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小記:“明君”李嗣源、“悍婦”楊絳,及大器晚成劉寄奴……

過去一段時間,工作太忙,讀書不多,大致整理了一下在豆瓣標記已讀,並寫了長評的書,不過八本。

讀書小記:“明君”李嗣源、“悍婦”楊絳,及大器晚成劉寄奴……

現在不看看這書,好像就跟不上潮流了。我看完之後,覺得最有價值的是項飈對90年代初北大的回憶,說到入學後長達一年的軍訓,老師們的照本宣科,下海經商成為校園中的新潮。這種劇變對教育、對思想的衝擊,國內的書似乎很少能提到。至於他那些治學經驗、方法,似乎顯得過於隨機和片斷化了。

讀書小記:“明君”李嗣源、“悍婦”楊絳,及大器晚成劉寄奴……

五代君主中,唐明宗的名聲應該僅次於周世宗,稱得上是所謂“明君”了。唐明宗在位期間,對內不折騰,對外忍讓南方各國,可惜因為沒能處理好義子和兒子的關係,死後不久,國家就陷入混亂,重蹈莊宗覆轍。明宗出身行伍,知道亂世有兵就有權的道理,登基後時常濫賞將士,可換來的不是忠誠,而是驕橫。

讀書小記:“明君”李嗣源、“悍婦”楊絳,及大器晚成劉寄奴……

我對錢鍾書瞭解不多,不知道別的書是怎麼寫他的。這本書大約是想透過各種錢自己,及其朋友們的文章,展現一個有點“俗”的大文豪。比如他喜歡聽人吹捧,可也知道這樣不好。書的最後提到楊絳,以幾個細節刻畫了這位“悍婦”——錢鍾書想留鬍鬚,被楊絳“斥妝模作樣而罷”;楊絳又曾嗔錢鍾書“快別說了,呆大!”

讀書小記:“明君”李嗣源、“悍婦”楊絳,及大器晚成劉寄奴……

作者以書寫古代戰爭細節見長,可惜這個恰恰是我不太感興趣的地方。我覺得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比較簡單地說明了一些關鍵問題,比如士族為什麼願意和晉室共天下——如果武將當權,不管是王敦、桓溫,還是劉裕,他們都不會像羸弱的晉室那樣需要士族支援。另外,以前真沒注意,除了南北之爭,桓玄、天師道這些南方內鬥也這麼有趣。

讀書小記:“明君”李嗣源、“悍婦”楊絳,及大器晚成劉寄奴……

大部分文章都挺有意思,有以墓誌銘等補正史不足,有以不同版本考《登幽州臺歌》等詩作者,有以輕鬆筆調寫李杜故事,最後陳尚君談了談自己研究唐詩的心得,尤其是書庫、檢索等出現後,研究者利用之時的得失。

讀書小記:“明君”李嗣源、“悍婦”楊絳,及大器晚成劉寄奴……

這本書看書名,以為寫的是兩漢與匈奴、羌人的戰爭,拿來看過才知道,其實研究的是西漢與東漢對所謂西州地區的不同管理方式及影響(對於匈奴和羌人的正面書寫很少)。另外,由於本書脫胎於作者的博士論文,以至留下不少瑕疵,比如白登之圍、內朝權重等等常識性內容,也要詳細敘說一遍(有湊字之嫌);又如書中充斥“王明珂發現”“呂思勉認為”“曾瑞龍指出”這種敘述,遵守學術規範值得稱讚,但這些話很多更適合放在註釋裡,置於正文實在有損文字的流暢感。

讀書小記:“明君”李嗣源、“悍婦”楊絳,及大器晚成劉寄奴……

作者能把碩士論文寫成這樣,真是很不容易。這本書主要透過整理陸游晚年詩作,再現了這位老詩人的退休生活:種地、採藥、賣藥、買書……有事沒事就寫詩,也不管詩意是不是重複,這就難怪他為什麼能存世9000多首詩了。另外,讓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陸游的幾個兒子,仗著父親的蔭庇,不經科舉,都上了小官,而陸游本人其實也沒當過什麼大官,大宋真是對官僚太好了。

讀書小記:“明君”李嗣源、“悍婦”楊絳,及大器晚成劉寄奴……

資料廣博、論證細微,只好匆匆翻閱。印象較深的點有幾個,比如唐代的胡餅並不是現在的燒餅,其大小、製法更接近於烤饢;又如黃色,在唐代是劃歸給老百姓的,遠不如紫、緋這些高貴顏色,後來地位上升,才成了皇家御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