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頭痛,切莫大意

小兒頭痛並不少見,只是他們不會語言表達,只是啼哭或用手拍打頭部、雙手抱頭等方式來表達,所以往往不為家長髮現。另外有些家長知道孩子頭痛,也不加重視,認為頭痛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其實有時頭痛確是嚴重疾病的表現,所以家長不能掉以輕心。作為家長應善於發現孩子頭痛,還應及時帶孩子就醫。

小兒頭痛,切莫大意

顱內壓力改變

顱壓改變所致頭痛最多見,除佔位性病變、炎症水腫、腦血管意外、腦挫裂傷及腦水腫外,還要注意良性顱壓增高症,小嬰兒可因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輕度外傷、維生素A過量或不足、氨苄青黴素過敏、血液病誘發,前囟膨起緊張是主要臨床表現。而兒童期常與用激素後過快撤藥有關。

除頭痛、嘔吐外,視神經乳頭水腫明顯而恢復較慢。狹顱症除頭圍小外,應有顱高壓症狀才能診斷。

顱壓過低亦可引起頭痛,如腰穿後、脊髓手術後數小時發生頭痛,臥位輕,起坐站立時頭痛重,持續1~3天。腰穿後平臥3~4小時可預防,經靜脈補液可促進頭痛消失。

顱內感染性疾病

此類頭痛是由於急、慢性顱內壓增高引起。如急性腦炎、腦膜炎、中毒性腦病。患兒常有急性劇烈頭痛伴發熱、嘔吐、嗜睡。慢性腦膜炎,如結核性腦膜炎,頭痛緩慢加劇,反覆發作並伴有發熱。

只有為除外顱內感染的情況下進行腰穿,在腰穿前最好先做CT,除外顱內佔位性病變,尤其是後顱窩佔位性病變,腰穿後密切觀察生命體徵,防止誘發腦疝。腦膜炎及大多數腦炎患兒的影像學無陽性改變。

急性顱內感染診斷不難,但不規則治療後的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顱內感染、黴菌性顱內感染、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感染、鉅細胞病毒感染、小型腦膿腫、慢性複發性顱內感染診斷較困難,需要進一步做腦脊液常規及病因學檢查 (細菌塗片、培養、腦脊液二代測序或免疫學檢查。

顱腦損傷

從嬰幼兒的跌跌撞撞學步,到長大後的調皮奔跑,孩子成長的路上免不了磕磕碰碰,那麼孩子如果不幸碰撞到腦袋,出現腦外傷,家長該怎麼應對呢?

頭部摔傷後兒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現頭痛、嘔吐、抽搐、昏迷等情況。由於孩子的病情變化比成人隱蔽,不易被家長察覺,如果家長不細心觀察的話,可能等到發覺情況不對的時候孩子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很容易耽誤疾病診治;另外,孩子的病情惡化速度比成人快,有時孩子受傷後持續哭鬧不安,但沒過多久就馬上出現昏迷、抽搐的情況,同樣耽誤孩子進行及時規範的診療。

兒童腦外傷後,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簡單瞭解孩子是何時受傷、如何摔倒、頭部的什麼位置著地、身體其他位置有沒有受傷。讓孩子不要繼續活動,保持休息並注意觀察。一旦兒童出現意識喪失、無法正常走路、抽搐、頻繁嘔吐、頭痛、眩暈等;嬰幼兒由於不能言語,出現哭鬧不止,煩躁不安,四肢無力,尿床等,家長一定要緊急將患兒送到附近醫院就診。

小兒頭痛,切莫大意

孩子頭摔傷後出現嘔吐一般是由於顱內壓升高或者第四腦室底部嘔吐中樞受影響所致。出現嘔吐的孩子,應該立即前往醫院就診,先行頭顱CT檢查以排除顱內出血以及顱骨骨折的情況。並且醫生建議這些孩子留院觀察或者住院治療。

若行CT及其它相關檢查大致正常的話,醫生往往建議其回家觀察,家長也不可掉以輕心,仍需要仔細觀察兩三天,以防遲發的顱內出血或其它各種併發症,在這幾天內家長應禁止其劇烈運動,特別留意兒童的意識狀態,夜間應睡在兒童旁邊並叫醒幾次,以便知道其是否有昏迷情況,另外還要觀察其瞳孔是否大小一致。

對於比較小的頭皮血腫,主張首先區域性冷敷或冰敷,2天后再開始熱敷或理療以促進血腫吸收。但是對於體積大,吸收緩慢或者位於額頭處的血腫,冷敷的時間要更長些。最好的辦法是一方面給予血腫穿刺抽吸,另一方面透過理療促進血腫自身吸收。需要做血腫抽吸的孩子,都需要住院先檢查凝血功能,待其結果正常後方能抽吸血腫,並加壓包紮以防止再次出血。

顱內佔位性病變

顱內的腫瘤、寄生蟲病、膿腫等。頭痛常遷延反覆並逐漸加劇,伴有嗜睡、神志不清等症狀。必要時做眼科檢查,眼科檢查方便而又價廉,尤對嘔吐加重者必須看眼底,以防顱內佔位性病變和顱內高壓,也可同時檢查視力和屈光度。

小型腦膿腫不但可無感染徵,亦可無顱高壓徵及腦脊液改變。佔位性病變經用激素、脫水劑後,病灶周圍水腫可減輕,故症狀可暫時消失,一般經CT檢查可確定診斷腦幹、顱底病變,CT可疑異常者可做頭MRI檢查。顱底壓迫綜合徵、顱底腫瘤、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亦可引起後枕部頭痛,但有頸部畸形、頸部活動受限或後髮際下降。

小兒頭痛,切莫大意

頭痛和嘔吐進行性加劇, 嘔吐又呈噴射性、噁心也漸少者,務必警惕腦腫瘤的可能。此時患兒頭痛常為廣泛性,尤其在枕額部。因顱內壓升高,頭痛常隨咳嗽、打噴嚏、大便用力等活動和體位改變而加重,且常在晨醒後就嘔吐。

如出現區域性佔位性體徵,應立即想到腦腫瘤,做MRI、CT等影像學檢查,眼底檢查也很重要。對年齡幼小者應警惕,有人建議小於6歲而頭痛持續或頻繁發作的患兒,都應做影像學檢查。

腦血管病變

腦動、靜脈畸形、靜脈竇血栓形成。頭痛常突然發作,甚至出現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腦血管畸形、動脈瘤常在學齡期急驟出血起病,以頭痛、嘔吐、意識障礙及定位體徵為特點,而動靜脈畸形者60%表現為長期頭痛,病情波動,若合併小量出血則頭痛加重,有輕度一過性定位體徵,大出血時出現卒中昏迷或腦室大量出血,預後危重,需要做CT檢查,必要時神經外科處理。

小兒頭痛,切莫大意

大腦大靜脈畸形常被兒科醫生忽視,嬰兒期可引起心衰,大年齡兒童出現顱壓高、腦水腫及鄰近組織定位體徵,MRI時沒有畸形的血管團,只有增粗的靜脈影像。其它有神經面板綜合徵及各種外傷後腦血管併發症。

腦積水

進行性梗阻性腦積水,嬰幼兒發病診斷並不困難。一些慢性進行性腦積水,如前囟閉合後的大腦導水管周圍膠質增生所致幕上腦積水,感染擴散腦室內膜腦室膜炎膿液阻塞、粘連、纖維化孔、管流通不暢(馬氏孔、路氏孔、室間孔、正中孔、外側孔、大腦及中腦導水管) 阻塞性腦積水,病人的頭圍不大,以各種誘因下的顱高壓危象發病,治療後緩解,常誤診為病毒性腦炎、中毒性腦病,頭顱CT及眼底檢查後即可確診。另一方面有腦室擴張者合併頭痛症狀不能輕易診斷為腦積水。

癲癇性頭痛

癲癇相關頭痛可分為圍發作期頭痛和發作間期頭痛(發生於癲癇發作之前或之後、距離發作時間在一年之內的任何種類的頭痛)兩類,前者依據發作和頭痛發作的前後時間關係又可分為發作前頭痛,約佔5%~15%;發作中頭痛,約佔3%一5%;發作後頭痛,約佔10%~50%;而發作間期頭痛出現於25%~60%的癲癇患者。

小兒頭痛,切莫大意

許多癲癇病人有獨特的症狀,而不像一般的癲癇病人那樣發作時四肢抽搐,口吐白沫。頭痛性癲癇就是其中的一種,患兒發作時劇烈的頭痛,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後又突然的停止,過後一切正常。動態腦電圖可幫助診斷。

腦腫瘤性頭痛

兒童頭痛,腫瘤的可能性遠比成人多見,而由於起初時頭痛不伴有其他症狀又往往被家長忽視。腦腫瘤性頭痛多發生在早晨,進行加重,常伴有嘔吐及抽搐。隨著腫瘤的長大,以致顱內壓增高,眼底檢查有視乳頭水腫。腦CT是確診腦腫瘤的重要檢查手段,它能正確反應腫瘤的大小及部位。

小兒頭痛,切莫大意

顱內腫瘤早期或定位體徵不明顯時,可呈慢性複發性或漸進加劇的頭痛,容易誤診。小兒的顱內腫瘤約1/3可表現典型頭痛、嘔吐和視神經乳頭水腫的顱高壓症,但顱內腫瘤定位體徵不明顯時顱內高壓症並不一定存在,容易誤認為是偏頭痛或精神性、行為性頭痛,尤其在主訴不十分明確的幼兒。

就顱內腫瘤的頭痛性質而言,應注意以下特點:

a。頭痛發作已有一段時期,但嚴重程度和頻率增高;

b。大多於早晨或夜間發生;

c。限於某一部位,伴突然 (噴射性) 嘔吐,在疲勞、咳嗽等情況下更顯著;

d。改變體位可使之明顯加重或明顯改善;

e。無偏頭痛家族史。其他如嘔吐逐漸加重, 且不一定伴噁心;出現精神行為方面的變化, 如性格改變、易激動、欲睡、習慣改變、近期學習成績減退等,則應警惕在頭痛期或間隙期有無局灶性異常神經體徵,特別在較少主訴的幼兒中應予注意。

嘔吐是兒童顱內腦腫瘤最常見的症狀,80%的兒童腦腫瘤的早期症狀可表現為嘔吐。起初嘔吐發生在清晨,隨著病情的發展可發生在任何時間,呈間歇性反覆發作。兒童嘔吐後能立即進食,而進食後又很快嘔吐,長期反覆發作可出現脫水、營養不良,易誤診為胃腸道疾病。

同時,腦腫瘤會引起顱內壓增高而導致頭痛,可持續存在,也可間斷髮作。嬰兒或低齡幼兒無法向家長表達頭痛的感覺,常常表現為煩躁不安、拍打頭部、不停哭鬧等症狀。

小兒頭痛,切莫大意

除了上述表現之外,有些患腦腫瘤的孩子還表現出走路不穩、頭顱增大、對眼或鬥雞眼,頸部抵抗或斜頸、癲癇發作、性早熟、發燒及意識或精神異常、面板咖啡色素斑等症狀。對於這些症狀,家長們千萬不要大意,應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參考文獻

[1]王莉莉。 小兒頭痛嘔吐,小心腦袋長腫瘤[N]。 保健時報,2021-05-06(010)。

[1]江蘇 王俊。 小兒頭痛細察因[N]。 大眾衛生報,2001-09-04(P04)。

[1]夏經,葉露梅,匡培根,吳保敏,吳家驊,鄒麗萍,蔡方成,鮑克容。小兒頭痛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01(02):67-82。

堅持科普,希望醫生和患者少走彎路,疾病得到儘早診治!

免責宣告:本站所有影片或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或參考文獻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我,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謝謝合作!本公眾號所載文章、內容、資料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參考,與本人所在工作部門的立場無關!

小兒頭痛,切莫大意

喜歡就點個“

在看

”吧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