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傳承二 第32講 犀角地黃湯 再說洩心湯

學習日誌大醫傳承二第32講犀角地黃湯再說洩心湯

文章重要觀點或知識。

1。犀角地黃湯

時欲漱口不欲咽,大便黑而易,有淤血也,犀角地黃湯主之。

犀角、地黃、白芍、牡丹皮

化淤血並不是犀角的能力,是牡丹皮桃仁。甚至於生地,也不是化淤血的能力,它是一個養血的能力,但是它又有一點缺點,有點害胃的成分,你吃了不好受,你不舒服,也說不出疼,也說不是脹。說不清憋了多少個時間,說泥膈,就把這害胃、腹疼、腹脹,就區別開了。

2。附子+三黃瀉心湯

附子瀉心湯,它特別點出來背惡寒,背惡寒,唯獨背惡寒和發熱惡寒不一樣。發熱惡寒是全身的感覺,厭惡寒冷,這只是背惡寒,就是他迴圈功能虛弱,帶到背部的血液就相對少,所以體溫也相對不足。一切的能量都相對不足,所以在心下痞,治心下痞的時候,要提高一下迴圈,就是用的炮附子,這是附子瀉心湯和瀉心湯的區別。

3。為什麼叫瀉心湯。

心下的該排出去的東西排出去,它有個範圍,上不過胸,下至腹。其實它一個界限就是心下、臍上這個部位,把這一個區域的東西排出去,這叫瀉心。生薑瀉心湯、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都是把心下到腹的熱,有害的物質排出去,這叫瀉心,這是目的。至於在排的方法上,小有區別。

4。生薑瀉心湯

心下痞硬,幹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生薑瀉心湯主之。

生薑56克、乾薑14克、半夏100毫升、大棗12個、黨參42克、黃芩42克,黃連14克,甘草42克

主要是幹噯食嗅,這個嘔,嘔逆得厲害,所以用生薑,重用生薑。

5。半夏瀉心湯

半夏100毫升、黃芩42克、乾薑42克、人參42克、甘草42克、黃連14克、大棗12枚

半夏瀉心湯的下利,恐怕要比生薑瀉心湯下利要重,次數要多,所以重用乾薑。

6。生薑與乾薑的區別。

生薑的作用,吃了胃裡頭髮揮著作用,止嘔。乾薑就不是,乾薑是從胃下去到腸裡才發生作用,一般乾薑是止利的。

7。甘草瀉心湯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熱結,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

半夏100毫升、黃芩42克、乾薑42克、人參42克、甘草57克、黃連14克、大棗12枚

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甘草緩急作用。

這腸的運動太劇烈了,因為兩次的誤下。第二一次是用丸藥下的,丸藥長時間的在腸裡發生作用,甘草把腸裡的劇烈的運動緩解下來。往往對受體的這種反應,在過去習慣的就說甘草解毒。這個丸藥是個什麼東西,在習慣上說,丸藥用的瀉的藥物是巴豆霜,是巴豆去了油。這東西在腸裡這個毒性是有比較長的時間排不出去,用這麼多的甘草就是去緩解這個毒性。

8。以上三張瀉心湯的區別。

其實這三張方子差不多,有點兒差別,這個差別就叫個性。你看變化了一味藥,把這些問題解決了。一個瀉心湯就是大黃黃連黃芩,三味。第一個變化嘔,第二一個變化就是有下利了,把大黃去了,換了乾薑了,芩連沒動,芩連也是治利的,用生薑是什麼,是因為有水氣,用半夏是因為需要降逆,這一個是誤下造成的下利,又用了丸藥,再一次誤治,用甘草,大量的甘草去緩解腸的丸藥的毒性。

9。傷寒六經是什麼?

傷寒六經是傷寒的六個過程,不是百病的過程。你要把六經作為一切病,所有病的一個辯證方法,那你根本就不懂六經,張仲景為什麼叫傷寒雜病論,為什麼後來有一個人說傷寒論,又寫了一本《金匱要略》。也就是說,中國人早已經知道,六經是傷寒的六經,不是百病的六經,雜病是傷寒中的雜病,不是六經中的雜病。你要把這個關係弄清了,你就全明白了,你看我一再的反覆,在六經求真裡說,六經是傷寒的六經,不是百病的六經,雜病,是傷寒中的雜病,不是六經中的雜病。

10。胃家實

胃家實是六經上的,胃家實這三個字不是孤立的,它有一個內容。第一個是發熱惡熱,脈洪大滑數,不大便七八日,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潮熱,神昏譫語,這是胃家實。這一大堆合起來叫胃家實。

11。病因規定這病理過程的特殊性。

不同的病因,都有一個不同的病理過程,每一個特殊的病因,都在發生一個各自不同的病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