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禹教授:同步放化療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管理 | 2021 CSCO

楊坤禹教授:同步放化療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管理 | 2021 CSCO

2021 年 9 月 25 日至 29 日,第二十四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 2021 年 CSCO 學術年會在線上線下持續進行中。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楊坤禹

教授在本次 CSCO 大會上帶來了

「同步放化療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管理」

。現在就楊坤禹教授所帶來的精彩報告進行介紹。

楊坤禹教授:同步放化療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管理 | 2021 CSCO

放療為基礎結合化療的方案已成為現代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多項研究證實同步放化療腫瘤患者臨床預後顯著優於單純放療。但是同步放化療在提高療效的同時,其不良反應率也更高,尤其是血液毒性。同步放化療導致的血小板減少症發生率遠高於單純放療,同時也是導致治療中斷的主要因素。

Part 1 -現狀

隨著放療技術的不斷革新,目前同步放化療(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已成為諸多腫瘤的標準治療模式。

相較於單純放/化療,CCRT 顯著提升了腫瘤患者臨床獲益,但不良反應發生率也更高,尤其是血液學毒性。

從下面兩項國際性 3 期臨床試驗中,我們不難發現接受 CCRT 組的預後優於單純放療組,但血液毒性也顯著增高。其中,CCRT 組各級血小板減少發生率顯著增加,尤其是 3/4 級血小板減少症發生率,併成為導致化療/同步放化療中斷的主要血液毒性之一,從而顯著影響腫瘤患者遠期生存獲益。

楊坤禹教授:同步放化療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管理 | 2021 CSCO

Part 2-機制與特徵

根據以往研究及文獻報道,放療/同步放化療引起血小板減少症的機制主要有:

放療引起的 DNA 損傷導致血小板減少症

楊坤禹教授:同步放化療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管理 | 2021 CSCO

DNA 是電離輻射最主要的靶分子。電離輻射透過直接作用(帶電或不帶電粒子被生物物質吸收後與 DNA 直接發生作用)和/或間接作用(與其他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產生自由基)損傷 DNA,導致 DNA 斷裂、鹼基損傷及 DNA 交聯,引起血小板減少。

造血系統對放射的敏感性更高

楊坤禹教授:同步放化療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管理 | 2021 CSCO

行 IMRT 時,雖然放療定位於靶部位,但仍會有大量非靶部位接受照射,可能潛在影響放療結局,引起各種不良反應,進而影響放療的程序與療效。與其他系統相比,造血系統對放射的敏感性更高。

如上圖所示,放射對造血系統的而影響主要是

造血幹細胞

首先,放射引起 DNA 雙鍵斷裂,啟用 p53,進而啟用凋亡蛋白最終導致造血幹細胞凋亡。

其次,抑癌基因 p53 水平較高時,造血幹細胞自我更新停滯,處於靜息狀態,導致無法分化形成祖細胞及其下游巨核細胞。同時,放射透過線粒體和/或 NADPH 氧化酶誘發 ROS 的生成,ROS 刺激 p38 途徑和/或啟用 p21 途徑。這兩種途徑最後匯聚於 p16,導致造血幹細胞衰老。

另外,放射也導致骨髓微環境的改變,如骨髓脂肪化等。放射透過以上多途徑影響造血幹細胞,引起造血幹細胞的凋亡、分化異常、老化、造血微環境損傷,從而引發長期骨髓抑制。

放療相關血小板減少症與放療部位密切相關

人體不同部位骨髓分佈差異引起造血活性不同,其中,骨盆佔 25%,胸椎 20%,腰椎 17%。因此,照射部位不同導致的骨髓抑制和血小板減少情況不同,主要是胸部、盆骨以及全腦全脊放療,以後者照射最高。

楊坤禹教授:同步放化療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管理 | 2021 CSCO

我們知道,放射和化療藥物均會導致骨髓造血幹細胞和巨核祖細胞耗竭、自我更新能力受損、血小板生成過程受阻、血小板消耗,導致迴圈中血小板減少。而國內外研究表明,CCRT 對血小板的影響更大,主要有以下兩個特徵:

PLT 計數下降程度更明顯

楊坤禹教授:同步放化療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管理 | 2021 CSCO

PLT 開始下降時間更早,恢復時間慢

楊坤禹教授:同步放化療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管理 | 2021 CSCO

CCRT 患者 PLT 下降的平均時間為 5。2 天,而多數化療後 PLT 計數再第 7 天開始減少。在 PLT ≤ 50×109/L 時均使用促血小板生成素的情況下,實體瘤患者 CCRT 相關 PLT 恢復至 ≥ 100×109/L 所需時間為 7。9 天,單純化療所需時間為 6。9 天,單純放療所需時間為 5。8 天。

Part-3 臨床管理

綜上,放療/同步放化療所致的血小板減少症不容忽視。在臨床管理方面,首先應認識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減少可能造成的臨床危害(見下圖)。

《國外腫瘤相關血小板減少管理》指出,在接受放療/同步放化療之前,若 PLT 計數<100×109/L 時,應謹慎使用放療和化療,以免引起血小板減少症並增加出血風險。

《中國食管癌放射治療指南指南 2020 版》建議 PLT<80×109/L 時,應及時給予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相應處理。根據臨床經驗,當出現放化療相關血小板減少時,通常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法:降低放化療劑量或延遲、中止治療,顯然這是對治療的一種妥協,可能顯著影響治療療效;當 PLT<10×109/L,可緊急輸注血小板,但有一定血源性感染風險,並存在血小板消耗迅速、維持期短、反覆輸注容易導致輸注無效等問題。

rhTPO

是治療放化療相關血小板減少的安全有效手段,具有迅速有效升高血小板、降低 CIT 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減少血小板輸注及副作用輕微無心臟毒性等優點。

楊坤禹教授:同步放化療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管理 | 2021 CSCO

同時,TPO 是唯一一個全過程調控血小板生成的因子。國內外研究表明,rhTPO 對骨髓具有保護作用,可透過多種途徑啟用 DNA-PK 依賴性的非同源末端連線修復造血幹細胞的 DNA 雙鏈斷裂,從而改善放射所致的骨髓損傷。同時,rhTPO 可增強造血幹細胞的增殖能力,提升放射後外周血細胞計數和存活率(見下圖機制圖)。

此外,國內多箇中心的臨床試驗表明,與 IL-11 治療放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相比,rhTPO 具有血小板恢復更快,無需輸注血小板,安全性更高等優勢。

楊坤禹教授:同步放化療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管理 | 2021 CSCO

而對於 CCRT 發生過血小板減少的患者,應更重視二級預防,特別是長骨、扁骨(如骨盆、胸骨等)接受放療、上一個化療週期 PLT 最小值<75×109/L 者,以期保證後續高質量的腫瘤治療。

小結

綜上所述,血小板減少是導致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斷的主要血液毒性之一,顯著影響腫瘤患者的遠期生存獲益,是放療/同步放化療中不容忽視的不良反應。其主要的機制包括放療引起 DNA 損傷,對非放療部位造成損傷,造血系統對放射的敏感性更高且主要影響造血幹細胞,最終導致骨髓抑制。

同步放化療導致 PLT 減少的特點為開始下降的時間更早,恢復時間慢。臨床管理經驗包括

嚴格監測放療前及接受放療過程中的血小板變化;

rhTPO 是治療放化療相關血小板減少的安全有效手段,從機制上改善放射所致骨髓損傷,對骨髓具有保護作用;

同步放化療發生過血小板減少的患者更需重視二級預防。

隨著腫瘤治療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提高,在關注腫瘤治療療效的同時,我們也應重視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不斷最佳化診療方案以改善患者預後,不斷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

✩ 本文僅供醫療衛生等專業人士參考

整理:金相紅

文中圖片來源於講者課件

策劃:GoEun,梅浙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