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俘虜眼中的太平天國(中)

文/唐俑

一個俘虜眼中的太平天國(中)

趙雨村,筆名“刀口餘生”,河南商城一農莊讀書人,咸豐十一年夏被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部下抓住,隨太平軍“轉戰”南北,後來根據自己的親生經歷,撰寫了一本《被擄紀略》,描寫了他眼中的太平軍,涉及太平軍紀律、知識分子政策,以及英王陳玉成的一些情況等等。

根據其記敘,採用第一人稱編譯如下。

06

一天,黃大人從廬州回到館裡,對我說,他已把我推薦給英王工部(太平天國凡封王皆有六部)尚書汪大人——“他那文館子,比我這武館子強百倍”。

隔了幾天,我隨黃大人來到汪大人館裡,汪大人舉止頗為儒雅,問我是哪裡人,何時來的,因何來到黃大人館裡,我一一相告。

正談說間,忽然來了一位鶴髮童顏的老先生,開口對我說:“你是商城人嗎?商城我去過。認識黃秋江嗎?他和我關係不錯,我去商城看他,那裡是個好地方啊。你咋個被這些龜孫裹來的?”

汪大人似乎怕他說出更出格的話來,連叫“老先生請進去”,老先生理都不理,只管說他的。

又說他原是李鶴人欽差的師爺,專門替他寫奏摺的,李欽差被太平軍俘虜後,他也被裹挾來了。

又說:你不曉得長髮者一寸頭髮一寸金,你們這些新來的,哪怕是王孫公子,他也要欺負你,不過有我在,你不要怕——怕他個錘子!

說完這些,他才進去。

黃大人被送走後,朱大人竟然喊來當差的,安排我與老先生住在一間屋裡。

我心想,老先生慷慨直爽,一定是可親近之人,心中暗暗感激朱大人的安排。

一番交談過後,老先生果然是我猜想的那種人,與我性情契合,對我照應有加,無微不至。

在汪大人的“文館”裡開始“工作”時,我有幸看到了書架上的各營冊結,知道了一些“秘密”,比如“天朝”也就是太平天國的組織結構、官銜名稱、英王陳玉成統率人數、英王率軍打了多少勝仗、活捉了四個大欽差等等。

根據這些資料的記載,英王打仗很厲害,基本上仗仗都是勢如破竹,清軍根本不是對手,後來遇到鮑帥(鮑超,湘軍將領,四川奉節人,太平軍勁敵),後者從來不和他正面pk,總是從後面包抄,或左右橫衝,清軍才有了一點轉機,英王才受了一點挫折。

所以有人說,鮑帥堪稱清朝之柱石。

我還知道了,那個李鶴人欽差,雖然當了俘虜,但太平軍無人不佩服,即使是英王,對他也是讚賞不已,說他“忠肝義膽,不易才也”。

根據那些冊結的記載,英王之所以如此“猖獗”,多半拜一個叫勝保的清軍將領所賜。

冊中記載道,因把帶兵當作兒戲,勝保得了個“孩兒”的外號,與英王打一仗敗一仗,打了四十多仗,敗了四十多仗,“英王之‘猖獗’由此,清朝之挫銳氣亦由此”。

可見清廷用人,差不多也是兒戲!

一個俘虜眼中的太平天國(中)

07

上面提到的那位老先生,姓葛名能達,原籍浙江紹興,寄居北徐州。

老先生多次對我談到李欽差,每次提到,他都要哭一回鼻子,述說欽差待人多麼厚道,勝保多麼混蛋,李欽差純粹是勝保那雜種害的。

葛能達老先生說,李欽差原先根本看不起勝保,然而安徽失守後,勝保權勢越來越大,李欽差那些帶兵官卻越來越操蛋,導致欽差被太平軍包圍。

被包圍的欽差離勝保很近,然而,欽差一連給他發了九道雞毛信,請求救援,勝保卻像根本沒有這回事一樣,打死也不救援。

英王的軍隊一到,就如泰山壓卵,花旗隊營官首先不戰而降,其餘跟著投降。

“走投無路”的欽差,雖然主動來到太平軍軍營,卻一直身在曹營心在漢。

英王令其叔陳得材去勸降,得到的卻是欽差這樣的回答:

勝敗軍家之常,勢已至此,夫復何言!上是青天,下是黃土,中間是良心,務必要說實話。譬如我若將英王活擒,能甘心降我乎?彼能甘心降我,我即降他,萬不宜作違心之論!

英王大怒,叫叔叔再也不要去勸他。

太平軍對欽差很好,簡直待若上賓,好吃好喝地供著,欽差還說他有個叫孟平的胞弟,他已被擒,但請把他胞弟送回去,英王叫人去查,查出送回固始。

李欽差的大名,天王洪秀全竟然也知道,英王到南京去見洪,後者還說李欽差是有用之才。

英王回奏說,李欽差是忠臣,也是節士,宜全其節,“於是天王下詔正法”。

李欽差被正法後,英王的叔叔還用一口絕好的棺材,盛了他的屍首,抬棺到固始,讓他魂歸故里。

08

冬月十一日,英王命工部尚書汪文炳,到天京(即南京)去見幹王洪仁玕,特意交代令我同行。

來到天京,我們住在水西門外,有時進城去看看,看到天王府極其奢侈靡麗,其餘王府,雖然不如天王府,但其奢靡程度,也令人咂舌。

五天後,汪文炳就離開天京,經太平府回廬州。

沒多久,清帥多隆阿就將廬州圍得鐵通一般。

聽說退守廬州的英王,尚有軍隊九十多萬。

又聽說有一天,英王派人送信給多隆阿,信中說:“人各有母,太皇后數年未面,如有人心,能令我母子一面否?”

多隆阿的營盤是從江中紮起的,英王要想到廬州城去見“太皇后”,必須穿過他的大營。

多隆阿答應了英王的請求,並保證他穿營而過時,他絕不趁機暗箭傷人。

英王便坐了一艘炮船,徑直穿營而過,多隆阿下令不準傷害他。

一個俘虜眼中的太平天國(中)

來到廬州城下,英王問守將葉雲萊,太皇后是否安好,葉雲萊在城牆上失聲痛哭,邊哭邊說,英王怎麼開恩來了,多隆阿那個雜種,多次假扮英王來騙我,幸虧都被我識破,未中其奸計。

他告訴英王,太皇后把皮箱都煮來吃了,草根也沒有了。

英王痛罵了一頓,當即開船回到七星關,坐在帳中大叫,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今天都要給我拼命,安徽要定了!

多隆阿見太平軍來勢兇猛,讓弱兵誘敵,精兵銳意攻城。

正在進兵的英王,忽然得到省會丟失的噩耗。

戰敗的太平軍,被活埋數萬,瘟疫也來湊熱鬧,英王損失慘重。

又與清軍打了幾仗,也多是有敗無勝,太平軍中便有人說,英王走運時,想怎樣就怎樣,倒運時,想一著錯一著。

到了同治元年二月,多隆阿對英王的包圍,越來越緊,英王卻派人到東鄉,去請來兩個戲班子唱戲。

一位叫王筱亭的浙江錢塘人(也是被擄來的,其父當過池州知府)對我說,這齣戲一唱,多隆阿肯定會退地紮營。

後來果然如他所言,簡直神了!

王筱亭說,道理其實很簡單,英王詭計多端,高深莫測,他請來戲班子唱戲,多隆阿不曉得他要搞什麼鬼,自然要防備,退後紮營最穩妥。

然而這一次,除了請戲班子唱戲,英王似乎已“黔驢技窮”,根本沒有別的“詭計”,但能令多隆阿退後紮營,目的也達到了。

直到三月,救援大軍仍然不見蹤影,城內柴草用盡時,開始人心惶惶。

好在糧食還有不少,足夠吃兩年,火藥也很充足。

然而,開門七件事,柴草也是其中之一,沒有柴草也是個大問題——總不能生吃吧?

一個俘虜眼中的太平天國(中)

09

包圍英王的是多隆阿、鮑超和杜某三軍,多達五十五營。

英王一點沒虛,決心儘快踏平清軍。

然而這一回,他遇到了對手,清軍紮營很巧妙,進可以戰,退可以守。

不知什麼原因,之前老打勝仗的英王部下,這回卻成了渣渣,英王令孫魁新打先鋒,他卻一個時辰不到就敗下陣來。

又令有小閻王之稱的張羅型之侄迎敵,也是一戰即敗。

而這些,都是英王的精銳!

英王先是不解,繼而怒髮衝冠,親自帶中隊出戰,但也僅戰了三個時辰,就頂不住了。

鮑超見他坐在高處,命令兩百杆槍對準他齊射,卻一槍也沒打中,簡直有上天保佑!

鮑超只好鳴金收兵。

二更時分,戰鬥終於告一段落,英王令各營清點人數,少了七十多萬,炮擊而死傷的佔了多數,也有不少人投降了清軍。

英王從此氣短。

這時,一個“重要人物”出場了,他就是苗沛霖。

苗沛霖是安徽鳳台人,秀才出身,原為私塾教師,後來在家鄉辦團練,與捻軍作戰,漸漸搞大了,控制了鳳台周圍數十州縣,割據稱雄,1857年投降過勝保,1861年舉兵抗清,與太平軍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被太平天國封為奉王。

苗沛霖這個王,還是英王送印親封的,所以英王對他非常信任,儘管他反覆無常。

苗沛霖對英王,可以說不是一般的好,可當他看到英王失利、安徽失守,不到一個月就丟了十多個州縣,僅剩廬州一府,就又投了勝保。

多隆阿等人將太平軍圍至四月,又在北門扎兩營。

這可是唯一的一條生路,絕不讓他紮成,即將紮成時,英武派出精兵,一舉將其挖平。

就在這時,叛徒苗沛霖粉墨登場。

一個俘虜眼中的太平天國(中)

他令一個乞丐手持竹杖,把每一節都打通,下留二節,裡面塞入給英王的信。

信是寫在黃緞上的,全是蠅頭小楷,基本上全是諂諛英王之話,肉麻到無以復加。

苗沛霖寫信的目的,是請英王到開封,他可以幫他實現之前的願望。

英王之前常說,只要得到開封,黃河以南大江以北,都可獨當一面。

苗沛霖認為,如今孤城獨守,實乃兵家大忌,英王蓋世英雄,何必為這股殘妖所困,所以在他看來,前往開封正是時候,他可以幫他四旗人,一旗三十萬,用這些人馬攻開啟封,何愁不下?

苗沛霖請英王先到壽州,然後再好好籌劃攻開啟封事宜。

苗沛霖此信,正中英王下懷,他立馬把左輔施大人、右弼殷大人請來商議。

兩人都有“奇才”之稱,也都是英王的智囊,英王什麼事都要找他們商議。

未等兩人開口,英王就迫不及待地對他們說,苗雨三(苗沛霖字雨三)真有韜略,我們非到壽州不可!

聽了英王的話,右弼殷燮卿吃驚地說,聽說苗雨三又投了勝妖,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如此反覆無常,實乃地道小人,這樣的小人,怎麼能信呢?

依愚見,千萬不能去!

左輔施大人也想說什麼,英王示意他不要說話,他沉吟半晌,突然有點煩躁地說,這事兒暫時放下,以後再談…

究竟英王有何辦法攻開啟封,請聽下回分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