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語言不暢的“壞習慣”,家長要有正確認知

說話時結結巴巴,總是重複出現某些字、詞,有時還會不停地眨眼……面對孩子的這些表現,不少家長認為這是孩子淘氣的表現並加以訓斥。然而,這種對口吃錯誤的認識往往會使孩子的病情加重,甚至帶來心理問題。

口吃,俗稱“結巴”,是一種言語節奏的紊亂及流利性障礙者因不自主的聲音重複,延長或中斷無法表達清楚自己所想表達的內容。兒童口吃一般常見於2歲左右語言慢慢發展階段以及幼兒期。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

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兒童早期綜合發展中心邵伊楊

提醒,家長對於孩子口吃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這樣不僅能有效預防口吃,還能對有口吃徵象的患兒早發現並及早干預。

邵伊楊表示,兒童口吃可分為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防止孩子進行能誘發口吃的特殊行為,避免孩子經歷特殊場景,防止孩子產生過度的心理刺激而導致口吃行為。

二級預防指對於長期暴露在口吃誘因的孩子,存在特殊行為經歷,如模仿口吃患兒;特殊場景經歷,如受辱、驚嚇、驚喜等,應密切留意孩子的語言行為特徵,若發現孩子口吃症狀,要立即記錄最初發現時間,出現哪些口吃症狀及口吃相關情況,並儘早與口吃專業人士進行聯絡,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三級預防指標對已發生口吃的孩子,採取綜合治療措施,以預防口吃程度進一步發展,除接受專業人士的訓練,還要正確、恰當地給予家庭指導。

邵伊楊建議,家長與孩子交流時,儘量減慢語速,使孩子口唇和下頜的良好配合,保證患兒有充分思考時間,避免出現重複音和拖音現象;減少提問問題數量,儘量把提問式語句改為陳述句與口吃孩子進行交流,與孩子交流盡量使用簡短句,保持語言流暢性。

“在語言交流內容方面,家長可經常與孩子談論當時發生的事情。在陪孩子看圖書或講故事時,避免採用‘合上書考試’方式,應該讓孩子看圖畫進行會話交流,如圖畫命名、描述圖畫特徵、評論圖畫內容等。”邵伊楊特別強調,在傾聽與關注方面,應該集中注意力來聽孩子說話,儘量注視孩子眼睛,這樣孩子語言流暢性會增加。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面對孩子語言不暢的“壞習慣”,家長要有正確認知

新京報小鯨鋪子

面對孩子語言不暢的“壞習慣”,家長要有正確認知

一痛經就吃止痛藥?當心濫用藥物損害健康

面對孩子語言不暢的“壞習慣”,家長要有正確認知

我國吸菸人數超3億,僅憑毅力戒菸成功率不足3%

近視、遠視、老花眼,關於矯正手術,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面對孩子語言不暢的“壞習慣”,家長要有正確認知

本文為趣健康(ID:

xjbjiangkang)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