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蘇聯一個年輕人險些改變蘇聯命運,為何成蘇聯解體因素

50年前蘇聯一個年輕人險些改變蘇聯命運,為何成蘇聯解體因素?

蘇聯解體是二十世紀重要地緣政治事件,很多人把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當作蘇聯解體的重要人物。的確蘇聯這艘“大船”是戈爾巴喬夫讓其傾覆。但蘇聯解體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一個累積的效果。即使戈爾巴喬夫不讓蘇聯解體,也會有後來人來解體,只是時間長短而已。

50年前蘇聯一個年輕人險些改變蘇聯命運,為何成蘇聯解體因素

歷史背景

1953年,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突然病逝,關於這起死亡事件,後人評論很多。在這裡先不探討斯大林的死因,但他死後,卻給蘇聯造成了混亂。因為他生前沒有確立一位正式接班人,因此,元首去世後,蘇聯就迎來的短暫的“集體領導”時代,當時最有權的是貝利亞,還有馬林科夫。赫魯曉夫雖然在領導層,但並無實權。

50年前蘇聯一個年輕人險些改變蘇聯命運,為何成蘇聯解體因素

赫魯曉夫是一個很聰明人,他不甘於沒有權力。因此在赫魯曉夫精心佈局之下,他聯合馬林科夫,扳倒了貝利亞,又打壓馬林科夫,赫魯曉夫掌握了蘇聯大權。赫魯曉夫並沒有多少文化,也看不清當時的局勢,因此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赫魯曉夫在蘇聯二十大上丟擲了“秘密報告”,此報告否認了前任,立刻引來民眾思想混亂,造成了不可逆轉的結果。應該說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開啟了蘇聯解體之路。

50年前蘇聯一個年輕人險些改變蘇聯命運,為何成蘇聯解體因素

有人說赫魯曉夫的出發點是好的,人的一生誰能無過。但過分否定前任錯誤,就使國家建設失去了繼承性與連續性。雖然順應了部分民意,但也讓西方國家抓住顛覆蘇聯的“要害之處”。此後蘇聯不斷出現詆譭蘇聯領導的人的言論,把人心搞散了,搞垮了。

50年前蘇聯一個年輕人險些改變蘇聯命運,為何成蘇聯解體因素

赫魯曉夫也沒有得到善終。1964年,在勃列日涅夫的策劃下,赫魯曉夫被勒令“提前退休”,實際就是政變被趕下臺。於是蘇聯迎來了勃列日涅夫時代。勃列日涅夫在上任之前,蘇聯民眾對他評價並不高,認為此人也沒有多少能力,他上臺就是一個短暫的過渡,但沒有想到這一過渡就近二十年。不能否認勃列日涅夫執政時蘇聯出現了大發展,但那時蘇聯前期發展的一個積累。勃列日涅夫也繼續否認前任,而且他在位期間,蘇聯幹部老化,貪汙腐化嚴重,最要命的是內部鬥爭不斷。其中1969年,勃列日涅夫經歷一場暗殺事件,險些被殺。

暗殺事件發生後,勃列日涅夫認為蘇聯內部有針對他的反對勢力,因此,勃列日涅夫開始對蘇聯內部進行整肅。這場運動導致蘇聯發展停滯。

50年前蘇聯一個年輕人險些改變蘇聯命運,為何成蘇聯解體因素

暗殺事件

1969年1月22日,在全世界來說是一個很普通的日子,但對於蘇聯卻是一個重要而歡慶的日子。因為蘇聯於1月份成功進行了一次載人航天發射,航天員返回地面後,作為向世界炫耀的資本,蘇聯領導人要親自為航天員授勳。

1月22日,按照提前預定的計劃,勃列日涅夫率領柯西金、波德戈爾內等蘇聯領導層,乘車前往機場迎接航天員。勃列日涅夫在機場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慶祝活動,當活動結束後,蘇聯領導人乘車前往克林姆林宮,當勃列日涅夫的車隊從克里姆林宮偏門進入克里姆林宮時,航天員乘坐的汽車突然遭到了門口一名執勤警察的射擊。

50年前蘇聯一個年輕人險些改變蘇聯命運,為何成蘇聯解體因素

行刺事件把航天員及航天專家所坐的車當成了勃列日涅夫的車。事件發生後,乘坐車隊第三輛車的地勃列日涅夫眼角受傷,立即換乘第五輛車迅速離開。此事件發生後,蘇聯電視臺直播一度中斷,後來甚至傳出勃列日涅夫被殺身亡的訊息。

此次刺殺事件來的太突然,雖然事前克格勃已有所掌握,但依然沒能阻止暗殺事件發生。勃列日涅夫對刺殺事件很生氣,他下令克格勃一定要把此次事件查個水落石出。

在勃列日涅夫看來,此次事件是蘇聯反對他的人要殺他,他嚴令克格勃必須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經過克格勃的調查,結果是一個名不滿待遇的青年人制造的。他偷了槍並偷了其舅舅的警服而實施這次刺殺計劃。

50年前蘇聯一個年輕人險些改變蘇聯命運,為何成蘇聯解體因素

對於克格勃的報告,勃列日涅夫顯然不滿意。勃列日涅夫認為克格勃沒有調查清楚,後來再深入調查,原來他的連襟茨維貢把此訊息壓住了,緊急時刻才通知時任克格勃負責人安德羅波夫。安德羅波夫臨機處置,才使勃列日涅夫躲過一劫。最後勃列日涅夫排除了克格勃所為。但勃列日涅夫還是懷疑此事件背後有“黑手”,於是他把矛頭對準了蘇聯內部。

整頓換血

此次針對勃列日涅夫的刺殺事件,雖然勃列日涅夫害怕,但他還沒有足夠的威望及能力大開殺戒。因為斯氏去世後,無論是赫魯曉夫,還是勃列日涅夫,其威望都未能達到。既然不能殺,勃列日涅夫可以“換血”。因此勃列日涅夫開始大量調整幹部。

50年前蘇聯一個年輕人險些改變蘇聯命運,為何成蘇聯解體因素

首先從蘇聯領導層開始。勃列日涅夫認為柯西金、謝列平、謝列斯特、波德戈爾內四人嫌疑最大,對他有一定威脅。但由於柯西金是抓經濟的專家,此人野心並不大,勃列日涅夫仍舊對他不放心,於是派五名親信安插在柯西金身邊工作。

但對謝列平就沒有這樣好的待遇了,勃列日涅夫把謝列平平職調任管教育的副職,年輕有為謝列平就這樣失去權力。

而波德戈爾內和謝列斯特主要在烏克蘭行使權力,雖然手下沒軍隊,但對烏克蘭有行政大權。烏克蘭是勃列日涅夫的故鄉,勃列日涅夫很有經驗,他給謝列斯特升職,實際上解除了他的領導權力,然後全面整頓領導層,讓自己的親信掌握了烏克蘭大權。從此謝列斯特再沒有權力與勃列日涅夫對抗。波德戈爾內是蘇維埃主席,此時的蘇維埃主席已經沒有實權,但勃列日涅夫仍舊不放心,隨後召開會議,他兼任了此職務。

內部權力整頓後,各個重要崗位基本都是勃列日涅夫的親信,他完全可以高枕無憂了。

50年前蘇聯一個年輕人險些改變蘇聯命運,為何成蘇聯解體因素

帶來惡果

勃列日涅夫透過整頓幹部,把聽話的幹部用起來,只要對他忠心,他就用。這就形成了一個親戚朋友圈子。當時勃列日涅夫的同學、戰友、親戚、朋友等,凡是認識勃列日涅夫的,能沾邊的幹部都用起來。

勃列日涅夫身邊這些人,能力很一般。有些人甚至只有小學水平,有些幹部甚至就是社會渣子。特別是勃列日涅夫為女兒選的“駙馬”,其實就是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警察,但因為長得帥氣,被其女兒相中,藉助勃列日涅夫的關係,很快成為內務部副部長。

50年前蘇聯一個年輕人險些改變蘇聯命運,為何成蘇聯解體因素

據資料顯示,勃列日涅夫女婿無能但卻能貪,利用職務之便貪腐。當時各級領導只要給勃列日涅夫送錢,或者忽悠勃列日涅夫,都會受到表彰。而錢從哪來?當然利用職權貪腐而來。蘇聯監察部要調查,還被勃列日涅夫訓斥為“多管閒事”。勃列日涅夫任人唯親,給蘇聯造成很大的破壞。勃列日涅夫執政期間,幹部是僵化的,基本沒有流動,即使有些幹部到了退休年齡還依然不退,這就使蘇聯幹部使去了活力。使很多幹部有怨氣,進而變成仇恨。

赫魯曉夫雖然能力一般,但他曾說過一句話:“絕不可無休止的利用人民的信任。”勃列日涅夫並不知道這句話的含義。因為他的能力比赫魯曉夫能力還差一截。

50年前蘇聯一個年輕人險些改變蘇聯命運,為何成蘇聯解體因素

勃列日涅夫的幹部政策,使蘇聯錯過了培養優秀幹部的機會,帶來的社會不穩定,而且很多投機分子被用起來,其中包括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等人,正是這些人,為蘇聯挖好了“墳墓”。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