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解剖了5000多例猝死者後發現:猝死的人都有這些規律!

看起來沒啥問題,怎麼就猝死了?

2020年4月《中國急救醫學》期刊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我國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透過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屍體解剖特點,發現了猝死裡藏著這些規律!

醫生解剖了5000多例猝死者後發現:猝死的人都有這些規律!

1. 一半多猝死者“太激動”和“太勞累”

研究發現,猝死的誘因為 情緒激動(26%)、勞累(25%)、血容量改變(8。95%),其次為飲酒、過飽、輕微損傷等。

醫生解剖了5000多例猝死者後發現:猝死的人都有這些規律!

2. 心源性猝死是首要原因

猝死發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57。76%),第二位肺源性猝死(21。63%),之後是腦源性猝死(9。21%)。

3.發生猝死前,往往伴有以下的症狀體徵

猝死中有症狀體徵的人,最常表現為突然發作(20。10%)、休息睡眠中(16。71%),其次為嘔吐(7。49%)、呼吸困難、胸悶出汗、頭暈、胸痛、腹痛、抽搐、頭痛、心悸、咳嗽、意識障礙等

4. 猝死的患者中,患有慢性疾病

有既往史者中,高血壓最常見(37。95%)、心臟病(30。02%)、糖尿病(23。79%)。其次為發育不良、高血脂、腫瘤、感染、甲亢等。

醫生解剖了5000多例猝死者後發現:猝死的人都有這些規律!

5. 30歲~63歲,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段

30歲~63歲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段。

中年正是疾病形成的高危時期,加上社會中又正值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熬夜加班、飲食不規律、嗜煙好酒,容易產生“三高”,導致冠心病為首的心源性猝死等。

而這些用生命總結出的規律,也告誡我們——

中年人,別讓自己太激動!

情緒波動大的人,往往伴隨著性子急、脾氣暴,甚至生氣時暴跳如雷,與人爭得面紅耳赤;高興時又容易大喜過望、樂極生悲。

因為一點小事,導致情緒激動,出現悲劇的事情並不是少數:

醫生解剖了5000多例猝死者後發現:猝死的人都有這些規律!

之前有一位媒體人的公公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到醫院及時搶救後,這位媒體人發現——

在公公的病房裡,6位患者性格都一樣:脾氣都特別急,情緒波動大,遇事時更急!

因此她總結了一點:這些人都愛生氣、愛發火,情緒易激動,脾氣都暴!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疼痛科主任醫師王祥瑞在2017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談到,生氣時心臟血流比平時增加了一倍,心臟的收縮力加強,心跳加速,大量的血液湧向心臟,會出現心率不齊、心肌缺血、胸悶、心慌。生氣是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一大誘因。

中年人,別讓自己太勞累!

上有老,下有小,人到中年反倒成為了公司裡工作積極性最高、勞動強度大的那個人。為了賺錢養家,有時候輕微的身體不適也被暫時忽略了。

然而,臨床上發現,很多猝死的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一個高壓、長時間的精神緊繃、高強度工作事件。

醫生解剖了5000多例猝死者後發現:猝死的人都有這些規律!

醫生解剖了5000多例猝死者後發現:猝死的人都有這些規律!

醫生解剖了5000多例猝死者後發現:猝死的人都有這些規律!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湯成春2016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就談到,太過繁忙、高壓緊張的工作,會不斷刺激人的交感神經。如果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交感神經長期太過興奮,則會導致心臟負擔過大,心率加快,甚至產生心律失常。長此以往,心臟則會受到損害,導致意外心臟事件的發生。部分突發性心臟病患者猝死就是因為連續熬夜、情緒激動、緊張,誘發了神經功能失調,冠狀動脈痙攣,心臟突然缺血而猝死。

中年人,留意身體發出的訊號!

猝死前,身體會發出過很多訊號,人到中年要特別留意。北京世紀壇醫院幹部心血管科主任醫師銀鵬飛2013年3月在健康時報《心臟猝死也有交通燈》一文中介紹:猝死發生前,最常見的症狀是胸痛、胸悶或心前區不適,主要表現為三個先兆:

異常先兆一:會感到短暫的心絞痛,或是吞嚥費勁,有的人會出現3到5分鐘的胸悶。

異常先兆二:感覺胸部有悶痛的感覺或是有壓迫感、心慌、身體乏力、頭暈等不適。

異常先兆三:突然出現低血壓,同時伴有出冷汗、呼吸困難等症狀。這些症狀多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飽食後出現,經過平靜休息後常可緩解。

此外,少數人在心肌梗死前還可能出現莫名其妙的左胳膊疼痛、嗓子痛或牙痛。

最後,這些症狀發生的時間長短不固定,有些人是幾分鐘,有些人是半小時,但發病時間都不會很長。所以出現胸部不適、隱痛、疲勞感覺的時候就要小心了。

凡未註明“來源:健康界”的文字/影片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自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健康界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健康界力求內容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但無法保證已發表內容及所引用材料的適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因此只做參考使用,不建議讀者以此做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