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池相會的成功固然有藺相如的功勞,更多的是滿足雙方的政治需要!

藺相如解決和氏璧問題之後,回到趙國被視為英雄,官場上已初露崢嶸受趙王信任。澠池相會之前秦趙兩國有過幾次小規模的摩擦,都以秦國勝利告終,趙國雖然屢戰屢敗但沒有傷筋動骨,還是具有和其大規模作戰的能力,按理說秦國佔據優勢應該一鼓作氣把趙國滅亡,消除秦國東進的最大阻礙,不應該由他率先提出與趙國議和。這就要考慮到當時的時代背景,秦國採用的戰略一直是遠交近攻,攻打趙國並和楚國簽訂互不侵犯的盟約,誰知楚國突然撕毀盟約向秦國宣戰,打得他一個措手不及。

澠池相會的成功固然有藺相如的功勞,更多的是滿足雙方的政治需要!

秦國的大部分兵力都在於趙國周旋,為了穩定後方安全,只能從秦趙戰場撤兵回援國內,同時還要防止趙國趁火打劫,所以需要和趙國議和。同時趙國的盟友被齊國壓制一直向他求援,趙國不出兵力前去援助,秦國急於求和的做法正好滿足趙國的政治需要,兩方一拍即合,約定時間地點雙方君主共同赴約,這是是一次領導者之間的重要會晤。澠池相會出現原因與秦王遭到藺相如戲耍無關,作為一國之主的秦王不會那麼小氣,再說秦國之前都是有其政治目的,兩個國家因為各自的戰略需求不得不停戰,以此做出政治妥協,解決眼前最重要的問題。

澠池相會的成功固然有藺相如的功勞,更多的是滿足雙方的政治需要!

趙王生性軟弱沒有主見,秦國提出會晤後趙王不想前往,只因秦國此前有扣押楚王的惡行,趙王懼怕秦國對他不利而有所顧忌,一直猶豫不決不給答覆。藺相如之前的出彩表現讓趙王信任,於是詢問他的意見,藺相如說:秦國的國君肯定赴約參加,如果您不去秦趙之間不會停戰,也沒有富裕兵力去支援盟國,其次趙國和楚國不同,咱們雖然比不過秦國但是遠遠強於楚國,有這樣的國家做後盾秦王不敢把您怎麼樣,另一方面可以派將軍帶領士兵護衛您,震懾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在參加會議之時藺相如作陪,秦王讓趙王鼓瑟,語氣嚴厲不容拒絕,趙王性格懦弱只能照做,但是藺相如見不得自家君主吃虧,用言語反擊秦王讓其擊缶,秦王是何等人物,怎能做如此下賤之事,斷然拒絕這件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藺相如用自殺威脅秦王,沒有說找秦王拼命這樣的蠢話,一是他作為一名文官,不能對秦王造成威脅,二是秦王身邊跟隨著侍衛,如果有所異動會被立即擊殺,三是即使他成功擊殺秦王,趙王也會因此失去性命,沒有實際的益處。憑藉他的智慧,必定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只敢進行言語上的恐嚇。

澠池相會的成功固然有藺相如的功勞,更多的是滿足雙方的政治需要!

為何不讓秦王和趙王一樣鼓瑟,而是選擇另一種樂器,因為當時缶的地位較低,表面上看沒有任何區別,事實上是趙王小勝一籌,聰明如秦王怎會想不到這點,但是小不忍則亂大謀,為了秦國後方穩定只能做出妥協。這場博弈看似一件小事,實際上是秦趙之間在爭奪主動權,秦國本想在此次會面獲得利益,沒想到被藺相如識破沒有得逞。言語上失了先機,想用武力威懾也不能實現,跟隨趙王而來的是統領重兵的廉頗,秦國心生顧忌,這一點不得不說藺相如有先見之明,出發之前就預料到這個局面。

澠池相會的成功固然有藺相如的功勞,更多的是滿足雙方的政治需要!

秦王偷雞不成蝕把米,本想趁機佔便宜卻被藺相如識破,丟失顏面一無所得,事後趙王安然歸國,並派大軍駐守邊境提防秦國突然偷襲,盟約在國與國之間只是一張廢紙,一切都是隨自身利益而動。藺相如在此次事件中沒有讓趙王受辱,表面上維護了國家形象,沒有遭到利益損失,完美的解決這一次外交事件。其實在後人看來,這場博弈趙國只是表面上取得勝利,秦國獲得了實惠。

澠池相會的成功固然有藺相如的功勞,更多的是滿足雙方的政治需要!

秦國國內形勢不容樂觀,拖不起時間需要和趙國議和,迅速把兵力派向另一個戰場,趙國完全可以以此為要挾,獲得土地糧食等資源,由於時代的限制,藺相如沒有想到這點,當然能讓趙王保住顏面已實屬不易。試想如果當初趙國拖延撤兵時間,秦國不得不為了讓他們履行承諾付出利益,一方面遏制住秦國發展的速度,另一方面在這段時間加強自身國力,避免再次遭受侮辱。弱國無外交,國家不受欺辱的先決條件是國力強大,藺相如在如此逆境還能完美外交成功值得後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