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現代年輕人特別厲害,小到手機、電腦,大到家電、汽車等,各類引數,如數家珍,但是說到每天自己吃的食品,裡面到底有些什麼東西就不清楚了,其實買零食除了生產日期以外包裝上還有很多可用的資訊。

【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營養標籤,它是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這個你就吃?這不就是對自己的身體耍流氓嗎?今天就來看看怎麼讀懂這個營養標籤,適用於所有人群。

逛街時想吃零食,於是你走進一家便利店,左手拿起曲奇,右手拿起開心果,旁邊架子上還有黑糖話梅……

在超市採購酸奶,你左手一瓶果粒酸奶,右手一瓶脫脂酸奶,冷櫃裡還躺著木糖醇酸奶、希臘酸奶……

【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咋選?靠給食物包裝相面?回憶回憶廣告?全憑個人喜好口味?或者看看價格?

正所謂“病從口入”,許多的慢性病、肥胖者都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

你忘記了最該參考的東西——

營養標籤

營養標籤是食物的身份證,你吃下去的一切物質的資訊都在這個標籤中,不看它簡直就是蒙著眼睛吃東西啊。

【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雖說有一些麻煩吧,然而好處是大大的:

1、瞭解熱量:

熱量是營養標籤中最重要的數字,讓你做到吃多少心裡有數,這一天是熱量赤字了?還是熱量盈餘了?代表了你的胖瘦趨勢。

2、規避風險:

這點超重要的,如果你是過敏體質,比如乳製品過敏、谷蛋白過敏、花生過敏,就一定要看標籤中的相關標註。

3、控鹽:

我們的日常飲食普遍攝入過多的鹽,這已經是被世衛組織列入控制範圍的指標啦,看營養標籤有助於我們控制鹽的攝入。

【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這些都是我們每日膳食所必須瞭解的,你認真計算過嗎?

因此我們也不難判斷出什麼樣的人群更需要看營養標籤啦——

1、健身人群:

這個不必多說,看熱量、看脂肪含量簡直就是吃東西之前的必做功課,不管你的目的是減脂還是增肌。

2、某些慢性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都與膳食密切相關,控制脂肪和糖的攝入是非常有必要的。

3、孕婦和6歲以下兒童:

孕婦需要額外補充的營養素一般透過保健品和藥品來實現,但是那些不適宜孕婦食用的物質就需要看標籤了。另外兒童在生長髮育未完成時,也是需要嚴格避免某些物質的,比如

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酸是“不好”的不飽和脂肪酸

,對身體健康不友好,所以現在選擇蛋糕時,很多人都更願意選擇動物鮮奶油的蛋糕胚。

除了蛋糕、還有餅乾、速溶咖啡等也會用到反式脂肪酸,有些配料中明明有植脂末、起酥油、氫化油脂、植物奶油,為什麼在營養成分表中,反式脂肪酸標示為0克呢?

【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根據GB2805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規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產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時,在營養成分表中還應標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當某營養成分含量數值W≤“0”界限值時,其含量應指示為“0”。

【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每天攝入

反式脂肪酸不應超過2.2g

,所以,仔細看標籤,心裡核算一下攝入量,清楚自己可以不可以吃,可以吃多少。

對於預包裝食品來說,漂亮的包裝,吸引人的宣傳不是重點,真相在食品標籤裡,學會看食品標籤,明明白白吃,健健康康生活。

通常我們看到營養標籤長這樣:

【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上圖為某某餅乾營養成分表

這是一個我國目前通行的標準的“

1+4

”營養標籤,

1就是熱量,4就是4個核心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

。NRV就是“營養素參考值%”,表示食品中所有營養成分佔全天應攝入量的百分比。

每100克這個餅乾的熱量佔全天所需的

27%

,也就是如果你吃了

400g

,總攝入就是

4x27%=108%

,已經比全天所需全部熱量(100%)多出8%了!下面的4個核心營養素所對應的NRV也一樣演算法,看了標籤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沒吃夠還是吃多了……

舉個栗子:

你的早餐時間不多,隨便吃了一包曲奇,上午工作忙飛了,再來了一塊巧克力壓壓驚。

【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如圖所示 ,如果你早餐吃了一包酥鬆可口的黃油曲奇,上午一開心又幹掉一大塊榛仁巧克力的話,你全天熱量份額的

一大半(26%+25%=51%)

就已經被用掉嘍!

有些酸酸甜甜的話梅,一顆接著一顆,吃到停不下來,在不知不覺中“隱形鹽”悄然攝入。

【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從配料表中可以看到,依次是青梅、白砂糖、食用鹽……

配料的小秘密就是:用量最大的原料排在第一位,最少的排在最後一位。

除了主原料青梅外,白砂糖排第一、食用鹽第二,可見話梅中高糖高鹽,白砂糖相對較多掩蓋了食鹽的鹹味,但是掩蓋不了高鹽的事實。

看食品配料,辨別成分不踩坑。

是不是瞬間覺得看營養標籤是個超級好的習慣啦?是不是感覺心裡面有數多了?

額……其實我們的標籤距離國際標準還差了不少嘞,來看看米國人民的營養標籤長什麼樣吧。

【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1+14的規格是不是心裡有底了?

米國的營養標籤是“

1+14

”的!

除了熱量,還有脂肪、膽固醇、總碳水化合物、糖、膳食纖維、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鈉、鈣和鐵。

當然,還有的食品公司自願加項,比如單、多不飽和脂肪,可溶、不可溶膳食纖維,其他維生素與礦物質等。

天哪,有了如此全面而明晰的說明,你不但看了食物的身份證,連它的戶口本和生辰八字都知道了呢。

【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領先水平的營養標籤領先在哪兒?咱們一樣一樣的看過來,在此過程中我們也就知道了飲食中應該注意什麼了。

(1)人工新增糖:

也就是說標籤上除了原來的“含糖量”外,還要新增一項“新增糖”來反映食品中加入的非天然糖分,主要是為了提醒消費者過多的攝入人工新增糖容易導致肥胖等問題。

(2)每份食物參考量:

與咱們標註每100g或者每100ml食物中營養素的含量不同的是,美國通常是按照“每份”來標示,比如一個麵包、一瓶飲料都可以算是“一份”,這樣看起來更加方便,更加真實的反映人們的飲食習慣和實際消費情況。

(3)醒目大數字:

新的營養標籤將會以更大,更醒目的字型顯示能量的數值、一個食品容器包含多少份量等資訊,一眼望去就能看見醒目的熱量,太有警示作用了!

4)更新某些營養素攝入量:

如鈣,膳食纖維和維生素D等,同時要求突出每日攝入量的百分比(%DV),把它放在營養素名稱的前面。美國人所說的%DV其實就是我們的營養素參考值(NRV),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5)增加專案:

有研究表明,美國有部分人鉀和維生素D的攝入量不足,從而導致患慢性病的風險增大,因此這次還要求增加標示鉀和維生素D的含量。鉀有助於降低血壓,維生素D則有助於骨骼和牙齒的健康,這兩種營養物質可都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成分。

在標籤尚不完善的情況下,我們怎麼選?

【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1、我們目前所用的營養標籤中,在脂肪這一項中並沒有強制要求標出反式脂肪酸,然而科學研究表明:

脂肪的種類比數量更為重要。

如果你發現“總脂肪”下面還分別標註了

“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那就是比較良心的公司了。需要警惕的食物是沙拉醬,且不說反式脂肪與否,大部分沙拉醬在脂肪這一欄的NRV會每百克突破100%。

2、另外還有如果除了100g或100ml之外,還按照

“每份”

做了標註的話,也是會讓人更一目瞭然呢,而且這個“每份”也可以看作是參考推薦量,

通常情況下一次吃這樣的一份就夠了

3、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

飲料

,這個常常被忽略的

“低營養高熱量”

的健康殺手,

糖分

是最需要關注的,100ml的NRV那裡超過3的飲料,如果不是果汁,那就請把它放回去吧。如果是果汁,要再額外看一下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如果達到了5,也是需要猶豫一下的。同理,酸奶也需要嚴格看好碳水化合物那一欄,有些酸奶的擦邊球產品,NRV這一數值可能會超過8!

4、最後你要看一下這個殺手:

。在油炸和醃製食品中容易偏高,比如薯片、辣條,但是還比不過話梅!隨便那一袋話梅看看,鈉一欄的日均營養參考值都會高出天際突破100%,儘管我們不會幾百克幾百克地吃話梅,但仍舊需要注意它。此外培根也是需要警惕的,100g培根的鈉參考值可能達到30%以上。

【標籤】食物的身份證,沒搞明白你就吃?

看標籤的六要素

要素一,

看食品名稱、類別

:食品名稱是最醒目的,應該反映食品的真實屬性。但有些商家會使用一些容易讓消費者誤解或混淆的名稱。例,XXX酸酸乳,其實是一種乳飲料,但很多消費者卻誤以為是酸奶,長期買給小孩吃。

要素二,

看配料表

:配料表中包括了生產加工食品所需的全部原料、輔料及食品新增劑,並按照加入量的遞減順序排列,即排名越靠前的含量越多(食品新增劑除外)。

要素三,

看食品新增劑

:食品新增劑越來越受到廣泛的應用,其作用就在於使食品好看、好吃、有形、塑形。大多數食品新增劑都屬化學制劑,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要謹記,食品新增劑越少越好,尤其是兒童食品。常見的新增劑列舉如下:

(1)著色劑:包括檸檬黃、胭脂紅、亮藍等帶有“顏色”字樣的多伴都屬於著色劑。

(2)增稠劑:像明膠、卡拉膠、瓜爾膠等比較常見的帶“膠”字的大多屬於此類。

(3)甜味劑:如安賽蜜、甜蜜素、阿斯巴甜等帶有“甜、蜜”等字的都屬於甜味劑。

要素四,

看營養成分表

:這是《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中要求強制標示的一項,是我們直觀瞭解食品營養組成成分和特性的有效途徑。必須包括四種營養成分和能量(“4+1”)含量值及其所佔營養素參考值的百分比。

要素五,

看日期

:包括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日期不得另外加貼、補印或篡改。應選擇最近日期購買,因保質期會受到環境、溫度、溼度及貯存方法的影響。

要素六,

看特殊標識

:一般食品包裝外都會有各種認證標誌,如QS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有機食品、綠色食品認證等。

列舉幾個營養誤區

1、粗糧餅乾≠粗糧

:粗糧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等,在被“精製”的現代人應該多食粗糧和雜豆,但粗糧餅乾決不能等同於粗糧。因為,粗糧的口感不是很好,若想把粗糧製成好吃的餅乾,只有用大量的油脂去包裹潤滑。所以,粗糧餅乾雖富含膳食纖維,但脂肪含量也是相當的高。大家只要按照上述方法對比營養成分表就會一目瞭然。

2、蛋黃派≠蛋黃

:蛋黃派是許多上班族非常鍾愛的食品,甚至許多年輕的媽媽喜歡給孩子吃。因為她們相信這個派營養價值高。看下圖XXX蛋黃派的營養成分表,透過簡單的計算可得出,每100克含蛋白質6克,NRV%為10%,與普通餅乾差不多,可價格相對來說卻比較貴。但它並不是一無是處,比起膨化食品它還是很好的零食。一定要注意按需合理地選擇!

3、無糖食品≠無糖

:無糖食品一直受到糖尿病人及減肥人群的追逐和喜愛。其實所謂“無糖”只是未新增蔗糖、葡萄糖、麥芽糖等成分,但卻添加了糖醇類及其他甜味劑。只要仔細檢視營養成分表,相信您就會嘴下留情的。

生活需要細細去品味,購買食物時品牌固然重要,但不要盲目聽信廣告用語。按需求、合理地選擇,有節制、有限度地吃。總之,你不想對自己的身體耍流氓的話,請在對著零食飲料大開吃戒之前,仔細看看它的營養標籤,吶~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養成這個好習慣吧。

小夥伴們來做個自身小調查吧

也來留言說說你對食品標籤的認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