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你抑鬱或焦慮的真正原因

翻了個抑鬱症相關的影片,改變了我對這一病症的很多認知。分享出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是今年六月 Johann Hari 在 TED 的演講。他上一個瀏覽量過千萬的演講是《你對上癮的所有認知都是錯的》。

在這次演講中,他說:「

如果你抑鬱或焦慮,你並不是軟弱,也不是瘋了,甚至你也主要不是因為大腦出了問題——你只是一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人而已。

Johann 本職是記者,同時也曾深受抑鬱折磨。

從 18 歲到 31 歲的 13 年間,他一直相信醫生的說法:抑鬱只是因為大腦血清素不足而已。吃藥讓大腦內的化學物質恢復平衡就好了。直到 13 年後,用藥已經達到了法定藥量的極限,卻依然沒有本質解決他常常抑鬱的狀況。

於是他踏上尋求答案之旅——花了 3 年時間走遍世界各地探訪社會科學家、精神科專家、心理治療師、深化生物學家、社會運動人士以及曾深受抑鬱困擾並戰勝過它的人,試圖找到造成抑鬱的真正原因及解決辦法。

最終他寫下了一本關於抑鬱極具洞見的暢銷書《Lost Connections》。他認為,抑鬱症的成因不僅事關生理,更多事關我們的心理、社會因素——人際關係、價值觀、職場困境、童年創傷等才是抑鬱症反覆發作的最主要原因。而要真正解決,不僅在於依靠我們個人的力量,更需要重新連結整個社會,共同面對才能解決。

這可能是你抑鬱或焦慮的真正原因

目前還沒有簡體中文的譯本,原版在不少圖書館能借到(廣州圖書館這本在我手上,月底前會還回去)。臺版繁體譯本名字叫《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很多平臺都能買到。

人有生理需求,也有心理需求。生理得不到滿足,身體會生病;心理得不到滿足,大腦亦會出問題。

在尋求醫學幫助的同時,或許我們也該更多地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價值觀、生活方式,是否也在種種方面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Johann 在這次演講中分享了以下幾個關鍵資訊,如果沒時間看完影片,希望下面的文字也能給你一些幫助:

- 1 -

目前有科學證據支援的抑鬱成因共有九種,2 種生理上的,7 種心理上的。

大腦化學失衡只是抑鬱焦慮的原因之一(卻常被強調為主要原因)——你的基因可能決定了你是抑鬱症的易感人群(儘管它並不決定你的命運),抑鬱之後你的大腦的確會產生一定變化讓你更難從中掙脫;但更多的原因在於我們的生活方式會造成我們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比如孤獨,沒有歸屬感,感覺生活或未來不確定、沒有希望等。

正因這一問題遠不只是生理失衡這麼簡單,它的解決方法也應該超越生理去到更深的層次。明白這一點,會發現人們除了抗抑鬱藥之外,還有另一套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可以選擇。

「我們應該少談一些生理失衡,而多談談生活方式的失衡。」

由於時間原因,在這一演講中,他只分享了其中兩種主要的原因及對策。

- 2 -

孤獨是抑鬱的極大誘因之一,而我們的社會文化及盛行的價值觀,又常常加劇這樣的處境

——比如不給別人添麻煩,要「Be YOURSELF」——我們是有史以來最孤獨的社會。

最近一項針對美國人的研究表明,39%的人表示「已經不再和任何人親近」。在國際孤獨程度測試裡,英國和歐洲的結果亦不甚樂觀。

人類能發展到今天,重要的一項能力便是懂得團隊合作,而當下的時代,我們卻是打破這種形式的第一代人。

為了減少人們的孤獨,目前在歐洲,一種新的「社交處方」正漸流行起來——人們聚到一起不為了傾訴悲慘或孤獨,而是一起想著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種個花園。而又有許多證據表明,接觸自然世界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抗抑鬱藥(Johann提到的抑鬱的另一原因是脫離大自然)。「花園裡花開的時候,我們的心也開了」,這是Johann提到的某個真實案例中人們說的話。

「社交處方」的核心在於讓人們重新連線比自己更大的東西,「不做孤立的自己,而是成為群體中的一員」(Don‘t be you, don’t be yourself。 Be us, be we, be a part of the group。)。

- 3 -

垃圾價值觀無法滿足我們的心理需求,反而讓我們與美好生活背道而馳。

和垃圾食品無法滿足我們的身體需求反而讓我們生病一樣,「如果你認為生活就只事關金錢、地位還有炫耀,那你註定會過得跟屎一樣」(不是叔本華的原話,但大致意思如此)。

你越相信你可以透過花錢、炫耀就能擺脫悲傷,獲得好的生活,你就越容易陷入抑鬱和焦慮。

但我們許多人的一生幾乎都處於這樣的錯誤價值觀當中——消費主義、廣告、Instagram以及所有類似內容的重壓之下——我們被訓練去錯誤的地方尋找幸福,我們打出生就開始被餵食這種靈魂的KFC,當然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而更重要的是,道理我們都懂,卻常常做不到,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機械系統中,它的設定就是會讓我們忽略掉生活中重要的東西」。

- 4 -

抑鬱症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訊號。

想要真正改變,首先要改變我們的看法。我們要認識到抑鬱症並不代表你軟弱,或是瘋了,你也主要不是大腦出了問題——你只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已。

我們需要開始傾聽這些訊號,當我們重視並尊重這些訊號,我們才有可能看到究竟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也才會看到那些自由的、有營養的、深層次的解決辦法。

「面對自己的弱點和痛苦,尊重疾病,甚至學習與疾病和平共存」,從而因為它而獲得改變、成長,學會感謝疾病,這是終極的治療目標。

需要提醒的是,需求的滿足不一定要靠別人。

如果現在沒有人(願意或者能夠)幫助你,那你也要學會自救,起碼嘗試著去自救。

這個社會不一定會變得更好,但我們自己不要放棄自己。

最後,我還是強烈建議你回頭重新,認真地看一遍這個影片。我們總是太著急,甚至走在路上還不停地重新整理著手機上的社交資訊,內心也不斷地在這種外在的自我暗示中愈發焦慮。

是的,焦慮抑鬱是訊號,提醒我們,是時候該停下來關照下自己了,不管是內心,還是生活方式。

我們應該過得更好。

Johann 的書我已經拿到了,之後會繼續和你分享書裡有意思的內容。

歡迎關注。

這可能是你抑鬱或焦慮的真正原因

推薦你聽

這可能是你抑鬱或焦慮的真正原因

這可能是你抑鬱或焦慮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