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可不止肉夾饃這麼簡單,去“饃都”怎能少了羊肉泡饃

一個剛出生的饃在西安活不過三分鐘,人們總是有辦法將它們變成各種牛逼轟轟的食物。

有句歌詞火遍了大江南北,“西安人的城牆下是西安人的火車,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饃。”羊肉是“白月光”,泡饃就是心頭的“硃砂痣”。寒冷的冬日裡,西安人美好的一天就從一大碗羊肉泡開始。熱氣騰騰的泡饃,再加上幾瓣糖蒜,一大碗咥下去,沒什麼比這更美味了!

西安可不止肉夾饃這麼簡單,去“饃都”怎能少了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稱得上是西安的招牌美食。早在北宋時,好吃的大詩人蘇東坡就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在那個遙遠的年代,西安人就把羊肉泡饃稱為“羊羹”了。因為它香味四溢,誘人食慾,暖胃耐飢,而深得西安人的喜愛。

西安,是一座真正的“饃都”,想要了解西安的吃,首先要了解西安的饃、西安的羊肉泡饃開始。

在西安吃泡饃的講究是一點也不少,老饕一般只吃一家店,並且有人早上六七點就去吃泡饃——講究說吃頭湯,要的是那口肉湯經過一夜熬煮之後的濃郁。一下吃到九十點再到護城河邊上逛逛公園、打打太極,生活的美好大概從清早的美食開始。

吃泡饃這件事,說來隨便但也莊重,要把一份泡饃掰到老饕的標準,連老饕自己可能都得要費點勁,時間長短決定了好吃程度。在西安吃泡饃,饃的大小足以讓人看出你對泡饃的喜愛,饃掰得越小店家會覺得你越專業。

西安可不止肉夾饃這麼簡單,去“饃都”怎能少了羊肉泡饃

洗淨手,將饃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再對半劈成兩片,然後動用“撕、擰、掐、揪”,將饃仔細掰碎,鑑定饃掰得好壞就看大小。豌豆大封頂不能再大,掰得再大在有些地方可是要被灶頭退回來重掰的,因為做不好會砸自己名聲。往下黃豆大、綠豆大、再到兩三米粒等大,饃掰得越小,能吃到的好吃程度是遞增的,有心的人還會給掰好的泡饃留下一個比較大的塊,作為自己的身份認證,證明這碗才是自己的泡饃,以防搞錯。

西安可不止肉夾饃這麼簡單,去“饃都”怎能少了羊肉泡饃

西安可不止肉夾饃這麼簡單,去“饃都”怎能少了羊肉泡饃

往往饃掰上一兩個小時都很正常,適合慢節奏的優雅生活。如今的社會生活節奏快,很多人都沒有耐心去掰,沒有經過長時間從小的培養,也很難把饃掰好。

把泡饃遞給廚師去煮也有講頭,在西安泡饃分四種——幹泡、口湯、水圍城和單走。幹泡是很多老饕的吃法,極其考驗煮饃的功力。碗裡沒湯,能立住筷子,表面有一層明油,是一些老西安的吃法。口湯是泡饃的標準做法,就是吃完泡饃碗底只剩一口湯。水圍城則是饃粒冒出小尖像一座城周圍的湯淹沒大半。而單走比起陝西的另一種吃食——水盆羊肉則顯得美中不足,因此很少有人吃泡饃館裡的水盆。而肉的肥瘦也全靠你的一句話,有的人喜歡肉瘦一點,長長的纖維在燉煮下已經一碰即碎,牙齒的咀嚼讓這樣的纖維繼續細化下去;有的人喜歡肥一點,瘦肉的邊上貼著一層肥膘,油脂豐腴的口感更能吸引一些人的腎上腺素和多巴胺迸發。

西安可不止肉夾饃這麼簡單,去“饃都”怎能少了羊肉泡饃

一碗最好的羊肉泡饃應該是食客和廚師共同完成的傑作,這是羊肉泡饃最神奇的地方,食客的參與度極深,決定了羊肉泡最終的質量。

老西安人吃羊肉泡饃的正宗吃法是蠶食,就是沿著碗邊兒,用筷子把泡饃撥進嘴裡。千萬不能攪動,這樣可以始終保持香味和熱氣不揮發。

西安可不止肉夾饃這麼簡單,去“饃都”怎能少了羊肉泡饃

辣椒醬擱在碗中,也不可以攪動,想吃的時候,輕輕和泡饃一起送進嘴裡。

一碗羊肉泡饃,包含著這麼多吃法和秘訣,蘊含了陝西人、西安人對生活的熱愛,對美食的敬畏。早上一碗羊肉泡饃,幸福一整天。晚上一碗羊肉泡饃,快樂一輩子。

西安可不止肉夾饃這麼簡單,去“饃都”怎能少了羊肉泡饃

趕緊去西安,來碗羊肉泡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