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明朝立下赫赫戰功的戚家軍,為什麼卻被明朝圍起來屠殺了?

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支軍隊,他成軍於1559年的浙江義烏,總兵力4000人,主要由農民跟礦工組成,由著名抗倭名將戚繼光帶隊,被稱作是明朝罕見的常勝將軍。

提到戚繼光的名字都知道,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名揚海外的軍事家,曾經還有一部名為《戰神戚繼光》的電影上映,為的就是紀念這位抗倭名將。

戚家軍打下的名戰可謂是數不勝數,其中就包括台州之戰,仙遊之戰。只不過戚家軍的結局卻甚是淒涼,被明朝軍全數圍剿,成為了一個歷史悲劇。

為明朝立下赫赫戰功的戚家軍,為什麼卻被明朝圍起來屠殺了?

為明朝立下赫赫戰功的戚家軍,為什麼卻被明朝圍起來屠殺了?

當時的戚家軍無敵到什麼程度了呢?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野路子勝過了正規軍。”當時戚家軍靠著膽識以及先進的軍事發明,打贏了一場接連一場的勝仗,也打了明朝軍的臉。

仔細想想就知道,一群吃著皇糧的人,還不如一群農民出身的軍隊戰功顯赫,這對於明朝軍來說,定然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

為明朝立下赫赫戰功的戚家軍,為什麼卻被明朝圍起來屠殺了?

因此戚繼光在明朝眾臣眼裡,也是成了一個一言難盡的人,這個道理並不難理解,風頭出得太多了,自然會觸碰到一些人的利益,更何況還是在朝廷這種爾虞我詐的地方。

那說來,這其中究竟跟張居正有著什麼關係呢?

可以確定的是,張居正在歷史上是一個複雜的人物,誇他的以及批他的歷史學家統統不在少數。可以確定的是,在戚繼光的一生中,張居正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只不過這作用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那就不好說了。

為明朝立下赫赫戰功的戚家軍,為什麼卻被明朝圍起來屠殺了?

戚繼光在當時的處境並不是那麼簡單的,至少在他眼裡是如此,看過《大明王朝1566》的觀眾應該都知道,朝廷之中雖然表面上和和氣氣,但明爭暗鬥也是明顯至極,當時的嘉靖帝並不是不知道這般處境,而是他也沒辦法阻止這般處境。

畢竟,當皇帝可不是班主任帶學生,更何況班主任都沒法保證每個學生是好學生,皇帝能指望大臣們個個都是忠臣嗎?人性本是如此。

為明朝立下赫赫戰功的戚家軍,為什麼卻被明朝圍起來屠殺了?

當時的張居正是朝廷內閣首輔,當時有正好處於戚家軍名望最高的時候,對於如此一隊作戰勇猛的軍隊,張居正自然也是極為看重,因此他雙手一劃,便是將那些跟他作對的軍隊調開,這時候整個戚家軍都得到了重用。

而戚繼光作為戚家軍的首領,也讓他頓時成為了皇帝眼前的紅人。那麼問題來了,張居正是怎麼“垮臺”的呢?

張居正“垮臺”的原因,前因後果大概能夠說成一本書,但大概的原因就是:在朝廷中過於強硬,就很容易招來他人的不滿。一旦自己去世,或者隱退之後,那些跟隨自己的人,統統都會遭到報復,而戚繼光跟張居正就是活生生的模板。

為明朝立下赫赫戰功的戚家軍,為什麼卻被明朝圍起來屠殺了?

而張居正去世後,戚家軍以及戚繼光最大的依仗頓時便沒有了,這時還將一個不敢讓人細想的罪名加在了戚家軍身上,因為這種莫須有的罪名,戚家軍死的死,散的散,曾經的常勝軍隊,最終落到了這般境地,著實是讓人惋惜,有句話說得好:“站的地方高了,看到的東西肯定不一樣。”戚家軍的悲劇,在歷史上並不少見,只不過是呈現的方式不一樣罷了。

戚家軍的跌宕,不僅僅在一支戚家軍身上,如此看來,更像是一群戰神們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