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輩子錢,你注意錢上有個錯字了麼!明明錯了為什麼不改呢?

貨幣自誕生以來,便是作為商品買賣的一種媒介而存在的。但是貨幣存在的方式,卻有過數次的變革,比如隨著智慧手機裝置和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越來越青睞於移動數字支付,很多人身上甚至已經開始不帶錢了。甚至有人預言,在不久的將來紙幣將從市場上消失,這在十幾年前甚至是數百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花了一輩子錢,你注意錢上有個錯字了麼!明明錯了為什麼不改呢?

之後隨著支付寶、微信這些支付方式的普及,其實現在用現金的人已經很少了,大多數人出門都是直接用手機掃碼支付,對於現金的關注也就因此變得很少了,最多也就是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交易會用到一百元的現金,其他的人民幣幾乎很少能出現在視野裡了。

而就在用現金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其實人民幣上一直都有一個“錯字”,那就是“圓”。

花了一輩子錢,你注意錢上有個錯字了麼!明明錯了為什麼不改呢?

《咬文嚼字》主編郝銘鑑指出,在新版的一百元人民幣上存在錯字,“壹佰圓”的“圓”字系錯用。“我們有《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規定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輔幣是角、分。我們的規範用字就是元。過去用圓是歷史造成的,因為過去有銀圓,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有法了,在這個情況下,你新發行的人民幣怎麼能用字不規範呢?”

花了一輩子錢,你注意錢上有個錯字了麼!明明錯了為什麼不改呢?

古代的時候我國並沒有明確的貨幣,市場上流通的都是散亂的銀兩。這雖然可以滿足國內市場的等價交換規則,但是對貿易常常會造成很大的不便。後來隨著中國和外國的貿易量開始擴大,很多歐洲的貨幣開始傳入中國,也就是從那之後,中國人開始接觸圓形的貨幣了。

花了一輩子錢,你注意錢上有個錯字了麼!明明錯了為什麼不改呢?

而這種圓形的貨幣都是在國外流通的,我們國家還沒有這種便利性貨幣流通,為了和國際貿易接軌,再加上一些歷史原因,我國也就逐漸開始鑄幣,統一了圓幣的大小和外形。

因為一開始鑄造出來的貨幣都是圓形的,也叫做銀圓,一塊銀元大家都叫一圓錢,所以“圓”逐漸就成了那個時候貨幣的單位了。這也就是人民幣上“圓”這個字的由來。

花了一輩子錢,你注意錢上有個錯字了麼!明明錯了為什麼不改呢?

清宣統二年(1910)四月十六日公佈了政府的《幣制條例》:“中國國幣單位,著即定名圓,暫就銀為本位。以一元為主幣……元角分釐各以十進。”

度支部尚書載澤將“圓”的來歷解釋為:“貨幣計數,當先定名。中國古制號稱圜法,圜者圓也。現鑄新幣,擬請沿用九府遺法,定名圓。”將鑄幣權統一於中央,採用銀本位制度,規定國幣以圓為單位,定名為“大清銀幣”。

花了一輩子錢,你注意錢上有個錯字了麼!明明錯了為什麼不改呢?

當然,這其中的歷史原因也可以說得細一點,具體就是1949年之前,還有銀圓還在流通,而在1949年之後,漢字還沒簡化,領導人題寫就寫成了“圓”。但是到了2004年之後,出臺了人民銀行法,其中就明確規定:“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輔幣單位為角、分。”

因此,現在在人民日常使用人民幣或者是書寫的過程中,基本上用的都是元,也就在人民幣的印刷上一直會用“圓”這個字。

在《現代漢語詞典》等典著中,除了註釋其他用處外,在貨幣單位上的“元”和“圓”在含義上相同,是可以相互通用的。而在1995年頒佈的銀行法中,雖然明確規定了人民幣的貨量單位為“元”,但也並沒有明確規定停止使用“圓”字。

結語

這也許是故意的錯別字,但這也是一種文字元號的歷史文化傳承,寓意著人們生活團團圓圓。也不得不感嘆,我國的文字歷史博大精深,我們生活中處處都隱含著文化的傳承。在瞭解了人民幣背後的故事以後,人們對於中華的歷史文化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