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什麼會有“兄死娶嫂,父死娶母”

按照現代婚姻法的要求,只要是沒有血緣關係成婚國家都是認可的,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所以那麼兒子和後母,弟弟和嫂子在血緣關係上是沒有的,所以即使在現代的一些人也是有這樣的情況的,只不過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啊。所以很少見。

匈奴有這樣的習俗所以也是見怪不怪了。對於這樣的習俗仔細想想其實根本也沒有什麼多大的事。前面說了沒有任何的一點血緣關係,兩個人成婚也就沒有什麼啊。

歷史上為什麼會有“兄死娶嫂,父死娶母”

北方的遊牧民族一直沒有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所以有這樣的習俗很常見。我們知道著名的昭君出塞,王昭君就前後嫁給了幾代人。

因為匈奴處於隨時征戰,遷移狀態,必須符合實際,因地制宜,不能被太多的禮節約束。所以君臣從上到下采取了簡單有效的方法。為了保證血統不流失,就產生了“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也因為匈奴的文化發展慢,倫理道德感就弱。在中原社會不齒的的行為,在他們那裡也就沒什麼大不了的了

歷史上為什麼會有“兄死娶嫂,父死娶母”

匈奴遊牧的生存條件更差,孩子的死亡率更高。所以就要生更多的孩子保持延續。

其實中國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的封建社會,女性的地位一路走低。所以作為附庸的女性根本就沒有太多的選擇權。既然沒有選擇權,那女性就作為一種資源從屬於男性。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全憑男性的一句話。

歷史上為什麼會有“兄死娶嫂,父死娶母”

古代人口至關重要,而生育就是最重視問題。所以這種思路也就完全可以瞭解匈奴的習俗了。畢竟作為自己的母親和嫂子,基本上都是有過生育經驗的,這樣更能最大程度的保證新生兒的順利生產。那些近親婚配產生的畸形,那就是不是匈奴考慮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