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半身不遂、中風後遺症的臨床秘驗

初診病人首用木火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健側取穴)。針尖向小指方向斜刺一~ 二分,針感為微痠疼痛。術前仔細觀察尋找發青、發烏的點,找到後在此下針。

治療半身不遂、中風後遺症的臨床秘驗

此穴一定要配合董氏奇穴的動氣針法(後面有詳解),注意本穴限用6分鐘(董氏原為第一次限用五分鐘,五日後限用三分鐘,又五日後限用一分鐘。後經我們計算每次限用六分鐘。)特別要強調的是即使病人行動困難,也要由家屬攙扶活動。

15:14

說明:木火穴只適用於早期治療,對患側運動有激發功能之作用,治療後期不再用它,可改用健側的小節穴也是配合動氣針法。

木火穴本四穴現在我們只用除小指的123穴。此穴原為放血穴位,現在我們為了配合動氣針法,把它改為針刺穴位。但我們如果下針在發青、烏的點上,起針亦可放出黑血數滴。

木火穴部位:

木火一穴在手背食指第二節、三節間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二穴在手背中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三穴在手背無名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四穴在手背小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動氣針法具體操作

(1)先決定針刺穴道。

(2)進針後又痠麻脹痛等感覺,即為得氣。,然後一面捻針一面令患者患部稍微活動,病痛便可立即減輕,表示針穴與患處之氣相引,達到疏導及平衡作用,可停止捻針,視情況留針或出針。

(3)如病程較久,可留針稍久中間必須捻針數次以行氣,可令患者再活動患部引氣,或不動亦可。

(4)如病在胸腹部,不能活動,可用按摩或深呼吸,使針與患處之氣相引,疏導病邪。

木火穴起針後,針靈骨穴、大白穴雙側(此二穴有調氣補氣溫陽的作用);

一、二、三重穴(此穴有活腦部血液迴圈及祛風化痰之功效)。

特別要注意的是以上幾穴都有活腦部血氣之功,所以針頭針後在針本穴,可使頭針之效果加強甚多。

上幾穴與補陽還五湯的功效大致相同。如患者手指拘攣張不開,可對靈骨、大白行提插瀉法,再針上白、次白、中白、下白。靈骨穴:在手背虎口、拇指與食指叉骨間,即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與重仙穴相通。大白穴:在手背面,大指與食指叉骨間陷中,即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中間之凹處。

一重穴: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橫開一寸。

二重穴:在一重穴上二寸。

三重穴:在二重穴直上二寸。

頭針使用:百會穴、四神聰穴、風池穴、完骨穴、天柱穴、上星穴(或神庭穴)、頭維穴、率谷穴、印堂穴。

有語言障礙的患者,用失音穴、上瘤穴、廉泉穴、外金津、外玉液穴。

注意:失音穴施術時,針尖向委中的方向平刺,針深5—8分。

上瘤穴針深不超過5分,過量會引起心中不安。

上瘤穴:在足底後跟硬皮之前緣正中央是穴。

失音穴:在膝蓋內側之中央點及其下二寸。

流涎不止者可用止涎五穴,由內往外斜刺2~3分。用法與木火穴相近。

結語:

治療治療半身不遂、中風後遺症的方法是我老師多年臨床總結出來的,我以傾囊相授,分享大家更多東西,最後引用恩師常教誨吾的一句話做結束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無定法,萬法歸宗,手中有穴,心中無穴,針法成英。

附錄:"木穴"的應用經驗

【木穴】

部位:在掌麵食指之內側。計有兩穴點。

解剖:正中神經、指掌側固有神經、肝神經。

主治:肝火旺、脾氣躁。

取穴:當掌麵食指之內側,距中央線二分之直線上,上穴距第 二節橫紋三分三,下穴距第二節橫紋六分六,共二穴。

手術:針深二分至三分。

發揮:

●本穴位對於眼睛發乾、眼易流淚、手汗、感冒、手皮發硬等皆有療效。

●本穴治療手掌皺裂,手面板病尤具特效。以此治癒數十例富貴手,平均三至四次即愈。●本穴治療鼻涕多,不論清涕濃涕皆有效,尤其感冒流涕可止於頃刻。

●本穴治手面板病及手掌皺裂,以患側為主。治其它各病以對側為主。

●本穴對外感風邪所致之面板瘙癢亦有著效。

●本穴具有清利頭目,開竅疏肝的作用,位在食指上,亦系透過“肝與大腸通”(臟腑別通實乃氣化相通,與開合樞原理有關)之關係治療多種疾病。其治鼻病,一系經絡作用,一則與疏肝亦有關。

●本穴與膽穴相配(均左右單取)治療更年期婦女煩躁、易怒效佳。

●曾治一沙姓男孩,11歲,患者雙手掌乾燥,皺裂五年,每年春秋季節加重,手掌皺裂,出水,瘙癢,經用木穴(雙)治療4次,配合尺澤穴刺血治療一次,手掌面板光潔如新,隨訪一年未發。

又:治療多種慢性面板病(尤其是手上的面板病)特效配方——

主穴:木穴配製汙穴(左右交替取用)隔日一次。

配合刺血(根據面板病所在區域,循經刺瘀絡出血)。久病必瘀,治風先治血,血去風自滅。此之謂也。

還可在距皮損區1。5寸處,循經在皮下刺一到數針,針尖指向皮損區,針法與腕踝針相仿,無脹痛感。病在皮刺至皮,此乃董氏奇穴同氣相求原理。

此法見效快,遠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