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真的正在顛覆傳統醫療模式嗎?不妨參與探討一下吧!

現如今,有關介入的話題已經日益深入大眾的日常,在許多醫療單位特別是大型三甲醫院,介入診療模式亦日趨重要。那麼,介入診療模式與傳統診療模式會有哪些演變可能呢?我們不妨多些關注,共同來探討探討。

介入真的正在顛覆傳統醫療模式嗎?不妨參與探討一下吧!

透過一個針眼就能做手術?是的!

介入與傳統療法是否有聯絡?

介入療法是科技發展的新產物,因為醫學影像裝置的進步,能夠做到不用開刀就能清晰看到體內病灶和器官,由此也就開創了新的治療手段,達到了微創而高效的治療目的。它植根於傳統療法“內科用藥、外科開刀”的原理,並不是憑空而產生的。比如,介入灌注術就是將藥物精準地應用到病變區域性,用藥方式改變了,但其與傳統療法一樣都要選擇敏感的個性化藥物。又比如,對於腫瘤,外科手段是開刀切除,介入療法雖然不切出來,但在影像裝置引導下,透過栓塞或消融等手段,將其就地滅活,故也有“內科性切除”的說法。

介入真的正在顛覆傳統醫療模式嗎?不妨參與探討一下吧!

腿跟插條管,就能做顱內大手術?沒錯!

介入與傳統療法是否相沖突?

介入療法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很多疾病的診療模式,但並非與傳統療法相沖突,更不可能造成“顛覆”的結局,而是可以很好地進行協同。在同一病例的不同階段,內科、外科、介入療法通常可以聯合應用,取長補短。舉個例子,發現有個惡性腫瘤,由於體積巨大,並不具備切除條件,這在以往可能就是“不治之症”,但如今卻可先做介入,進行“降期”,為手術切除創造條件。有些手術後殘存的腫瘤,也可結合術後介入等手段強化治療,各種療法的聯絡緊密得很呢!

介入真的正在顛覆傳統醫療模式嗎?不妨參與探討一下吧!

介入殺滅大部腫瘤後,為手術切除創造條件

介入治療比傳統療法昂貴嗎?

在有些病例,可能會給人一個假象,好象介入治療比傳統用藥或開刀要貴。其實不然。每個病人的病情各不相同,接受了某種療法,就放棄了另一療法的選擇,如果不仔細分析,拍拍腦袋隨意回答,很可能“似是而非”。

介入真的正在顛覆傳統醫療模式嗎?不妨參與探討一下吧!

有些介入器械的確貴,但能保命,實在貴得值得

網友們口中的傳統療法,是指內科用藥?外科開刀?還是說中醫藥治療?一般而言,大家的感覺肯定是用藥特別是中藥費用低,開刀費用高,但真的是這樣嗎?不妨想想,那既然用藥就可以,為什麼還要開刀?同樣的,吃中藥就好了,為什麼會選擇介入?肯定是長期用藥無效或預計無效,存在必須開刀或介入的理由,這時簡單的費用對比,可能並不公平。我認為,無效的治療,再低的費用都是浪費;必須的治療,再高的費用卻很值得。各位覺得對嗎?

介入真的正在顛覆傳統醫療模式嗎?不妨參與探討一下吧!

不同的中西藥價差也巨大,重要的要看是否貴得有道理

介入術後護理是否更難些?

由於介入的具體技術很多,患者的病情輕重也有很大差別,故介入術後的護理措施也會因人而異。總體來說,由於介入手術的創傷輕微,術後的護理壓力相對會輕鬆得多。當然,常規的血壓、心率、血氧含量等“生命體徵”監測還是必要的,也需要交代患方注意事項,進行必要的心理安撫,知曉哪些是正常反應,哪些是必須及時處理的併發症。如果做過血管穿刺,應該注意穿刺處的壓迫包紮情況,適當制動,防止出血、血腫,甚至是出現假性動脈瘤。如果是留置有引流管,要注意保持穩定,不能讓其脫落或出現管周外滲,或引起感染。如果留有溶栓管進行持續抗凝溶栓,則要重點觀察有無出血,監測凝血指標,隨時調整注藥速率。遇有任何異常,應該及時報告醫生進行針對性處理。

介入真的正在顛覆傳統醫療模式嗎?不妨參與探討一下吧!

介入術中術後的監測還得注意,不可麻痺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