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6人就有1人中招,年輕人也是高危人群!但只要做好這些,你就能避免……

導讀:

關節炎找上門時該如何處理?

每6人就有1人中招,年輕人也是高危人群!但只要做好這些,你就能避免……

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

作者丨

葉碧華、實習生房子翔

編輯丨

李欣夷

圖片來源丨

圖蟲創意

你是否覺得關節炎離自己很遠?

事實上,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下,關節炎患者正日趨年輕化。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年來關節炎患者人數急劇增加,其中

大部分來自較常使用手機、電腦的40歲以下年輕人群。

年輕群體頻發關節炎,主要與日常生活工作中的

關節損傷、過度使用和畸形

等因素有關,

程式設計師、會計師、計程車司機都是高危發病人群。

此外,關節曾經受損、長期固定某種姿勢持續工作,都有可能會導致關節炎的發病提早。

關節炎症病發之後,往往伴有關節疼痛、腫脹以及相關功能障礙等症狀。如何能夠提前識別自己是否有患上關節炎的風險?日常生活中我們又可以如何預防,更好地保護肌肉、神經以及骨關節的健康?

關節炎前兆:紅腫僵熱痛

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之一,也被定義為

頭號致殘性疾病

。據統計,

全世界約有3.55億人患關節炎,亞洲平均每6人就有1人是關節炎。

在中國,有超過1億關節炎患者,

發病率約為13%。關節炎常在25至50歲間發病,以女性居多。

然而,去年釋出的《以患者為中心——骨關節健康管理洞察新解》報告顯示,近九成骨關節炎患者並不瞭解關節炎相關知識,他們發病時往往沒有意識,錯過最早治療時機;即便就醫,就診態度也並不積極。

上述報告還指出,

有23%的患者對疾病診療態度較為消極,65歲以上人群中,放棄治療的患者比例上升到近40%。

因此,對關節炎知識的普及勢在必行。

有關調查研究顯示,關節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有

遺傳、物理壓力、肥胖、年齡、外傷以及糖尿病

等。根本致病機理在於激活了關節的炎症通路,引發炎症和疼痛系列反應,使得膠原蛋白合成異常造成軟骨損傷,甚至導致膠原蛋白變性流失、營養物質流失缺乏。

那麼,我們怎麼判斷自己的關節是否存在問題呢?

可以記住這個五字口訣:

紅、腫、僵、熱、痛

其中,

“紅”、“腫”

所指的關節發紅、發腫,均是關節炎的常見症狀。

“僵”

則是指早上起床之後或是休息之後,關節發皺、有黏著感,像被膠水黏住了一樣,活動之後感覺關節鬆快。如果你的身體有“僵”的感覺,就可能存在滑膜炎的情況。

“熱”

指的是關節溫度異常,正常情況下由於關節處血運較少,關節溫度應該比其他部位的體溫低,如果關節發熱、發燙,就證明很可能存在炎症,需要治療。

最後,如果關節處時常有

疼痛感

,則可能表示關節周圍出現組織水腫,同樣是關節炎症發作所引起的症狀表現。

關節炎的主要種類有

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

等。其中骨關節炎是最為常見的,《2015年中國骨關節炎放置認知白皮書》顯示,

我國骨關節炎患者約有1.3億人,

佔總人數的10%以上。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超過50%,7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超過80%。

骨關節炎是一種關節退變性疾病,主要病變是在於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中老年女性是主要患病人群。骨關節炎症容易出現在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髖關節、脊柱及手指關節等部位,患病後常伴有骨質增生,隨著病情加重,患者可能會有平地走路疼痛,甚至關節變形等症狀。

日常養護需注意

目前,國際上已經形成了骨關節疾病的三級預防模式。

一級預防是指無病防病,

在未發生骨關節炎時採取體育鍛煉、日常護理等措施預防患病;

二級預防是指患病及時就診,

在注意到骨關節炎症相關症狀產生之後,及時體檢、就診,以獲得有效治療,防治疾病;

三級預防是指防止殘疾,

在關節炎病情嚴重時,選擇恰當有效治療方式,防止因病致殘。

而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莫過於

做好日常防護、運動鍛鍊,

保護關節健康。山東省立醫院骨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袁林表示,如要做好日常護理,可以注意在膝關節不適時避免強迫體位與過度疲勞,久坐要多站,多站要久坐。如果已經出現關節疼痛,則要注意儘量不做加劇疼痛的動作,比如反覆下蹲、上下樓梯等。

每6人就有1人中招,年輕人也是高危人群!但只要做好這些,你就能避免……

除此之外,

肥胖也是關節炎的誘發因素之一,

會使關節結構加速磨損、老化,甚至引起變形性關節炎,同時也可能會導致其他代謝併發症間接影響關節。對此,可以進行適當運動幫助減肥。不過在運動時,同樣需要注意避免關節損傷。

游泳和散步

都是較好的運動方式,既不會增加關節負重,同時也可以鍛鍊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有助於關節養護。

在致病機理層面上,關節炎的根本機理在於激活了關節的炎症通路,引發炎症和疼痛等系列反應,使得膠原蛋白合成異常進而造成軟骨損傷,甚至導致膠原蛋白變性流失、營養物質流失缺乏。

目前治療解決方案思路在於

抑制關節致炎通路、促進關節軟骨修復。

調查研究顯示,薑黃素、雪蓮培養物分別可以抑制導致關節炎的NF-Kβ致炎通路和IL-6、TNF-a等炎症因子,從而有效消除炎症、疼痛等系列反應。

同時有研究發現,非變性II型膠原蛋白也可以抑制TNF-a等炎症因子,減緩症狀,並促進正常膠原蛋白合成,促使軟骨清除與再生回覆正常平衡狀態。此外,II型膠原蛋白也是關節中的關鍵營養物質,佔據關節軟骨中總膠原含量的80%以上,可以有效促進關節恢復。

所以,在日常飲食方面,可以

多食用富含大豆異黃酮、維生素E的大豆製品

,不僅可以保護心血管,也可以起到強健骨骼的作用。同時,食用

富含鈣和膠原蛋白質的食品

也有助於增強骨骼韌性和硬度,保護關節健康。補充膠原蛋白有助於促使軟骨的清除與再生,幫助其恢復正常的平衡狀態。

21新健康×完美 全新科普欄目——《21完美健康說》上線!每週一期,帶給你最專業、全面的健康科普知識,讓你的生命更有質量!

每6人就有1人中招,年輕人也是高危人群!但只要做好這些,你就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