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腦”怎樣影響糞便的形成?

“第二大腦”怎樣影響糞便的形成?

可愛的豚鼠

近日,由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Marcello Costa教授領導的一項發表在《生理學雜誌》上的新研究在對豚鼠糞便的見解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這次研究進一步揭示了豚鼠腸道形成顆粒狀糞便的細節,為管理人類腸道問題提供了潛在的見解。糞便與胃腸道疾病和其他健康問題有直接聯絡,但糞便在腸道中是如何形成及成形的,在很大程度上我們還不清楚。

“我們第一次證明,豚鼠的結腸不僅能夠控制固體和液體內容物的推進,在到達遠端結腸並排出之前,結腸中的神經迴路還能將近端結腸均勻的糞便內容物分離成單獨的顆粒狀。”神經生理學教授Costa說。

論文共同作者、弗林德斯大學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的Nick Spencer教授說:“腸神經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就像是個迷你‘大腦’,也被稱為‘第二大腦’,它能夠產生複雜的運動行為,塑造近端結腸中的半固態糞便,使它們最終成為中遠端結腸中適當大小的成形糞便。這展現出了在沒有中樞神經系統參與的情況下,腸神經系統依然可執行復雜運動行為的非凡能力。”

這項研究結合了幾種由Costa教授團隊開發的複雜技術,可以同時記錄腸道的機械活動以及電訊號活動。Costa教授說:“這項研究表明,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可能都有一個共同點——這些腸神經迴路參與了糞便的形成。”

瞭解動物和人類腸道的工作方式,對於長期瞭解和處理人類可能出現的諸如腹瀉或便秘等功能性併發症都很有意義,而這些病症通常會發生在結直腸手術的術後。

科界原創

編譯:攀汗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生理學雜誌》

期刊編號:1469-7793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1-09-insights-formation-faeces。html

版權宣告: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