒子才說是把錢拿去充了遊戲。這個媽媽氣得找到媒體想要讓企業退錢,結果企業客服一查,這個遊戲賬號充值金額的支付方式是人臉識別,而進行識別支付金額的人是自己的丈夫。對這一行為媽媽對丈夫卻沒有進行對孩子那般的行為。

有些事情一出,“雙標”家長讓孩子成為了“家庭”背鍋俠

有人可能會說:孩子和丈夫不能同樣的對待,但筆者想說:如果孩子的爸爸能夠了解孩子花錢的目的,是不是可以少花一筆錢;如果媽媽再多瞭解這件事情起因,孩子是不是就會免於棍棒;如果同等對待丈夫和孩子,那對孩子的影響也沒有那麼的糟糕。為什麼要如此“雙標”呢?

有些事情一出,“雙標”家長讓孩子成為了“家庭”背鍋俠

除了像上一個例項那樣“雙標”的父母之外,筆者還被一個“甩鍋雙標”家長給震驚了三觀:有一個家庭中的父親會拿出收入的一小部分進行基金投資,基金投資總會有基金大跌的那幾天,這樣購買量較大的父親有點肉疼了。為了挽回損失,竟然跑去和基金經理說基金三歲自家孩子購買的,還說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玩手機失誤買了基金,什麼事情都不懂,想問基金經理能不能給退款。

有些事情一出,“雙標”家長讓孩子成為了“家庭”背鍋俠

這事件一出,相信一出不光是筆者,大家也都覺得有點匪夷所思吧,這買基金的操作怎麼能和孩子打得著關係呢?這如果基金上漲,是不是得發朋友圈慶祝自己生了一個小財神。就這件事也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話匣子。

透過這兩件案例,也希望“馳名雙標”的家長們,能夠反思自己身上發沒發生過這種類似的事件,你們的孩子是不是成了你們的背鍋俠。這種教育的錯誤的發生,不要再將問題拋給無辜的孩子和其他人了。將事情瞭解清楚,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擁有良好的品格,更好的在這個世界生活生存。

有些事情一出,“雙標”家長讓孩子成為了“家庭”背鍋俠

孩子的行為是家教的體現,孩子的教育好壞決定著家庭的幸福與否,更加決定著國家的好與壞,畢竟大家都知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教育,也要隨著時代的形勢。但不論教育的型別如何,方式如何。眾所周知的便是一個孩子成長環境決定這個孩子的未來。做了雙標父母的家長,懸崖勒馬,別釀成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