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德國醫生髮明止痛藥時,無意發明出一種物質,至今使人恐懼

相信大家都知道,歷史上有不少物品的發明過程都是因為一次偶然或者無意,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截然不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19世紀一個邪惡的發明。

19世紀德國醫生髮明止痛藥時,無意發明出一種物質,至今使人恐懼

1897年,德國著名的化學家菲利克斯·霍夫曼,因為看到父親常年飽受關節炎的痛苦,於是想發明一種鎮痛藥幫助像父親一樣飽受病痛折磨的人緩解痛苦。

在此之前,人們都是用水楊酸來做鎮痛藥的,但是鎮痛藥的效果並不理想,作為一種酸性物質,反而對胃部有很糟糕的影響。因此霍夫曼決定對這種鎮痛藥進行改良。

19世紀德國醫生髮明止痛藥時,無意發明出一種物質,至今使人恐懼

經過查閱資料,他最終合成了一種新物質——乙醯水楊酸,說這個名字大家或許會陌生,但如果是另外一個名字呢?阿司匹林。

是的,就是時至今日依然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霍夫曼十分興奮,在用動物做了實驗之後,就給父親服下了,結果乙醯水楊酸極大的緩解了父親的痛苦,不僅是鎮痛效果好,而且藥效長,副作用小。

19世紀德國醫生髮明止痛藥時,無意發明出一種物質,至今使人恐懼

老東家給這種新藥取名阿司匹林,並且對其進行了推廣,結果使得拜耳公司從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迅速嶄露頭角。拜耳公司可謂是嚐到了甜頭,因此又怎會輕易罷手呢?他們促使霍夫曼繼續改良,於是霍夫曼打算改良嗎啡。

19世紀德國醫生髮明止痛藥時,無意發明出一種物質,至今使人恐懼

嗎啡同樣是一種鎮痛效果,然而嗎啡的問題在於有高度成癮性,霍夫曼有了上次的成功經驗,這次僅僅用了11天就改良得到了二乙醯嗎啡。經過拜耳公司簡單倉促的實驗後,他們發現新嗎啡的鎮痛效果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於是利慾薰心的拜耳公司直接跳過了臨床實驗階段就進行了發售。

新嗎啡的藥效很好,對肺癆、胃痛、哮喘等疾病都有作用,而拜耳公司也一躍成為“超級藥王”。但是還是有人發現了該藥的問題——成癮性,因此1913年,拜耳公司不得不在極大的輿論壓力下進行了下架。

19世紀德國醫生髮明止痛藥時,無意發明出一種物質,至今使人恐懼

但是對美國的癮君子來說,這無疑是發現了新大陸,當他們用這種藥物來代替原有毒品時,他們發現效果更好,從此這種藥就作為一種新毒品,席捲了世界,成為了令人膽寒的“毒品之王”。大家猜到了它的名字嗎?那就是海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