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子,治各種眩暈都有效!村醫收藏

這個方子,治各種眩暈都有效!村醫收藏

I

導讀:

本方為江爾遜治療眩暈急性發作之高效方。江氏本人素患眩暈病,本方實系自療經驗之結晶。如魚飲水,冷暖自知,而多能息止之,且無任何副作用。若能隨證化裁,則可擴大本方之運用範圍。(編輯/閆奇峰)

靖眩湯

(自擬經驗方1)

作者/江爾遜

一、靖眩湯介紹

組成:

柴胡10g,黃芩5g,茯苓15g,制半夏10g,生薑10g,黨參15g,白朮10g,甘草5g,大棗10g,澤瀉12g,陳皮10g,鉤藤12g,天麻12g,菊花10g。

功能:

疏鬱清火,健脾和胃,化痰降逆,平肝熄風。

主治:

各種原因所致眩暈。如美尼爾氏病、高血壓、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頸椎病、鏈黴素中毒、頭部外傷等。

臨床見症:頭暈目眩,感覺自身或周圍景物旋轉,不敢轉動頭部,可伴噁心嘔吐、耳鳴、聽力減退,甚則汗出、面色蒼白等。

用法:

上藥13味,分3次煎,溫服。眩暈平息後,可作蜜丸,緩緩調治。

方解:

眩暈的病因病機,概言之,不外風、火、痰、虛四字,如《內經》所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約皆言風、言虛。仲景論眩,則主心、脾、腎陽虛,少陽火升,痰飲上逆。後世醫家,則主火、主痰、主虛,各有偏重。

經過長期臨床實踐,我認為:風、火、痰、虛,既應有所區別和側重,更應注意其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絡。蓋以風為厥陰肝木之氣,與少陽相火同居,二經互為表裡。肝氣逆,則風生而火發,且必夾木勢而克脾土。脾病則運化無權,水液聚積而成痰飲。本虛標實,綜合為患,不可偏責。

治療原則,固當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或標本同治。然實踐證明,眩暈發作之際,痰飲上逆之象昭著,單純議補,則緩不濟急,難求速效;而直接補腎之藥,多有滋膩之弊,反而掣肘。若一味清火滌痰,又每易邪去而正亦傷,中老年患者多有此虞。

本方用柴胡疏達肝木,佐黃芩以清瀉相火。黨參、白朮、甘草、大棗,補氣健脾,以為治本之圖,其義有三:一則實脾(見肝之病,當先實脾),以御木旺乘土;二則脾健自能運化水谷精微,輸精及腎,滋養先天;三則崇土以制水飲上逆。至若半夏、生薑、茯苓、澤瀉、陳皮,和胃降逆,滌飲止嘔;鉤藤、天麻、菊花,平肝熄風。

加減運用:

劇烈嘔吐者,以生薑汁易生薑(每服2~3匙,兌服);腹痛、便溏或情緒不暢者,去黃芩加白芍;脾腎陽虛,頭重眩苦極者,加熟附片;高血壓者,加代赭石、石決明、夏枯草;氣血兩虛者,加黃芪、當歸;鏈黴素中毒者,加骨碎補;頸椎病頭部外傷者,加丹參、三七、川芎。

方歌:

風火痰虛眩暈方,柴芩夏棗參草襄;苓術陳澤天麻共,鉤藤菊花與生薑。

按:

本方為江爾遜治療眩暈急性發作之高效方。江氏本人素患眩暈病,本方實系自療經驗之結晶。如魚飲水,冷暖自知,而多能息止之,且無任何副作用。若能隨證化裁,則可擴大本方之運用範圍。

二、典型病例

王某,女,61歲,1985年4月29日初診。

患眩暈病10餘年,1月之內必發1~2次,發時中西藥並投。中藥曾用過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六味地黃湯、三甲復脈湯等,效均不著,且停藥數日,又復發如前,致令經年累月,頭目幾無爽慧之時,白日亦常臥床不起。今眩暈發作已4日,起床即感天旋地轉,頻頻嘔惡,耳鳴有閉塞之感,洩瀉水樣便(1日3次),納呆,口乾苦不欲飲,舌邊尖紅,苔白厚欠潤,脈弦弱。此乃風火上炎,夾痰飲上蒙清竅;脾失轉輸,迫水飲下趨大腸所致。苔白厚欠潤者,水飲未化,而脾陰已傷之兆。投以靖眩湯加減。

藥用:柴胡10g,黃芩6g,法半夏10g,黨參15g,甘草5g,大棗10g,生薑6g,陳皮10g,茯苓15g,白朮15g,澤瀉15g,天麻10g(為末吞服),鉤藤12g,菊花10g,山藥30g,白芍15g。3劑。

服藥1劑,眩暈息止,洩瀉如泡沫狀(1日2次)。3劑盡,洩瀉止,白日不臥床,納食增,耳鳴止,仍有閉塞感,口仍幹苦不欲飲,舌尖紅,苔薄白。上方去山藥、白芍,加蔓荊子10g,竹茹12g,石菖蒲6g,北沙參15g,藿梗10g。續服3劑,諸症漸退。後服香砂六君子湯加味以治其本,連服12劑告愈。追訪1年餘,眩暈未復發。

本文摘自《經方大師傳教錄—傷寒臨床家江爾遜“杏林六十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主編/江長康 江文瑜。

編輯/閆奇峰,校對/王珓、王勤莉。

本文為轉載釋出,轉載請註明來源及出處!

169651

位村醫在等你……

瞭解基層最新編制、養老、公衛資訊

在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