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賢相張儉,為何得到遼聖宗看重,臨危受命輔佐興宗

張儉是遼朝時期的著名政治家,也是契丹政權中的一位漢族大臣。在和他早年的時候,就透過科舉考試進入朝堂為官,並得到了進士第一的好成績,在入朝之時就備受關注。

與才華相對應的是他所具備的能力,自從他入朝為官之後,也陸陸續續的得到過鍛鍊,先後擔任過節度使,左丞相等朝廷要職。遼聖宗病重之際,又接受遺命輔佐遼興宗,在遼興宗統治期間也備受重用。

元朝脫脫在《遼史》中贊曰:“儉在相位二十餘年,裨益為多。”

一代賢相張儉,為何得到遼聖宗看重,臨危受命輔佐興宗

根據歷史記載,張儉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成年之後透過科舉考試進入朝堂為官,先後擔任過順州從事,范陽令等官職。後來憑藉著出色表現,他又被調集到了雲州為官。他生性正直,從來不以花言巧語來掩飾自己的過錯,深得上司的看重。

遼聖宗到雲州一帶狩獵,按照契丹特有的慣例。皇帝所經過的地方,地方長官應該主動的前往貢獻。當地的節度使卻認為自己管理區域內沒有什麼特產,只有幕僚張儉是他的寶物,請求將其獻給皇帝。

早在這之前,遼聖宗就夢到過有四個人侍奉在他的身旁,並且賜給他們每人兩口的食物。聽說張儉的名字之後,這才恍然大悟,認為自己的夢應驗在了他的身上。遼聖宗特意召見了張儉,見他一身氣度頗為不凡,便索性將其帶在身邊。

一代賢相張儉,為何得到遼聖宗看重,臨危受命輔佐興宗

皇帝身邊任職還沒有多久,就恰好遇到父親去世。張儉只好暫時辭去官職,回到家鄉守孝三年,守孝期滿後又再次出山擔任禮部郎中一職。因為他的才華實在是太過出色,因而很快他又接受了一個重任,那便是跟隨長寧軍節度使耶律翰林共同出使北宋王朝。

在他的努力之下,最終成功完成了皇帝交給他的任務,平安歸來。之後的他繼續任勞任怨的在國家發展方面奉獻一份力量,憑藉著功勞官職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動。這個時候的他,儼然已經在朝堂中佔有了一席之地。即使是契丹貴族,也不敢輕易招惹他。

公元1025年,他更是被任命為武定軍節度使,之後又被加封為左丞相等官職。遼聖宗對於這位大臣顯得極其愛重,當時的參知政事吳叔達向來與張儉不和,多次在遼聖宗面前彈劾他,這使遼聖宗憤怒,直接將此人貶到了外地為官。

一代賢相張儉,為何得到遼聖宗看重,臨危受命輔佐興宗

好景不長,他還沒有來得及繼續為國家發展發揮作用,就傳來了遼聖宗病重的訊息。在皇帝床前,張儉接受了遺詔輔佐太子耶律宗真而,這便是之後的遼興宗。與父親相同,遼興宗也很是看重張儉的才華,很是重用他,一直不斷為他加官進爵,從之前的太傅到現今的太師,他的地位已經非普通人能夠相比。

張儉已然年老,他主動向皇帝辭去了官職。遼興宗很是不捨,便乾脆繼續將其留守在都城,擔任一些虛職。在張儉的提點下,他也意識到了人才選拔的重要性,因而親自前往禮部貢院之中監督學子,而這些事情都是張儉一手推動的。每當他入朝覲見之時,遼興宗也從不直呼其名,並且還多次做詩來褒獎他。

一代賢相張儉,為何得到遼聖宗看重,臨危受命輔佐興宗

遼興宗剛剛繼承皇位時,西方的西夏王朝就與南方的北宋王朝爆發了戰爭。北宋方面接連遭遇失敗,遼興宗想要趁機謀取北宋關中南部地區領土,並準備御駕親征。只不過在決定正式發兵之前,遼興宗卻陷入猶豫之中,他便前往張儉家中詢問他的意見。

作為皇帝,遼興宗的飲食自然是與旁人不同的。因而他決定前往之前,負責皇帝飲食的官員先前往張儉家中準備食物,但張儉卻極力推辭,讓他們回到宮中。而他則準備了一些簡單的飯菜,遼興宗也吃得十分喜悅。

遼興宗就詢問他對戰爭的看法,張儉極力勸阻,向其陳述了戰爭爆發的利害關係。認為只需要派遣一位使者就可以了,何必勞煩皇帝陛下親征。遼興宗聽了之後很有道理,因此暫時停止了戰爭。等到後來他就直接派出了使臣出使北宋王朝,雖然沒能夠獲得他想要得到的那些土地,但卻透過增加歲幣的方式使遼興宗感到滿足。

一代賢相張儉,為何得到遼聖宗看重,臨危受命輔佐興宗

《遼史》中這樣評價他:“張儉名符帝夢,遂結主知。服弊袍不易,志敦薄俗。功著兩朝,世稱賢相,非過也。”

在張儉的一生中,他曾經輔佐過遼朝兩任皇帝,擁有著相當豐富的為官經驗。他也憑藉著自己的能力立足於朝堂之中,不管在何時都得到了皇帝的禮待,這一切都是他用自己的努力換來的。

他本來就具備了大才華,在國家發展方面更是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更是在他力挽狂瀾之下,才避免了一場戰爭的爆發,也使許多百姓免受戰爭的侵擾。如若不然,兩個國家兵戎相見,而百姓們也會飽受其害。

參考資料:

《遼史·卷八十·列傳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