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寒腿”是凍出來的嗎?專家支招護好關節

“老寒腿”是凍出來的嗎?專家支招護好關節

資料圖片

如今正是天氣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一些老人總會苦口婆心地對年輕人說,現在不注意保暖,當心“老寒腿”。“老寒腿”的學名叫骨關節炎,患者遇寒會有膝蓋、腿部和足踝疼痛等不適症狀。那麼,“老寒腿”是凍出來的嗎?

“雖然‘老寒腿’常因受寒而加重疼痛,但‘老寒腿’還真不是凍出來的。寒冷不會直接造成骨關節炎的發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楊華清介紹,人們之所以認為“關節炎是凍出來的”,是因為骨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已經發生退行性變化,存在區域性組織的病理改變,天氣變涼或是關節區域性受寒受潮,會誘發區域性關節的疼痛、酸脹等症狀。

骨關節炎是一種中老年最常見的退行性疾病,導致骨關節炎的發病因素有很多,如年齡的增加、肥胖、勞損等。雖然寒冷不是直接導致骨關節炎發生的原因,對骨關節炎的影響卻不能忽視。楊華清提醒,寒冷可以導致骨關節炎症狀加劇或者反覆發作,如果冬季不注意保暖,關節長時間受涼,會造成區域性血管收縮,關節液分泌減少,從而間接造成關節的損害,加速關節的退變,減少關節使用壽命。

楊華清表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如合理飲食、科學運動、控制體重、減輕關節的負擔並改善關節功能,避免長時間跑、跳、蹲,同時減少或避免爬樓梯、爬山;秋冬季節注意關節的保暖,避免受寒、受潮以防加重骨關節症狀,中老年人或是體格較弱的人群在天氣轉涼的時候,應及時根據天氣的情況增減衣物,早晚較涼時可以多加一件衣服,區域性可以用護膝、護腕、長襪或手套等。

“老寒腿”冬季尤其難熬。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韓良建議患者注意以下幾點:

適當鍛鍊

天氣晴朗的中午,陽光充足,氣溫相對較高,也是一天當中自然界陽氣最盛的時候。人們可以在午餐後適當鍛鍊,比如步行、坐臥位空蹬腳踏車、提腳後跟等下肢訓練,有利於借自然界的陽氣溫煦人體,增加關節肌肉力量,改善下肢血液流動情況。

避免爬樓

冬季避免蹲起、爬樓等容易增加膝、踝關節承受重量、加重磨損的動作,尤其注意日出和日落時段的下肢保暖。因為晝夜交替的時候,自然界氣溫變化較大,更易感寒邪,在這個時段應儘量避免劇烈運動,防止過度耗傷人體的正氣。

合理泡腳

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一些溫通經絡、祛風散寒、溫補腎陽功效的中藥作為足浴藥方,比如丹參、肉桂、伸筋草、桂枝等,煮開以後兌成適宜的水溫,藥浴泡腳。每天1到2次,每次15分鐘左右,可以起到活血祛瘀,行氣溫經的作用。

穴位按摩

可以選擇三陰交、行間、承山、足三里、委中、犢鼻這些穴位進行穴位按摩,手指點按穴位後,順時針環形柔和地按壓點揉這些穴位,感覺到酸脹舒適為宜;也可以使用艾炷溫灸這些穴位,可以起到溫通經絡,祛風散寒的作用。

新京報記者 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