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殷商之源與帝嚳高辛氏

殷商之源與帝嚳高辛氏

【文化商丘】殷商之源與帝嚳高辛氏

核心提示:

說起“殷商”要從商與亳說起。商族因商地(今商丘)而得名。殷、商最早都是地名,後來殷、商並稱,“殷商”成為商朝的代稱。

帝嚳高辛氏,上古五帝中第三帝。前承炎黃,後啟堯舜,是我國五帝時期社會發展過程中一位至關重要的歷史人物,也是殷商子姓家族的祖先,商朝、周朝、漢朝三大王朝皆為帝嚳子孫。帝嚳後裔姓氏有1700多個,在現行按人口比例排列的百大姓氏中,有86個姓氏源於帝嚳。

帝嚳是殷商子姓家族的祖先。從帝嚳到殷商的脈系傳承、帝都傳承、祭祖傳承、吉祥物鳳鳥的傳承,說明了殷商時代沿襲傳承了先祖帝嚳的遺傳。

以帝嚳陵為依託的帝嚳文化苑位於商丘古城南20公里的睢陽區高辛鎮高辛村,目前佔地137畝,是商丘傳承帝嚳文化與殷商文化、古都城文化的重要載體。

【文化商丘】殷商之源與帝嚳高辛氏

一、殷商的來歷與殷商文化

說起殷商的來歷,要從商與亳說起。

商朝的開國之君——成湯在亳(今河南商丘南)建都,210餘年後,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初年,亳都遭遇河決之害,遂將國都自亳西遷於隞(今河南鄭州),商朝自此開始遷都。後又多次遷都,到盤庚在位時,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並固定了下來,商朝在殷建都270多年之久,因此商朝也被後世稱為殷朝、殷商朝,將“商朝”稱為“殷商”。

殷商文化,起源於商部落的發源地河南商丘,興盛於河南安陽。殷商文化的內涵非常豐富,具有多個層面,如玄鳥生商、商族始祖契、商業始祖王亥、成湯都商、興盛時期盤庚、武丁。商丘是商部落的肇興地、商業的發源地、商朝的建都地等。中國商人、商業和商業文化起源於商丘,是全國考古學界、史學界的共識。殷商文化是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的相當進步而且日臻成熟古代文明時代。

距今大約4000年前,帝嚳之子、帝堯的異母弟、商部落的始祖契誕生、受封、安葬於河南商丘。距今大約3800年前的夏代商國的第七任君主、商部落始祖契的六世孫王亥開創了華夏商業貿易的先河,“肇牽車牛遠服賈”,開始用牛羊帛粟等物品與其他部落進行以物易物的交換。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從事貿易活動的商部落人稱為“商人”,把用於交換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從事的職業叫“商業”,人們尊稱王亥為“商業鼻祖”“商人始祖”。商部落在契至商湯的先商時期一直活動於現在的以商丘為中心的區域,殷商文化就起源於商丘。其後,商部族的商業快速發展,《詩經》上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從殷墟出土文物中也確實發現有海貝和鯨魚骨頭,可見商人交易的範圍之廣闊。

盤庚遷殷以後,商朝社會的經濟進一步發展。直至武丁即位以後,商四出討伐,征服了周圍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商朝這時的國力達到鼎盛時期。盤庚遷殷以後,商朝社會的經濟進一步發展。直至武丁盛世,商四出討伐,甲骨文上就說商王武丁時,王后婦好帥三萬人去征討羌人征服了周圍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商朝這時的國力達到鼎盛時期。武丁後,商朝逐漸開始衰落了下來。商代最後一個帝王——帝辛受(即後來所稱的“紂王”),客觀上對開發中國東南,對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文明傳播有貢獻。

商族因商地(今商丘)而得名。殷、商最早都是地名,後來殷、商並稱,“殷商”成為商朝的代稱。而一個“商”字,我認為它有四層含義:地名、族名、國名、朝代名,即商地、商族、商國、商朝,而後又引申為商業、商人、商品的“商”。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名譽會長王宇信等知名專家,對殷商文化予以高度評價。他們認為,殷商時期有熟練的鑄銅技術,有獨立發展的文字體系,有複雜而有效率的軍事和政治組織。這種文化表現出殷商時期富庶的物質生活,表現出高度成熟的民族藝術以及明確的社會組織,對於後世有著巨大的影響。

【文化商丘】殷商之源與帝嚳高辛氏

二、帝嚳高辛氏與姓氏文化

帝嚳高辛氏,上古五帝中第三帝。前承炎黃,後啟堯舜,是我國五帝時期社會發展過程中一位至關重要的歷史人物,也是殷商子姓家族的祖先。商朝、周朝、漢朝三大王朝皆為帝嚳子孫。

帝嚳高辛氏,姬姓,名夋(俊)自號嚳,黃帝曾孫,祖父玄囂(史稱少昊或少皞),父親蟜極,母親握裒。約為公元前2480-前2375年人,生於高辛(今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15歲受封為辛侯,30歲受禪即位,稱帝嚳高辛氏。

帝嚳十歲一計安定九黎之亂,顓頊77年(公元前2434年)帝嚳奉顓頊帝之命,掃滅共工安天下,逼共工怒主觸不周山。帝嚳元年(乙酉年,公元前2436年)討伐叛臣術器,斬術器湖南衡陽山下、帝嚳56年,共工氏再度造反,帝嚳命族侄火正重黎前往討伐。帝嚳威震天下,四海賓服。他廣納賢才,以德治國,教民勤儉,以身自律,廣施教化,關心民生,多次巡視黃河。讓妃子常儀觀月,研製曆法,制定春秋,發展農業。發展文化,歌舞《鳳舞霓衣》傳千古。他法不避親,誅族侄重黎。訪查民情,遊歷五嶽,學先王治國之道。帝嚳崇宗敬祖,至今河北新樂市區北郊何家莊村伏羲臺上記載著帝嚳祭祀人祖伏羲氏,“帝嚳巡遊此土,見伏羲之聖蹟,集四方之民而化導養育之故。而築臺修廟以祀之”。其德嶷嶷。三國曹植帝嚳贊曰:“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聖靈察。教訖四海,明並日月。”

帝嚳在位70年,先傳位於長子摯,史稱帝摯。帝摯在位9年,因為政不善,讓位於弟堯,史稱唐堯。帝嚳壽108歲,駕崩,葬故里高辛,即今之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北之帝嚳陵。

帝嚳後裔,枝繁葉茂。其子:摯、堯相繼為帝,契為商朝之祖,后稷為周朝之祖,堯之後裔有漢朝劉氏天下等。商朝、周朝、漢朝三大王朝皆為帝嚳子孫。

帝嚳後裔姓氏有1700多個,在現行按人口比例排列的百大姓氏中,有86個姓氏源於高辛帝嚳。從古至今稱帝稱王者有280多位,稱帝稱王有3000多年。在現今臺灣十大姓氏中,有林、王、吳、劉、蔡、楊六大姓氏為帝嚳後裔姓氏。高辛帝嚳,巍巍功德千古頌,後裔千姓系一脈。因此,高辛帝嚳與太昊伏羲、炎帝神農、黃帝軒轅、高陽顓頊帝,被中華民族敬仰為中華五大人文始祖。

【文化商丘】殷商之源與帝嚳高辛氏

三、帝嚳文化與殷商家族

帝嚳與殷商子姓家族的脈系傳承為:帝嚳-契-相土(昭明子)-昌若(相土子)-曹圉(昌若子)-冥(曹圉子)-王亥(冥子)-上甲微(王亥子)-報乙(上甲子)-報丙(報乙子)-報丁(報丙子)-示壬(報丁子)-示癸(示壬子)-天乙商湯(示癸子)。帝嚳是殷商子姓家族的祖先。帝嚳十五世孫、契的十四世孫為天乙商湯王。

帝都傳承:(1)帝嚳出於高辛,都亳。《路史·各國記。乙》記載:“帝嚳之出於高辛”。《史記·五帝紀》:“帝嚳都亳”。帝嚳十五歲受封為辛侯,後建都亳(今商丘南),為帝稱高辛氏帝嚳,建都於亳。(2)湯都於亳。《史記·殷本紀》:“湯從先王(帝嚳)居,都亳”。《地理志》記載:“湯之都,今(宋)南京、谷熟之高辛鎮,今隸屬東京,高辛故城在谷熟西南四十五里”。商丘著名學者李廣瑞先生在《商代第一都亳在商丘考》一文中寫道:《左傳·宣公三年》:“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丘之南二十餘公里處,為南亳,古今均稱為高辛”;《今本竹書紀年》:“帝癸十五年,商侯履遷於亳”。(原注帝癸即夏桀,商侯履即成湯)。《史記·殷本紀》:“成湯,自契至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誥》。”經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物考古隊多次考察,高辛發現有南北長750米,東西寬500米,文化層厚度達4米以上的古文化遺址,發現有象牙、骨器、陶器等文化遺存,在周代文化層以下,有商代及龍山文化遺存。著名考古學家董作賓根據殷墟甲骨卜辭整理的《帝辛日譜》明確記有帝辛在徵人方往返途中居住高辛數日的原始證據。董氏所繪製的《帝辛徵人方往返路線略圖》則標明高辛方位在商丘之南和工鳥(視其方位在今塢牆)之北。由此可以推斷,成湯作諸侯時所始居之亳為高辛。王國維《觀堂集林·說商》一文,將古代的商就在今天的商丘附近。他的證據和推理都是很有說服力的。甲骨文卜辭記載,帝辛徵人方途中曾在亳(高辛)逗留數日,此舉當與其先祖(帝嚳、商湯)曾都於此有關。帝嚳建都亳,帝嚳十五世孫湯從先王居建都亳,此乃帝都傳承。南亳位於今商丘古城東南、商丘市虞城縣谷熟鎮西南三十五里附近,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至塢牆鎮一帶,帝嚳曾出生並建都於此地,商湯建都於此。

敬祀祖宗:帝嚳祭人祖,今河北省新樂市區北郊2公里處的何家莊村之東隅,是新石器時代三皇之首伏羲臺,帝嚳時期開始在伏羲臺上祭祀人祖伏羲氏,據史料記載:“帝嚳巡遊此土,見伏羲之聖蹟,集四方之民而化導養育之故。而築臺修廟以祀之”。《國語·祭祀》記載:“湯締嚳而郊祭”。著名考古學家董作賓根據殷墟甲骨卜辭整理的《帝辛日譜》明確記有帝辛在徵人方往返途中居住高辛數日的原始證據。其原因在於高辛是先祖帝嚳、殷商的開國帝王湯祖居地,為懷念祭祀先人,帝辛至此才留住數日。以此說明湯沿襲了帝嚳崇宗敬祖的文明古風。

吉祥物鳳鳥的傳承:自帝嚳祖父少昊玄囂以鳥為官職名,《左傳·昭公十七年》雲“少皞摯之立出,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少昊玄囂以鳳鳥為吉祥物。帝嚳時的大型宮廷歌舞《鳳舞霓衣》。帝嚳妃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契,故有《詩經·商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之說。玄鳥,即鳳鳥,鳳凰鳥。屈原《離騷》《天問》《九章·思美人》中的三段文字: “鳳凰既受詒兮,恐高辛氏之先我。”(《離騷》)“簡狄在臺,嚳何宜?玄鳥致貽,女何喜?”(《天問》)。(《九章·思美人》)《楚辭·九章·思美人》:“ 高辛之靈晟兮,遭玄鳥而致詒。”國學大師郭沫若先生譯文:“我難比帝嚳高辛,能遇鳳凰而授卵。”近來多有學者將玄鳥解釋為鳳凰,持這一觀點的有聞一多、郭沫若等。郭沫若在《青銅時代》 一書中認為: “……可見玄鳥就是鳳凰。玄是神玄之意,不當解成黑色”。袁珂先生闡述為:“玄鳥本是東方民族崇拜的神鳥,在想像中加以美化,它就成了像孔雀那樣的鳳凰,可見鳳凰就是玄鳥”。因此,玄鳥生商,即為鳳凰生商,商族崇拜鳳鳥為神鳥,所以殷商王朝傳承了先祖少昊、帝嚳崇拜的吉祥物鳳凰。

從帝嚳到殷商的脈系傳承、帝都傳承、祭祖傳承、吉祥物鳳鳥的傳承,說明了殷商時代沿襲傳承了先祖帝嚳的遺傳。

【文化商丘】殷商之源與帝嚳高辛氏

四、帝嚳文化與遺存傳承

帝嚳陵,群眾又俗稱為“朝廷墳”,是三皇五帝之一——帝嚳的陵寢,現為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以帝嚳陵為依託的帝嚳文化苑位於商丘古城南20公里的睢陽區高辛鎮高辛村,目前佔地137畝,是商丘傳承帝嚳文化與殷商文化、古都城文化的重要載體。

帝嚳陵原有帝嚳祠、沐浴室、更衣亭、禪門等古建築,院中有大量碑刻。現存明代嘉靖年間重修帝嚳祠碑刻一通,建於西漢的龍王井一眼,墓地為周長184米的高大土丘,陵前石碑上鐫刻著著名書法家唐玉潤先生書寫的“帝嚳陵”三個字,整座陵墓莊嚴肅穆。

特別是近年來,帝嚳文化苑保護性修復持續加快,邀請了清華大學設計院進行設計,規劃設計了拜祖廣場配套建築、工作區、帝嚳文化苑產業區、桑梓門、姓氏錄根溯源館、綠化水系、九德堂等,使帝嚳文化苑風貌設計規劃日趨完善。2019年投資400多萬元建成了1600多米的姓氏文化院牆及大門,苑內進一步保護性修復了陵、廣場等基礎設施,改造柏林3000多平方米,新增6000多平方米園林綠化,其他綠化面積1000多平方米,成為了周邊群眾文化娛樂的好去處,2019年共開展夏季文化廣場活動10餘場,群眾每天自發開展廣場舞、唱紅歌等活動100多場次,每天吸引周邊群眾1000餘人次,豐富了農村群眾文化生活。

自2000年帝嚳陵恢復重建以來,相繼修復了墳塋、祭場、神道、柏林、碑亭等,恢復了自唐代以來就有的每年一屆的帝嚳陵古廟會,帝嚳陵古廟會不僅有戲劇、雜技、歌舞、泥人、繪畫等豐富多彩的傳統文藝表演,使優秀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風味各異的商丘名吃得以發掘和展示。每年吸引豫、魯、蘇、皖等省群眾來此尋根祭祖、旅遊觀光。

記者 白 鵬

編輯:張書豪 稽核:吳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