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箴言故事】舉賢用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孔子箴言故事】舉賢用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論語·顏淵》中孔子在回答樊遲對人的看法時,說“如果把正直的人提拔到邪曲的人上面,就能使邪曲人也逐漸變好。武丁擢傅說,就是一個例子。

商朝第二十二代國王武丁,做世子時,遵照父王小乙的指示,離開繁華的都城,到民間去了解民情。遇到一個叫甘盤的賢人,告訴他要多瞭解些情況,民間一樣有賢能之士。一天早上,他走到虞山之下,見一群奴隸在進行板築勞動,其中一個奴隸樣子長的很古怪,對這位貴族的到來,一點也不拘束。武丁很感興趣,和他談了很多。從道理到工程,從生活到治國,他都分析的頭頭是道,入情入理。武丁聽了,十分高興。看中了這個人才。

【孔子箴言故事】舉賢用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不久,小乙死去,武丁當了國王,按照當時的規矩,父親死去,兒子應守孝三年。這三年內武丁觀察到國內那些掌權的貴族都無治國能力。他們既不做事,也不提出什麼主張。只知巴結奉承,保持祿位,治國不能指望他們。三年以後,武丁忽然對大家說,他在夜裡夢見一位神人,要賜給他一位治國的賢才。接著把這個賢才的形象,說了一遍,讓人繪出圖來,到處去找。大臣們在所有貴族裡都沒有找到,武丁又叫到百姓中去找,也沒找到。武丁對尋找的大臣發了火,命令他們不管到那裡,那怕奴隸群中,一定要把這個賢人找到。經過一番查詢,果然從奴隸群中找到傅說。大臣告訴武丁以後,武丁肯定地說就是他,於是令人帶著厚禮,謙恭地把奴隸傅說請了過來,破格提拔成大臣,幫助他治理國家。當年發現這位賢人的地方在傅巖,發現後武丁很歡悅,所以起名叫“傅說”。

傅說執政後,採取了許多發展生產,緩和社會矛盾,抑制貴族奢靡的措施,使商王朝上上下下關係協調,國家有了很快的發展。

【孔子箴言故事】舉賢用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在社會上,不論大單位,小單位,除一般的制度,規定外,往往有一種風氣。有的正氣佔上風,有的邪氣佔上風。正氣佔上風的,辦壞事沒有市場;邪氣佔上風的,正氣不得發揚,受到壓抑,邪氣當道。孔子在用人上強調正直的人當權後,便能在一個單位或一個地方樹立正氣。如果能以這樣,壞人壞事無市場。一個好環境中,也可能把壞人變好,正如在一個禮讓的國度裡,個別人不禮貌受到社會譴責,他也不得不禮貌些。日久天長,他也成為講禮貌的人了。

【孔子箴言故事】舉賢用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