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對人的誘惑有多大?為何韓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棄

說起對科舉制度的痴迷,讓我們不禁想到吳敬梓先生的《儒林外史》,裡面的范進中舉,周進,馬二先生,王玉輝這些對入仕具有執念的人,還有那些為了取得功名不惜變得卑鄙虛榮的像匡超人等。其實透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一直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唯一的出路,尤其是隋唐時期,科舉考試確立以來,出身寒門的知識分子終於有了可以證明自己的機會,而入朝做官,為國家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從此以後,這不再是世家大族的專屬,隋朝以前的選官制度,從秦漢時期開始採用的察舉制,官員由推薦選拔而產生,這個雖然和世襲制相比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但是卻有很大的弊端,容易被下層的官員弄虛作假,被外戚和宦官操控。到了漢魏時期開始了九品中正制,雖然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察舉制的弊端但是到了後來成為以門第定高低的局面,成為門閥貴族政治持權的工具。

科舉對人的誘惑有多大?為何韓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棄

而經過從秦漢到南北朝,選官制度失敗的經驗,從隋代開始,隋煬帝設立的進士科,也成為科舉制度正式確立的一個標誌,而到了唐代,以至於到宋元明清,這個考試製度逐漸完善,考試內容也逐漸繁化。而隨著科舉考試的確立,考試也成為讀書人仕進的唯一出路,出身寒門的人也有了機會入仕為官“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為可能。

科舉對人的誘惑有多大?為何韓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棄

作為一個大文學家,他的仕進之路卻異常坎坷,頗有點《儒林外史》中范進,和周進中舉時的意思,韓愈也是如此,他出生於公元768年,本來祖上都在朝中做官,父親官至秘書郎,但是自幼喪父由兄長撫養成人,因為兄長元載的事件被牽連,被貶不久病逝,所以韓愈的同年過的是很艱苦的,自此之後只能和長嫂相依為命,也因此他比平常人更加刻苦,但是這份努力卻沒有輕易得到回報。

科舉對人的誘惑有多大?為何韓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棄

因為家中從祖輩開始就在朝中為官,都是讀書人,這也決定了他未來的出入肯定是參加科舉考試入仕為官的,殊不知這樣一個未來古文運動的發起者,大學問家,思想家,科舉仕進之路卻舉步維艱。貞元二年,他第一次去長安,族兄引薦卻未能成功,第二年又去參加科舉考試,名落孫山,後又參加了三次科舉考試,都是以落榜告終,終於在貞元八年的時候,四次科考失敗之後,終於有了點收穫,進士及第,但還是天不遂人願,致力於參加考試可以在仕途上大展抱負的韓愈卻屢戰屢敗,而這次是以進士的身份,去長安參加吏部選拔官員的考試,又是三次均以失敗告終。後是因為得到別人的舉薦才可以做秘書省校書郎一職,期間積極推動他古文運動的文學理論,開始了對駢文的猛烈攻擊。韓愈也自此開始了他的為官之路,才華出眾卻屢遭貶謫。

科舉對人的誘惑有多大?為何韓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棄

韓愈作為一個大學問家,才華出眾的人物,上帝似乎對他不公平,從小就成為孤兒,兄長也在早年離世,同年過著勤儉且努力的生活,終於長大成人,卻多次不能高中,他卻能屢敗屢戰,沒有因為一次的失敗而放棄,為官之後還致力於發展文學革新運動,在古代文學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