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點心“戰”京圈

觀潮新消費

(ID:

TideSight

)作者:

餅餅

編輯:杜仲

新中式點心正在從區域品牌走向全國連鎖品牌。

11月12日,虎頭局渣打餅行北京首店在華熙live購物中心開店了。

中午人流量不太大,下午14點左右零星開始排隊。20多平的小店,點心展示區不到10平,店內未設堂食,僅有一把長椅供客人等餐時休息。透明的操作間一方面從視覺上擴大了店面,一方面將後廚的明堂亮灶展示給消費者。

“這就是小紅書上特別火的那款!”佳佳告訴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麻薯老虎卷是店內的招牌,也是進店必買。為了打卡心心念念已久的虎頭局,得知首店開業的她從東六環趕過來,拎了兩大包滿載而歸。

觀潮新消費注意到,虎頭局北京店的產品和定價與長沙總店基本保持一致。除招牌麻薯類爆款外,蛋撻、多肉榴蓮餅、花生酥、小貝、泡芙、綿綿白雲卷等產品,大概30多個SKU,定價在3元到68元間。

據虎頭局員工透露,售賣糕點均為現烤,北京第二家店也在籌備中,但年底前應該不會有新店開業。

有意思的是,離虎頭局不遠處,另一家新中式點心鋪瀘溪河新店也即將開業。

北京並不缺點心鋪,稻香村、富華齋、好利來、味多美等等,隨著瀘溪河、虎頭局等新品牌的進入,爭搶開局了。

虎頭局、墨茉們扎堆入京

虎頭局此次進京,因地制宜加入了北京特色。工作人員身著黑色漁夫帽搭配黑色及綠色的衛衣,一句“吃了嗎您內”在衣服上格外顯眼。

觀潮新消費在五棵松店瞭解到,虎頭局的店員基本為95後,烘焙間有15名員工,包括製作人員和包裝人員,再加上排隊引導、點餐等員工,20平左右的店鋪裡投入了20多名員工。

招牌的QQ提子麻薯售價為18元/250g、麻薯老虎卷17元/盒、哞哞盤撻9元/個,桃酥12。8元/斤等等,虎頭局的產品均價在十幾元左右,定價最高的綿綿白玉卷68元/500g。與好利來、多樂之日等西餅店相比,虎頭局價格更加實惠。

國潮點心“戰”京圈

離店前,店員會耐心交待各類產品的儲存方法和保質期,以及如何食用口感最佳,並在打包袋上附有儲存事項。與傳統新店開業“買二斤送一斤”的模式不同,虎頭局開業促銷可以任選產品搭配,滿68元還送虎頭局北京定製挎包。

正在排隊的小冰告訴觀潮新消費,這是她今天第二次購買。品嚐過後她很喜歡麻薯虎皮卷和提子麻薯,所以再來買一些送給朋友。這次來除了回購這兩款外,也會買些其他產品品嚐。

麻薯虎皮卷的出圈源於其“熱量卷碳水”帶來的滿足感。虎皮卷蛋香濃郁,鬆軟溼潤,裡面卷有滿滿的麻薯和美乃滋,咬上一口軟糯拉絲。點睛之筆在於兩端裹有油滋滋的海苔肉鬆,香脆與綿軟的搭配,鹹香與甜而不膩的碰撞讓消費者直呼“驚豔”。

國潮點心“戰”京圈

拉絲麻薯蛋撻也是混搭的“弄潮兒”,酥脆的外皮中間包裹著香甜嫩滑的蛋液,外焦裡嫩中還藏有糯嘰嘰的麻薯,三種口感相互分離又融合在一起。

除了有麻薯參與的創意新品外,虎頭局的經典款也“不糊弄”。如果說玩創意是新店討巧的捷徑,那麼經典款則是對烘焙工藝的考驗。芝麻脆、桃酥、老婆餅、肉鬆小貝這些糕點店標配也被烘焙出了“虎頭局味道”。

虎頭局創始人胡亭曾對外表示,自2021年8月起,虎頭局開始全面推進門店開拓進度,目前已經簽約、推進中的點位超過70個,至今年底計劃門店數提升至30餘家。

從出長沙開始,新中式點心品牌都看上了北京,正試圖從區域品牌走向全國連鎖品牌。另一邊,墨茉點心局也在加大全國開店的腳步。據大眾點評顯示,北京待開業的墨茉點心局有8家。

在北京,稻香村有上百年曆史,好利來的總部在北京,地域性連鎖品牌味多美也有絕對的門店優勢。與它們相比,虎頭局們不管是產品還是口味亦或是包裝,都顯得更具創新性,憑藉口感、顏值、網紅氣質吸引著年輕消費者。

但年輕人對品牌的忠誠度並不高,新品牌在進入的同時,也在討好本地消費者。更何況,味多美價效比更高,而好利來在90後二代接班後,爆款也是層出不窮,和泡泡瑪特、喜茶等聯名也不少。

從商業化角度來看,根據美團大學餐飲學院的資料顯示,連鎖化率第一的食飲店,單店模型跑通後都會迎來一個發展奇點。在資本的助力下,中式烘焙頭部品牌店也加速跑馬圈地,連鎖化率增長也將一騎絕塵。

但進京後,能否複製長沙的火爆盛況還不得而知,至少虎頭局的首店還沒有。

崛起中的新中式點心

2019年,在長沙的蔡鍔南路,第一家打“中式點心年輕範”的虎頭局渣打餅行開了業。憑藉國潮風的設計,獨特的糕點風味,虎頭局很快便被長沙這座網紅城市的氣質感染,迅速圈了一波粉。

年輕消費者為了吃上一口虎頭局的糕點,捧火了代購生意。虎頭局、墨茉點心局一時間成為了和長沙臭豆腐,毛氏紅燒肉一樣的長沙特色打卡美食。

國潮點心“戰”京圈

除產品力的提升外,虎頭局還對傳統中式點心的包裝形象等進行了革新,使之更能吸引年輕消費者關注。胡亭指出,虎頭局將產品品質、外觀包裝、購買體驗乃至購買後的風味變化,都視為面向顧客的“交付價值”,持續穩定地提供優異的“交付價值”是獲得消費者青睞的最重要因素。

據瞭解,虎頭局目前成熟門店的坪效已能上探到2萬元。胡亭此前透露,虎頭局長沙門店單小時收銀效率最高達到8000餘元。此外,外賣訂單已經佔到門店總訂單的30%。

除門店業務外,虎頭局還在開發電商業務,前期計劃落地在天貓、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年內計劃電商業務實現2500萬營收。

IDG資本合夥人童晨在投資虎頭局時表示:“歷史沉澱的味覺記憶和年輕人的文化自信相結合,我們堅信千億級的烘焙市場能夠誕生新的品牌。虎頭局團隊開創性的以中點西做、產品創新、包裝形象升級改變了傳統的中式糕點行業,透過好的原材料、新鮮現制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

中國烘焙市場是一個年收入超過3000億元的大市場,但傳統的中式烘焙面臨著產品和品牌老化、跨區域連鎖化率低等問題。

好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烘培和點心製作歷史,市場有待升級、潛力大,且不需要教育全人群。不止是虎頭局,這一年來新中式點心已成為備受投資人爭搶的熱門賽道。

據觀潮新消費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共發生9起新中式點心融資事件。其中墨茉點心局一年內完成4次融資;虎頭局半年獲得了紅杉基金、IDG資本、GGV紀源資本等2輪融資。還值得注意的是,墨茉點心局和虎頭局及瀘溪河的估值均已超過20億元。

國潮點心“戰”京圈

和虎頭局類似,墨茉點心局也走的“國潮”路線,就連產品也頗為類似。肉鬆小貝、麻薯、桃酥等中式糕點為主要產品線,並結合芝士、曲奇等西點的常用元素,打造注重口味、新鮮、創新和顏值的“新中式”烘焙產品。

早在2020年下半年,瀘溪河和詹記桃酥就來京開店了。如今,虎頭局和墨茉點心局都在走出長沙,備足糧草後擴張更加迅猛。據統計,墨茉點心局已在長沙佈局50家店,也將進入北京市場。除此之外,瀘溪河也走出南京,開始多地佈陣。

國潮點心“戰”京圈

對於這屆點心品牌來說,好吃很重要,同樣重要的還有營銷玩法。墨茉點心局、虎頭局、瀘溪河將本土烘焙品牌帶上了新高度。不僅僅是品類上的出新吸了一波睛,“新中式”、“國潮”等概念也隨之“揉”進了點心裡。

新中式烘焙的風潮在消費者、資本的注視下仍在躁動。這些新中式烘焙門店品牌加大力度拓店,正在作為一種潮酷又有個性的產品和文化符號,盤活龐大又零散的烘培市場。

未跑出頭部,已開始“內卷”

獨屬於中式烘焙的最大變數,無疑是消費人群的汰換。

稻香村、杏花樓等傳統糕點是中式點心的經典代表,它們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老字號培養了一代代使用者習慣,但因品牌老化、產品長期沒有創新,消費者的新需求長期沒有得到滿足。

艾媒諮詢資料統計,每週消費烘焙食品的使用者佔比達到了85。8%,每週消費3次以上的使用者佔比達43。3%。在價格方面,有35。8%的消費者單次消費在20-40元左右,消費金額和消費頻次的增多給烘焙市場更大的擴容空間。

到了千禧之年,中國的烘焙產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期,原麥山丘、鮑師傅等本土品牌異軍突起,一時間成為風靡全網的網紅品牌,僅靠幾款單品就一炮走紅。中式點心也走出傳統酥皮點心的桎梏,開始中西結合,尋找創新方向。

網紅產品年年有。在虎頭局、墨茉點心如火如荼發展的同時,火熱的糕點賽道也迎來了同質化。

國潮點心“戰”京圈

門檻低、同質化是烘焙品牌最常見的通病。鮑師傅的肉鬆小貝爆紅後,各家的櫥櫃裡也都擺滿了肉鬆小貝;提子麻薯一火,各個點心鋪裡就立刻上新提子麻薯。從口感來講,但凡商家用點心,產品口感差異化並不明顯。

墨茉點心局創始人兼CEO王瑜霄表示:“中國味是中國的傳統味道,但是還是要迭代一些年輕人更喜歡的味道。要把一些西式的適合年輕人的味道聚合進來以後,你的爆點會更多。”

不僅僅是品牌間的爭鬥,品牌自身也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少消費者反映,墨茉點心局、虎頭局等新品牌的糕點剛買來的確好吃,但放置後風味盡失。提子麻薯會粘連成坨,泡芙酥皮也會坍塌,就連YYDS麻薯老虎卷隔天后,口感就會減半,“現烤現賣”是賣點也是制約。

任何行業發達的背後都會迎來內卷。在觀潮新消費舉辦的《國潮起·萬物生——2021國潮新消費大會》上,王瑜霄就感慨,如今產品和渠道都在同質化,內卷之下必須要破局。

她指出,“第一,做產品的創新;第二是食品安全。我們第三家店開始就有了食品安全的組;第三,渠道佈局升級;第四,供應鏈提前佈局。第五個是運營數字化,會員怎麼樣做私域,怎麼樣做流量;第六,在內卷之下,除了拼產品以外,未來的品牌真正的能夠跑出來,拼的是運營和服務。”

在品類迭代過於快速,選項過於豐饒的年代,Z世代的味蕾無忠誠可言。基於此,那些依靠單一爆品打天下的網紅烘焙的生命週期只能不斷縮短,唯有在研發、渠道、營銷方面毫無短板,總能快速且穩步推陳出新的品牌,才能留住那些挑剔又善變的年輕人。

創新是突破,走出舒適區是自我挑戰。

對於網紅烘焙品牌來說,需要繼續深耕的不僅僅是創新產品、花式營銷,還要考慮如何實現已有爆紅產品的升級完善,從而實現使用者持續復購。對它們來說,路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