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跨度70餘年,為何很少被拍成電視劇或寫書,實在太難了

五代十國是中國的一段戰亂紛爭的割據時期,始於唐朝末年(907年),直至宋朝一統中原(979年)而結束,是銜接唐、宋兩大著名王朝的一段大動亂時期。

對於五代十國這段歷史,想必很多人都非常陌生,因為影視劇中似乎從未提及過,甚至在高中的教科書上也只是一語帶過,

同樣是戰亂紛爭的割據時代,三國時期為什麼會世人皆知呢?

其實關於這個疑惑,應該從三方面來詳細解釋。首先就是,在這一時期國家和君主十分混亂,朝代更替頻繁,讓人很難記住他們之間的關係。

五代十國跨度70餘年,為何很少被拍成電視劇或寫書,實在太難了

五代十國準確的說是分為五代和十國兩個部分組成。

五代,是在唐朝覆滅後,中原地區依次更替的五個政權,他們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這五個朝代都是先後位於北方,因為均是以先後更替的形式存在,所以被稱為五代,意為“五個朝代”。

而十國,是在中原地區以外,大多為南方各地興起的十個國家,分別是前蜀、後蜀、南吳(楊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馬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這十個國家大多自始至終都是處於並存的狀態,同樣也與北方先後建立的朝代並存,所以被稱為十國。

當然,五代十國只是大體涵蓋了那一時期在漢地誕生的十五個主要的國家,與之大體時間上共同存在的少數民族國家,如回紇、吐蕃、遼、大理等國因為古代缺乏詳細的資料記載,所以還沒被算在內。

同樣沒被算在內的還有一些同樣位於漢地,但存在時間很短或是國土很小的國家,所以說,在那個時期,實際上共同存在於中華大地上的國家還遠遠不止十五個。

就是這麼多的國家,在不到一百年間先後建立,之間既有更替,又有並存,所以才讓感到混亂不堪。

並存的國家間相互征伐不斷,直到五代十國末期,後周的建立終於穩定了北方地區。

之後,宋太祖趙匡胤起兵滅掉了當時尚存的南平、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平海軍、吳越、北漢等地方割據政權,最終形成了與北面的遼國對峙的局面,五代十國才正式宣告落幕。

五代十國跨度70餘年,為何很少被拍成電視劇或寫書,實在太難了

所以說,五代十國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雖然也算不上太短,幾乎與元朝差不多,但卻不像元朝那樣處於大一統的狀態,各國之間的關係又比三國時期錯綜複雜的多,所以很難讓人記得住,就更不要說多達數十位的君主和各個國家中的大事小情了。

因此,五代十國僅在這一點上,就很難被作為影視作品題材。

缺乏代表人物和廣為流傳的故事

第二個原因就是缺乏代表性的人物和家喻戶曉的事蹟。

因為無論是古裝影視作品還是古典戲劇、小說等文學作品,所述說的大多都是一些家喻戶曉的人物和事蹟,例如隋唐時期的秦瓊賣馬、程咬金的三板斧,以及在五代之後的北宋楊家將、梁山好漢,南宋岳家軍等等,自然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和事蹟。

但可悲的是,五代十國時期類似這樣的英雄人物真的很少,至於廣為流傳下來的故事就更是鳳毛麟角了。終其緣由,其實還是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氛圍有關。

五代十國跨度70餘年,為何很少被拍成電視劇或寫書,實在太難了

因為五代十國時期各個國家的建立者大多都是擁兵自重的各地諸侯造反自立的,尤其在北方,更是由夷狄政權反客為主佔據的中原,而這在古代都是屬於造反、忤逆的大罪。

對於這些事情,任何一個君主都不希望有文人將其記錄在史冊上,更不喜歡文人墨客過多討論時政,所以對文化界也就限制得非常苛刻了。

除此之外,因為當時處於長時期的亂世局面,下面的官員自然是腐敗成風,禮教綱常日益淡薄,因此文學作品和值得流傳的佳話自然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五代十國跨度70餘年,為何很少被拍成電視劇或寫書,實在太難了

既然本身就缺乏詳細的歷史記載,又沒什麼廣為流傳的佳話,所以,五代十國時期的故事也就很難被寫成影視劇本和文學作品了。

除了以上的兩個原因外,五代十國在影視劇方面幾乎淪為空白,還因為那個時代毫無正能量可言。

沒有正能量

影視作品的作用不但是用於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娛樂大眾,還有著正面宣傳和影響民眾的作用。而五代十國時期無論是其各個國家的主要人物、還是重大事蹟幾乎都沒有什麼正能量可以宣揚。

試問,手足相殘、造反逼宮,能作為正面人物來寫嗎?殘害百姓,魚肉鄉里,能作為正面事蹟宣傳嗎?自然是不能。

五代十國跨度70餘年,為何很少被拍成電視劇或寫書,實在太難了

而五代十國在歷史上的記載,幾乎是中國古代最為混亂的時期,相比於秦朝末年焚書坑儒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況且因為天災人禍肆意橫行,官員貪汙成風,各國間又是連年戰亂,所以也就更加視文化和禮教如無物了。這樣一個時期的人物和事蹟,又會有哪個影視劇會去演呢?而且也沒什麼好演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