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050年後“重生”回成都 復雕《開寶藏》捐贈儀式在四川省圖書館舉行

歷經1050年後“重生”回成都 復雕《開寶藏》捐贈儀式在四川省圖書館舉行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開寶四年,也就是公元971年,這是一個應該牢牢記住的年號。”12月28日,隨著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傑出研究員、省政府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的聲音飄蕩在四川省圖書館的會場中。這裡正在舉行著一場與文化有關的重要活動,眾多學者彙集於此,只為見證珍貴古籍的迴歸,

當日,“復雕《開寶藏》捐贈儀式暨學術座談會”在四川省圖書館舉行。據悉,本次活動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由四川省圖書館、四川古籍保護中心、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歷史研究院、四川省歷史學會、成都文殊院(立心書院)承辦。

而在眾人的見證之中,這部於北宋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開印的首部中國佛經總集,在 歷經1050年的歲月浮沉後,以“重生”形式,回到了它的誕生地——唐宋雕版印刷發源地和中心成都。

歷經1050年後“重生”回成都 復雕《開寶藏》捐贈儀式在四川省圖書館舉行

刊刻於成都的首部中國佛經總集 1050年後“重生”回成都

《開寶藏》,是中國第一部官印佛教經典總集,於北宋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在成都刻板開印。而2021年,是這套大藏經在成都開印的1050年。

將時針撥回一千多年前,宋太祖趙匡胤於開寶四年(971),令內侍官高品張從信前來成都主持刻經大業,歷時12年,於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八年(983),刻成13萬張板片,全藏收書1076部(一說1085部),為卷5048卷,分裝480帙。因始刻於開寶時,後世遂稱《宋開寶刊蜀本大藏經》,亦稱為《開寶藏》。

據悉,《開寶藏》是我國第一部官刻本的佛教大藏經,也是中國第一部木版雕刻的大藏經,其以書法端麗嚴謹、雕刻精良著稱。它更是宋代閩浙私刻和遼刻、金刻以及高麗所刻各版大藏共同依據的祖本。《開寶藏》刊刻於成都,則具有重要的歷史原因和文化因緣。成都以及蜀地富庶的物質基礎,濃厚的文化氛圍,發達的印刷事業和悠久的藏書傳統,是促成這一壯舉付諸實施的重要因素。

只是到了20世紀,這部大藏幾乎散佚殆盡,在全世界範圍內,單卷較為完整者僅剩12件。2018年,蘇州弘化社慈善基金會對《開寶藏》現存於世的殘卷全力搜尋,復雕木刻成版,共237塊雕版506面。滄海桑田後,蘇州弘化社慈善基金會重刻《開寶藏》,鑑於歷史文化名城成都作為開寶藏的文化地標的特殊淵源,該基金會決定將復雕經版,悉數捐贈給成都的文化機構和宗教單位。

在活動現場,該基金會向成都文殊院捐贈了精美的復雕《開寶藏》經版;向四川省圖書館、成都圖書館、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四川歷史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學圖書館捐贈《開寶藏》經書;並向龍泉石經寺、成都昭覺寺、成都大慈寺等寺院捐贈了《開寶藏》經書。

文殊院將建空林博物館 展陳院藏珍品

在捐贈儀式之後,來自川內知名文化學者也圍繞《開寶藏》的“迴歸”,進行了學術座談會。會上,譚繼和特別談到了開寶四年這一年份的特殊性,因為其“是中華文化歷史記憶中一個標誌性編號”。同時,他還說到:“在中國印刷出版發展史上,‘蜀大字本’《開寶藏》從內容內涵御製欽定、傳註疏箋,到板式板框、欄線經摺,直至圓閏墨黑,字如點漆的顏字型雕板的文化創意與文化創新及影響宋楷的首創精神。”

歷經1050年後“重生”回成都 復雕《開寶藏》捐贈儀式在四川省圖書館舉行

“首先要指出的是,《宋開寶刊蜀本大藏經》作為首部雕版印行的漢文佛教經典總集,誕生於其時天下雕版印刷業中心的蜀地成都,可謂實至名歸。”現場,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中國先秦史研究會副會長彭邦本說到了這一點,其也表示至遲從新石器時代寶墩文化和三星堆-金沙文化以來,蜀地文化、文明形成了相容幷包的歷史傳統。

如今,《開寶藏》復刻雕版及經書重新回到了它的誕生地——成都。據瞭解,精美的《開寶藏》復刻雕版,今後或將在成都文殊院打造的空林博物館內展出。空林博物館目前正在規劃建設中,是集保護、展示、研究和交流為一體並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的現代化、公益性博物館。建成後,將展示文殊院珍藏的佛教文物精品和歷代名人字畫,屆時,遊客將有幸目睹《開寶藏》復刻雕版、張大千書畫、康熙親筆書畫、發繡觀音像等珍貴文物。此外,《開寶藏》復刻經書可在四川省圖書館、成都圖書館等處閱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