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魏惠王本是一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會使魏國走向沒落

戰國時期,魏惠王本是一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會使魏國走向沒落

三家分晉之後,趙魏韓的歷史便寫在了戰國這一段時期的史料上了。三者中要數魏國發展最為迅猛,在魏文侯的帶領下魏國率先進行變法運動,為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埋下了好的鋪墊。

要是魏國是從什麼時間開始衰落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能談到魏惠王了。筆者的上一篇相關題材的文章系統的說明了魏惠王在位期間政治措施,其實並沒有什麼重大的失誤,也產生了很多積極的影響,並且魏惠王也是一位立志傳承好魏國霸業的君王,那麼魏國為什麼會在他的手中走向衰弱呢?

戰國時期,魏惠王本是一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會使魏國走向沒落

戰國初期魏國之所以能夠快速強大起來,除了魏文侯在國內積極推行變法運動,重用人才之外;還有一點極為重要。就是在戰國初期,也就是三家分晉初期,趙魏韓三國之間特別的精誠團結。

這也使得魏國能夠在領土面積以及國力都比不上楚國與齊國這兩個老牌大國的同時能夠戰勝他們的最主要原因。可以說戰國初期魏國的霸業之所以能夠成功,離不開形影不離的韓國與趙國。

這一點魏文侯做得很好,而且做的很漂亮,魏國成功做了一次春秋戰國史上的“

霸中霸

”。為什麼這樣說,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魏國在趙魏韓這個三邊關係中是老大的存在,魏國在各大諸侯國之間又是霸主。當然了所謂的“霸中霸”是筆者自己總結的,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觀點也可以在評論中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戰國時期,魏惠王本是一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會使魏國走向沒落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講,魏國這個所謂的“霸中霸”這個頭銜也並不是坐的十分的穩,而這三個字中第一個“霸”與最後一個“霸”,兩者是緊密相扣的。也只有趙魏韓三家的力量往一處使,所謂稱霸天下各大諸侯的霸業才得以牢靠。

如果將魏國從這三劍客中單獨脫離出來,事實證明魏國與楚國齊國等一些老牌諸侯國也根本不在一個檔次。天下也沒有不散的宴席,在一起時間久了難免會鬧一些矛盾。

其中在魏武侯時期就出現過韓趙魏三家不和的現象,當時魏武侯意圖用武力來干涉趙國,被擊敗於邯鄲;魏惠王時期,魏國被趙國聯合韓國算是報了前面的血海深仇。

戰國時期,魏惠王本是一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會使魏國走向沒落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魏國在這兩個國家中算是大哥一般的存在,不過韓國與趙國這兩個小弟也並不是拿著個大哥沒有任何招數。

可以說,魏國的強大也並非是一家的獨強。不過作為老大哥的魏國也並非做的十分的稱職,魏國做大之後,卻在擔心自己的兩位小弟超過自己,所以魏國也在一直刻意壓制趙國與韓國,並且在魏文侯時期,魏文侯因擔心趙國發展強大,所以一直也在壓制趙國。

在魏國曆代君主中,魏文侯做的相較於魏武侯來講還算是收斂一些。魏武侯直接是干涉趙國的內政,並且出兵協助趙國公子趙朝,然而很不幸,魏國又被擊敗了。而這之後趙國與魏國之間的關係算是徹底的破裂了。

戰國時期,魏惠王本是一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會使魏國走向沒落

這之後,魏國針對趙國的相關政策更加嚴峻。而這個時候三晉聯軍在中原獲得了節節勝利,魏國也將楚國的大梁給佔據了,與此同時韓國跟著魏國喝湯,逐步蠶食鄭國,這時候來看趙國,然而趙國卻一口湯都沒有了。

而之後趙敬侯就將趙國的國都遷到了邯鄲,這樣一來趙國就更加有益於瓜分相關利益。這樣一來就與魏國針對趙國的政策相背離了。這也直接導致了趙國與魏國之間的戰爭,當然了在面對魏國強大的軍事硬實力,趙國自然是無力抵抗的。

而後趙國將自己求助的目光放到了古老的軍事大國楚國的身上。在趙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言語下,楚國同意了出兵協助趙國抵禦魏國的進攻。也正是這樣趙國再一次擊敗魏軍。

戰國時期,魏惠王本是一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會使魏國走向沒落

在魏惠王時期,趙魏韓的三晉聯盟的關係已經名存實亡了,三個國家之間也已經是矛盾重重,顯然已經不可能再在一起搞事情了。

魏惠王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也是採取威逼利誘的方式,勉強維持著三晉聯盟的存在。而這個時候東西方的齊國與秦國也越來越強大,魏國還要處理趙國與韓國的關係問題。

如此嚴峻的形勢之下,做了二十餘年霸主的魏惠王或許看到眼前的一片表面的大好形勢已經飄了。

公元前354年,就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

圍魏救趙

”的相關歷史事件,並且在桂陵這個地方擊敗了回援的魏軍,龐涓被生擒。

戰國時期,魏惠王本是一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會使魏國走向沒落

而這個時候魏軍已經攻克了趙國都城邯鄲,迫使趙成王簽下了城下之盟。不過這次桂陵之戰魏軍並沒有太多的損失,這個時候如果魏國君主以及他手下的那些權貴大臣們如果能夠擦亮自己的眼睛的話其實也不能發現這個時候戰國局勢已經在發生著某些不一樣的變化,仔細分析下來很可能得出魏國只能算是當時的強國,霸主之位已經不存在了。

或許是公元前352年魏國在襄陵這裡打敗了齊、宋、衛聯軍的緣故,魏國的霸主之位雖然保住了,但是也讓魏國君主更加的囂張。然而這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的,公元前342年,魏國與韓國之間的戰爭爆發了,韓國在五戰五敗的戰況下,不得不向東方軍事強國齊國請求援助。

戰國時期,魏惠王本是一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會使魏國走向沒落

在這次戰爭中,魏國還是十分重視的,並且派出了本國的太子申作隨軍顧問,龐涓為主將力求打疼齊國。然而卻中了齊軍的“

減灶之術

”,最終導致魏軍貿然前進,在馬陵這裡遭到了齊軍的埋伏,魏軍全軍覆沒,龐涓覺得是自己太沒用了,太對不起魏王了,於是自殺了。

魏國之所以這次慘敗,其實都離不開自己背棄曾經的盟友的後果,結果被齊國包抄了後路。其實換句話說,三晉關係的徹底破裂其實就已經預示著魏國霸權的沒落。

戰國時期,魏惠王本是一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會使魏國走向沒落

魏國成也三晉的聯盟,拜也三晉聯盟,魏國到了魏惠王的手中。三晉的聯盟關係已經到了不可修復的時期,這個時候韓國與趙國也僅僅只是在表面上順從魏國。背地裡則又是一副模樣,顯然這個時候的魏國已經失去了它曾經的權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