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隊的時候,農民的飯量為什麼那麼大請說下原因

原因很簡單,食物越匱乏越難尋到食物,越得不到飽足越覺得餓,餓了食慾就會大增,所以吃得就越多,很正常不過的事。

向大家透露一下人的“胃”,胃最怕油水,越吃得油水多越難消化食物,致所以不會餓是因為油水吃得過多,胃再使勁蠕動也無法磨碎食物,食物得不到降解,因此肚子成天都是飽的,所以,天天吃大魚大肉的人根本就沒有食慾。

你想想看,農民在生產隊裡天天參加勞動,肚子裡沒有油水,食量能不大麼。下面的解釋希望你能理解當時的農民為什麼飯量那麼大。

什麼時候食慾大食量重呢,就是當你肚了裡沒有油水,又從事繁重的勞動,食物就自然消化得快,也會感覺特別餓,不是我打誑語,真餓了一頓吃十五六個包子都不成問題。

在我的記憶中生產隊時代幾乎天天都沒有吃飽,記得當時我們家裡是父母和大哥三個人掙工分,還有我和弟弟妹妹三個人“吃呆飯”,六口之家一天定量只有7斤大米下鍋。

最小的弟弟都九歲了,大人賣勞動力,小孩子長身體,7斤大米下鍋真是不夠填肚子角。

怎麼辦呢。

生產隊的時候,農民的飯量為什麼那麼大請說下原因

要想不覺得餓只有以喝稀粥為主,全家人一天的飯早晨用大鍋一次性煮好,煮熟了以後把大鍋上面的飯用個盛飯的園籃子裝起來,鍋底下大概要剩下一斤多米的飯,然後加上一大盆水煮一大鍋稀粥。

早上這一頓飯一般都不炒菜只吃平時醃製的鹹菜,家裡的規矩是隻能吃一碗乾飯,稀粥因為煮得多可以隨便喝,剩下的飯是中午和晚上口糧,早餐後必須高高的掛起來,這樣做一是防止被狗吃了,二是怕小孩餓了乘大人不在家拿來當點心吃了。

中午的時候只是把早晨煮的飯摘下來炒熱一下,說是炒了幾個菜,其實只是用豬油搽搽鍋底放點鹽巴添點水,丟到水裡都浮不油的樣子,吃飯的時候也是有家規的,只准吃兩碗,一碗飯的量最多隻有三兩米的樣子,這哪能填飽肚子呢。

於是我們兄弟幾個就會使招,當大人沒有看見我們盛飯的時候,就把飯盛得滿滿的,然後還往下壓壓,這樣以來中午的飯肯定不夠吃,然後母親又添炒一碗。

到了晚上就不管剩下多飯了,多了多吃少了少吃,不夠吃就餓著,晚上吃一碗飯基本成為常態。

以上說的是60年代和70年代初,到了70年代中期農業生產就有了發展的勢頭,農村裡基本上不缺糧食,但是當時農村人仍然很窮,油比金子還貴。

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學校食堂炒菜就是用水煮熟的,丟一片菜葉到水裡見不到油的樣子,同學們卻吃得津津有味,而且那種飯是用特大號的木甑蒸熟的,感覺特別香,比家裡用水煮熟的香甜得多,即便是不用下飯菜就能吃三碗。

我當時才上初中,每天都要吃兩斤以上的大米飯,在那個菜裡沒有油水,碗裡沒有肉的年代,不要說參加體力勞動的農民飯量大,小孩子也是人小胃大的,一點都不稀奇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