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教數學》讀後感

《簡單教數學》讀後感

《簡單教數學》這本書是特級教師戴曙光老師的一本著作,讀完這本書,真的想推薦給我的同行們,這的確應該是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必備的一本案頭書。因為在這本書中,戴老師用大量精彩的教學案例,向我們詮釋瞭如何簡單教數學。戴老師說:“簡單課堂看似簡單,卻有內涵;看似簡單,卻有韻味;看似簡單,卻不簡單。”

《簡單教數學》讀後感

印象深刻的是戴老師講的“三標準”。從教學目標、教學環節、教學媒體三個方面談如何實現數學教學的高效。

一、教學目標“準”而實際

“教什麼”具體而言是指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目標如果定偏了,直接影響“怎麼教”,關係到課堂教學的質量。從這個意義上說,“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

也就是說,學習目標的設定至關重要。要設計適合學生的學習目標,要從教材,從學情出發,基於課標要求去設計符合現實的學習目標。

二、教學環節“少”而實效

教學環節“少”了一些,就可以聚焦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節省課堂教學的時間,留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去思考。

教學環節少,就是減去重複的不必要的環節,教學環節少,就是讓教學更加連貫一些;教學環節少,就是讓教學的重點更加突出,難點有效突破。

在平時聽一些名師的課的時候,經常就會發現他們設計的教學環節很少,但是問題研究的很深,很透徹,原來他們的想法是一樣的,就是儘量減少教學環節,減少花哨,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時候設計的題目會出現重複,或者層次不夠清晰,而戴老師為我們指明瞭方向,那就是讓教學環節“少”而實效。

三、教學媒體“簡”而實用

現代化的教學媒體(一般指課件)進入課堂,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普遍運用,教師們慢慢地依賴上的了課件,學生也慢慢地離不開課件的演示了。

但是,凡事都有優劣,只有分清楚了優劣,才能做到揚長避短,在享受資訊科技給我帶來的便利的同時,要冷靜地思考教學課件所起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

比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時,讓學生動手擺一擺,要比課件演示的效果要好,能讓學生動手操作的,儘量讓學生動手操作,這樣比動畫演示效果要好,學生的直觀印象更加深刻。

在這本書中,戴老師將一節課四十分鐘的分工劃分的。非常清晰。他多次強調,每節課都要給學生預留寫作業的時間,當堂面批作業要比課後批改作業效果好。

戴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他的教學“三環節”:一是匯入,二是探究或講解,三是練習。在三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匯入做到“快”而“趣”,探究做到“慢”而“透”,練習做到“精”而“活”。

在時間的安排上,匯入一般不超過3分鐘,探究一般不超過15分鐘,其他時間都用在練習和作業上。他說,這樣的時間安排有幾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比較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小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時間裡,注意力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前20分鐘學生的注意力相對集中、思維相對活躍,後20分鐘注意力容易轉移,因此應儘量在前20分鐘完成例題的教學。二是要把較多的時間用在新知學習上,因此應該儘快進入主題學習。三時探究的形式不宜過多,應該追求縱向深入。做到“透”,而不是橫向走過場。四是20分鐘的練習和作業時間能保證練習的量,前10分鐘邊練邊講,後10分鐘獨立作業,練習的題型和形式決定了練習的質量。

這與我們學校的教學要求不謀而合,一節課40分鐘,每節課到了30分鐘的時候,鈴聲就會響起,提醒老師們讓學生獨立寫作業的時間到了。戴老師為我們提供了這麼詳細的教學環節指導,相信我們如果能嚴格按照他講的去做教學設計,去把握好教學環節,怎麼會教不好數學呢?

在這本書裡,戴老師用大量的教學案例,告訴我們簡單教數學的方法,告訴我們如何去做,才能更有效,比如,他提到了給學習較困難的學生補課,課前補比課後補效果要好,課前給學生補基礎知識,再上課的時候,學生就會更有自信學好數學。

還有很多很好的教學案例,在我們上課的時候,就可以將一些內容直接補充到我們的教學設計當中去,很實用的課例。對於我來講,讀了這本書,真的受益匪淺,下一步就是如何在教學中去實踐,去做好自己的教學,讓數學教學變得簡單而有趣。

【《簡單教數學》讀後感】相關文章:

1。《簡單教數學》讀後感範文

2。《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

3。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

4。教語文其實很簡單讀後感範文

5。《我教小學數學》的教師讀後感

6。《跟吳正憲學教數學》讀後感

7。李烈我教小學數學的讀後感

8。李烈我教小學數學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