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請注意!對孩子有身高焦慮,“增高針”也別亂打

頂端新聞·大河健康報記者梁露露

在很多家長眼中,身高是衡量孩子是否健康成長最直接的方式。正因如此,很多家長都對孩子有嚴重的“身高焦慮”。焦慮之下的家長想盡辦法幫助孩子長高,尋求醫學捷徑。於是,治療矮小症的“增高針”便被部分家長奉為“長高神藥”。

“我和妻子個子不高,孩子想長高是不是得從小打‘增高針’?”“孩子身材瘦小,打‘增高針’有效果嗎?”“我家孩子得長到一米八,從幾歲開始打‘增高針’合適?”面對家長們的種種疑問,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家長請注意!對孩子有身高焦慮,“增高針”也別亂打

花費“巨資”只為孩子長大後不留遺憾

12歲的朵朵身高只有148cm,比同齡人矮了一大截。同班的女孩165cm以上的一抓一大把,朵朵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我們夫妻倆身高一般,兩邊的老人們身高也沒有超過170cm的,我從朵朵小時候就開始擔心她的身高。為了她能長高,我研究營養學,一日三餐都照著書上的食譜做,牛奶也沒斷過。”朵朵媽講道,為了女兒的未來,民間的偏方也沒少用,奈何效果都不明顯。

朵朵媽聽朋友提到醫院能打“增高針”,便決定帶朵朵試試。

一年近十萬元的費用對這個普通家庭來說算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可為了女兒的未來,夫妻倆還是決定賭一把。

“現在就想努力賺錢,不想等孩子長大後留有遺憾。”朵朵媽講道。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醫院七病區內分泌遺傳代謝病專家、主任醫師鄭宏解釋,朵朵打的“增高針”,其實就是臨床上經常用於治療矮小症的重組生長激素,是目前治療矮小症的一種有效藥物。

門診中,朵朵這樣身材矮小的孩子並不少見。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矮身材等疾病的孩子可用該藥治療。

但同時,生長激素在很多地方也存在濫用現象。首先,家長對於孩子的身高期望太高,甚至有攀比心理。病急亂投醫,盲目帶著孩子來醫院讓醫生打“增高針”。

還有一些剛進入這個行業的醫生,對使用生長激素產生的副作用,包括適應證等掌握不好,同時還存在疾病診斷不規範、隨意擴大生長激素應用範圍、過度治療等問題,危害兒童健康。

濫用生長激素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副作用

河南省兒童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學科主任衛海燕表示,生長激素主要作用於骨骺軟骨細胞,促進軟骨細胞分化增殖,轉化為成骨細胞促進骨骼增長,即促進身高增長。

“增高針”中的重組生長激素對生長激素缺乏的矮小症患兒效果明顯,長期用藥可改善最終的身高,但它並不是萬能的。

“重組生長激素的應用是有嚴格適應證的,最常見的適應證就是生長激素缺乏症,還包括一些特殊的疾病,如特發性矮身材、小於胎齡兒,等等。藥物的使用需經過內分泌專業醫生對身材矮小的患者進行嚴格詳細檢查、明確診斷後,才會外源性地給予補充。且用藥後還要長期隨診,隨時監測用藥的安全性和孩子的生長情況。”鄭宏講道。

其實,真正需要生長激素治療的只佔非常小的一部分,絕大多數孩子只需要進行常規的飲食、運動、睡眠指導,並不需要使用生長激素。

生長激素的應用一定要有適應證,超過適應證的用藥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副作用,比如血糖升高、甲狀腺功能異常、肝功能異常等,個別孩子還會出現肢端肥大,也就是手腳明顯增大等相關表現,還有個別孩子可能出現脊柱側彎。

孩子身高異常應及時就診

鄭宏講道,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主要分為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兩個方面。

人的身高70%取決於遺傳因素。先天因素包括父母生育的年齡、寶寶在母親宮內的發育情況等,所以,關注寶寶的健康成長要從“0”開始。

除了遺傳因素,一些先天性、遺傳性、遺傳代謝性疾病,也會導致孩子身材矮小、營養不良甚至影響孩子的智力、運動等發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不僅可以改善孩子的健康狀況,還可以改善孩子的生存質量。

對生長遲緩、身材矮小的病因診斷是最重要的,尤其對於遺傳病家庭的再生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後天因素包括孩子出生後的營養狀況、身體狀況、生活習慣、家庭環境、學習壓力以及情緒的影響等。一些慢性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及腎臟疾病等都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此外,內分泌系統的疾病,如生長激素缺乏症、性早熟、腎上腺疾病、甲狀旁腺功能減低症、佝僂病都會導致兒童身材矮小。

“通過後天努力,很多孩子是可以達到理想身高的,家長們不必過度焦慮。”鄭宏告訴記者。

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生長速率是不同的,生長速率第一年最快,以後逐漸減慢,正常生長髮育的兒童到青春期會有第二次的身高突增。家長定期監測兒童的年生長速率,在矮身材出現前,及時發現生長的異常趨勢,及時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改善患兒的生長速率,以免錯過長高的時機。

當嬰幼兒期(3歲以下)生長速率

“大多數兒童的生長髮育都是正常的,透過合理的營養、有效的運動、優質的睡眠,就能讓孩子發揮出最大的生長潛能,幫助孩子達到理想的成年身高。但對於存在病理性因素導致矮小的孩子,只有經過內分泌專科醫生規範診療,明確病因後,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鄭宏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