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6mm肺結節後,她選擇了民間偏方 一年後結節長大一倍不止,還被確診為早期肺腺癌 胸外科專家說有些肺結節不必急著處理

每日商報訊 “如果不是自作主張亂吃藥,我大概也不用這麼早挨這一刀。”說這話時,34歲的女白領何麗(化名)臉上多少帶著遺憾神色。她剛做完肺結節手術,結果明確為早期肺癌。

主刀手術的浙江醫院胸外科陳小烽副主任醫師坦言,這些年來肺結節的話題越來越受到重視,百姓對它的瞭解也逐漸增多,但查出肺結節後也有不少患者會像何麗這樣,走入誤區。

他提醒,一旦體檢報告中出現磨玻璃等肺結節提示,先不必急著處理,也不要自作主張,積極隨訪對肺結節的管理很重要。

查出肺結節後,她信了民間偏方

去年單位組織體檢,何麗第一次查出肺部有一個6mm大小的磨玻璃結節,隨後她拿著檢查報告單找到了陳小烽。

陳小烽分析評估後告訴她,這個結節可暫不處理,三個月後來複查胸部CT,根據複查結果保持隨訪觀察即可。

原本何麗心態保持不錯,也沒有太過於焦慮。只是某天,她在短影片平臺刷到了一條“民間偏方治療肺結節”的影片後心動了,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吃起了民間偏方,也沒有去醫院做複查。

今年秋天,單位再度組織體檢。一年沒做檢查的何麗本以為自己的肺結節問題解決,不料肺部CT結果提示,肺結節已經長大了一倍不止,有14mm大小,必須儘快手術。

“手術結果明確為浸潤性肺腺癌,早期。一般結節超過1cm大小且已明確癌的,存在一定的轉移可能。”陳小烽說,目前何麗還在康復期,所幸從術後複查情況來看,暫無淋巴轉移情況。

磨玻璃結節成因多方面,不應過於緊張

為什麼會得肺結節?陳小烽說,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們的肺部作為呼吸器官,24小時與外界相通,在與外界交換氣體的過程中,有很多機會接觸細菌、汙染等。

而從影像學上來說,肺結節可以分為實性結節、混雜密度結節和純磨玻璃結節。如果是首次發現磨玻璃結節後,一定要隨訪,如果大小和密度在變化的,要提高警惕。

“CT發現肺部有小結節,要不要動手術?”這可能是陳小烽臨床上碰上最多的問題之一了。他認為,總體而言,肺結節良性的比例要高於惡性,判斷一個肺結節需不需要處理,需要綜合多方面的情況,如結節的大小、密度、邊界清晰與否、位置,甚至還需要從時間的維度來觀察結節的變化情況,因此,積極的隨訪觀察是相當重要的。

他進一步表示,一般建議8mm以下的肺結節保持隨訪觀察,之後發現結節有變大、增厚趨勢,那麼外科手術也完全可以做到根治,因此完全不必過於緊張。

30歲以上人群最好每年一次肺部CT檢查

社會經濟飛速發展,腫瘤的發病率不斷攀升,也有著年輕化的趨勢。肺結節高發年齡一般在40-60歲,但如今臨床上得肺結節的年輕人亦不在少數。不過大部分為良性,而陳小烽說,肺結節不一定是肺癌,但肺癌的早期表現一定是肺結節。早診早治始終是腫瘤防治的重點,因此,建議30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個胸部低劑量螺旋CT,這是目前篩查肺結節最好也是最經濟的方式,輻射量也非常小,患者無須擔心輻射問題。

“一旦查出肺結節,其實遵循的原則就一條:在醫生指導下進一步檢查。”他還提醒,保持心態也很關鍵,不要過於焦慮一刀切,也不要放任不管。但如果實在是因為結節而導致過度焦慮、失眠等情況出現的,也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對症處理,切忌自行盲目服藥,不要偏信迷信“民間偏方”。

【來源:每日商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