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蜀國一直聯吳抗曹,而東吳為何一直使壞,破壞聯盟關係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為劉備構築了一個未來發展的戰略藍圖,那便是“聯吳抗曹”,積極拉攏東吳為自己的盟友,一塊對抗勢大的曹操。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雖然前期孫權也努力地與劉備保持聯盟的關係,但到了中後期,顯然孫劉聯盟出現了很大的裂縫,東吳也一直不遺餘力地破壞這種關係,這是為什麼呢?

三國中蜀國一直聯吳抗曹,而東吳為何一直使壞,破壞聯盟關係

孫劉第一次正式結盟是在赤壁之戰前夕,當時諸葛亮親自出使東吳,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勸說孫權與劉備結盟。

但是孫劉聯盟之所以能這麼順利地形成,離不開另一個很關鍵的人物,他就是魯肅。

魯肅的戰略眼光也十分地超前,他也很敏銳地捕捉到天下的形勢,認為江東最大的敵人不是劉備,而是曹操,江東最正確的選擇是與劉備聯盟,一塊對付曹操,之後再徐圖天下。

“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

三國中蜀國一直聯吳抗曹,而東吳為何一直使壞,破壞聯盟關係

周瑜火燒赤壁,曹操大敗,劉備趁機奪下荊州的江南四郡,雖然孫權此時也希望將荊州全部收入自己手中,但因為聯盟的存在,還有曹操雖然兵敗,但依舊勢大,孫權還需要劉備與自己一塊對抗曹操,於是在諸葛亮的運作下,還將南郡借給了劉備,並約定待劉備有了新的地盤,就要將荊州全部歸還。

此時孫劉聯盟達到了頂峰,這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劉備也成為了赤壁之戰勝利的唯二最大受益人之一。

三國中蜀國一直聯吳抗曹,而東吳為何一直使壞,破壞聯盟關係

公元215年,劉備佔領益州,事業迅速上升,而此時孫權覺得劉備有了自己的地盤,於是派人去向劉備討要荊州。

荊州對於江東十分重要,他控制著長江中上游的門戶,沒有荊州,長江之險對東吳就成了擺設,東吳的戰略安全就會受到極大威脅,因此東吳勢必要回荊州;而荊州又是諸葛亮“隆中對”策略的一個關鍵,影響著劉備北上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因此雙方都不肯放手。

所以在劉備拒絕了孫權的請求後,孫權大怒下派呂蒙奪取長沙、零陵和桂陽三郡,但因為劉備此時正忙著與曹操進行漢中之戰,所以對東吳後退了一步。

三國中蜀國一直聯吳抗曹,而東吳為何一直使壞,破壞聯盟關係

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水淹七軍,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就在關羽風光無限、威震華夏之時,盟友東吳突然出手,呂蒙白衣渡江,佔領荊州,關羽最終敗走麥城。

顯然,在盟友和利益面前,孫權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利益,公元221年,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並奪回荊州,發動夷陵之戰,孫劉聯盟關係徹底破裂,但最終,蜀國大敗,雙方均損失慘重,後來為對付強大的曹魏,雙方不得不摒棄前嫌,又重新締結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