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表現

單純性精神分裂症較為少見。起病隱襲,發展緩慢,多在青少年期發病。其臨床表現為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或意志減退等“陰性症狀”為主,早期可表現為類似神經衰弱症狀,如精神萎靡、注意力渙散、頭昏、失眠等,然後逐漸出現孤僻、懶散、興致缺失、情感淡漠和行為古怪,以至無法適應社會需要,但沒有妄想、幻覺等明顯的“陽性症狀”。病情嚴重時精神衰弱日益明顯。病程至少2年。本型預後較差。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為主要特徵的一類最常見的精神病。美國六個區的調查資料顯示,其年發病率為0。43‰~0。69‰,15歲以上為0。30‰~1。20‰(Babigian,1975),我國部分地區為0。09‰,根據國際精神分裂症試點調查(IPSS)資料,18個國家的20箇中心,歷時20多年調查3000多人的調查報告,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年發病率在0。2‰~0。6‰之間,平均 0。3‰(Shinfuku,1992)。

早期表現

1、類神經衰弱狀態頭痛、失眠、多夢易醒、做事丟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遺精、月經紊亂、倦怠乏力,雖有諸多不適,但無痛苦體驗,且又不主動就醫。

2、性格改變。一向溫和沉靜的人,突然變得蠻不講理,為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就發脾氣,或疑心重重,認為周圍的人都跟他過不去,見到有人講話,就懷疑在議論自己,甚至別人咳嗽也疑為是針對自己。

3、情緒反常。無故發笑,對親人和朋友變得淡漠,疏遠不理,即不關心別人,也不理會別人對他的關心,或無緣無故的緊張、焦慮、害怕。

4、意志減退 一反原來積極、熱情、好學上進的狀態,變得工作馬虎,不負責任,甚至曠工,學習成績下降,不專心聽講,不原交作業,甚至逃學;或生活變得懶散,儀態不修,沒有進取心,得過且過,常日高三竿而擁被不起。

5、行為動作異常。一反往日熱情樂觀的神情為沉默不語,動作遲疑,面無表情,或呆立、呆坐、呆視,獨處不愛交往,或對空叫罵,喃喃自語,或做些莫明其妙的動作,令人費解。

——《與自己和解:用禪的智慧治療神經症》

識別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