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古往今來,對於忠誠的描寫很多,而明朝第一忠臣于謙,絕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光明磊落的官員。

在其被冤死後,錦衣衛對他的家產進行調查,卻在抄家時發現于謙家裡貧困潦倒,一窮二白,感動得當場落淚。

當於謙的死訊傳入朝中後,甚至就連位居高位的太后,也在得知後悲傷絕食,因為大家都知道,于謙生得光明,卻死不其所。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一、少年英雄,鐵骨錚錚

于謙尊敬且崇拜風骨高尚的義士,在他的房間裡,掛著一副文天祥的畫像。

對於他來說,文天祥本身代表的是忠誠的氣節,是警醒的明忠。

他曾說道:“赤帝子,斬白蛇當道”,言語之中不僅展現的是雄心壯志,也顯示出了他的天縱奇才。

在永樂十九年,于謙考中了進士,雖然不是最好的名次,卻代表了他踏進官場的第一步。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這時的明朝,在對於官員的管理上十分嚴格,所以官場中並不存在什麼貪汙枉法的行為,甚至可以說是難得的風氣絕佳。

對於于謙這朵白蓮花來說,可謂是在最好的時間長在了最好的土壤裡。

就這樣過了五年,于謙迎來了他在職場中的第一道轉折點。

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熙起兵謀反,為國家帶來了新一危機。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說到朱高熙,年輕時候隨著父親朱棣起兵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稱得上是一名聰慧的大將。

可他為人本身卻有著一個致命缺點,就是性情暴躁,貪慾太重。

早在朱棣在位時,他就不滿太子人選,在冊封時候就想搗蛋,只不過後來被朱棣制止趕回了樂安洲。

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他仍舊對於皇位虎視眈眈,而他這一次的起兵謀反,也正是衝著皇位而去。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當身處朝內的皇帝朱瞻基受到信報後,立即決定率兵出征。

而出人意料的是,朱瞻基選擇了任命于謙作為他的御史一同前往。

對於這一選擇,朝廷百官都覺得難以置信。

因為于謙入朝雖有幾年,但論資歷與建樹還遠遠達不到這樣的成就,為何朱瞻基會如此果斷呢?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其實朱瞻基之所以會下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之前便有聽人說過於謙辦事細膩十分穩妥,隨後便對於謙展開了觀察,默默對他有了一份關注。

于謙萬萬沒有想到,平日裡他只管埋頭工作,竟然在無意之間就受到了皇上的注意。

而御史這一工作需要陪伴在皇帝左右,必然需要一個靠得住的官員。

當於謙得知這一訊息以後非常開心,因為這意味著,他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曾在他的詩詞中有寫道: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朱瞻基的此次親征,僅幾天就把朱高熙從城裡揪了出來。

大庭廣眾之下,朱瞻基讓人為朱高熙定罪,可文武百官哪位不知,朱高熙雖然罪孽深重,但好歹曾經也是一個功臣。

若是定罪定不好,說不定日後還會遭到報復,畢竟早在之前朱瞻基就有過放虎歸山的做法。

所以大臣們面面相覷,均無人敢上前領命,看著百官紋絲不動。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朱高熙雖然淪為下囚,但卻仍然還是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就在朱瞻基要勃然大怒時,于謙站了出來。

于謙走到臺上,居高臨下的俯視朱高熙,雙目之間炯炯有神,咬牙切齒的一條一條數落著朱高熙犯下的罪過。

從壓迫民眾,再到蠻橫造反,言辭之犀利,用詞之正氣,竟直接把朱高熙數落得自稱“罪該萬死”。

史書上對這一段的評價就是,于謙為人剛正不阿,聲音洪亮,大氣凜然。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也正是因為于謙這一次的挺身而出,讓朱瞻基在心裡下定了重用他的決心。

等到朱高熙一事了結以後,于謙就被升了官職,被派往到江西查詢案件。

而事實證明,朱瞻基的眼光並沒看錯,于謙去到了江西以後,平反了百起冤案,引得百姓叫好連連,深得當地民眾的愛戴與支援。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二、于謙,官場中的白蓮花

不過雖然于謙看似風光,實則也有遭到小人迫害的時候。

例如當時明朝有名的太監王振,在朝內可以說是權利大到隻手遮天,他給其他的官員們都立下了一個規矩,就是給予他一定的保護費。

這個保護費要的不多,但看著心意必須得交,乍一看好像也不難過。

可對於于謙來說,問題就大了。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先不說他沒有存款,光是養活自己就得夠嗆,所以等到交保護費的時候,于謙只給王振送去了一些蘑菇和線香。

王振好歹也是有名的公公,什麼時候受過這等恥辱,當即就給於謙押到了地牢裡。

就在其他官員都在為于謙惋惜的時候,出乎意料的事情又發生了,城裡的百姓聽聞于謙遇害,紛紛上書為他求情,影響規模甚至轟動了整個京城。

王振最後只能迫於壓力,將於謙重新釋放,他這才從鬼門關前逃了回來。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從這一次的官場危機以後,于謙的事業開始變得蒸蒸日上。

五年時間,他升職到了兵部右侍郎的位置,而且因為表現優秀深受皇上信任。

從平日裡的請柬,再到官員間的調動,這些本應是對下屬機密的處理事務,皇上大多都會詢問于謙看法。

于謙之所以是個忠臣,關鍵就在於他不忘本分更不忘情分,皇上的信任被他深深記到了心裡。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可他卻沒想到,這份信任,在多年以後也會成為奪走他性命的契機。

朱瞻基駕崩以後,朱祁鎮登上了皇位。

此時的他不過九歲而已,壓根不可能處理好朝廷事物,充其量就是一個傀儡的存在。

而真正掌握權利的人物,還是身在背後的太后太皇。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因為朱瞻基的離去,朝廷內開始變得動盪不安。

畢竟太皇太后年紀已大,在朝政方面的執行已經做不到像年輕時候的那般嚴苛。

而王振看準了這麼一個機會,暗中開始實施操控皇帝的計劃。

可惜的是,這項計劃並沒實現。

太皇太后雖已年邁,但政治之鐵腕不落分毫,三天兩頭就把王振抓去大罵一頓。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這番手段倒是遏制住了王振的計劃,可隨著太皇太后在後幾年不幸駕崩,朝廷到頭來還是成為了王振的天下。

此時的朱祁鎮雖然已是少年,卻仍被王振哄騙得暈頭轉向。

正在明朝即將淪陷之際,另外一把來自北方的大火燒了起來,原來是瓦刺大軍也打算趁此機會發筆橫財。

面對大軍,朱祁鎮決定親征討伐,卻不幸在土木之戰被俘。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說來這一切,也是王振這惡人多作怪。

因為是他鼓勵的皇上親征討伐,也是他貪功名利,讓本有機會逃離的朱祁鎮繞了遠路去往蔚州,正是在這條路上讓他們陷入了插翅難飛的境地。

皇上被俘,朝廷混亂,一切好像都在預告著明朝即將滅亡,文武百官們群龍無首,亂作一團,誰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就在這國家危難之際,于謙再度站了出來。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三、於公於私,于謙都問心無愧

瓦刺大軍俘虜了朱祁鎮以後,以他要挾為人質,向朝廷提出了交換條件。

但是金錢數額之大,與虧空的國庫簡直不成正比。

這一要求最終遭到了拒絕,面對氣勢洶洶的瓦刺大軍,皇太后將一切職責交予了于謙,希望他能夠保護京城不受敵人威脅。

而於謙也確實做到了這點,當大軍壓境時,于謙身為兵部右侍郎,主動領命率兵出擊,經過一番惡戰,最終破釜沉舟將瓦刺大軍擊退,還成功救回了朱祁鎮。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這等功績,堪稱救國功臣也不為過。

可是于謙不僅沒能得到公平的待遇,反倒是朱祁鎮回朝以後,讓于謙迎來了他的死亡倒計時。

朱祁鎮回朝以後已經失去了皇位,因為他在出徵以前,為了讓百官信服,親自設立了兩歲的朱祁鈺為太子。

哪怕他活著歸來,也只能是一個太上皇的身份。

而在於謙立下了如此功績以後,在朝廷之中的地位直線上升,權力一度比起之前的太監王振還要強大不少,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但在這時,就有小人眼紅了,官僚們眼見於謙如此順風順水,也逐漸地膨脹起來。

他們仗著皇上年幼,不斷的進諫彈劾于謙。

但是朱祁鈺對待于謙卻是十分偏愛,這些計謀雖然沒有得逞,可是隨著一場大病來襲,官僚們還是達到了他們的目的。

景泰八年,朱祁鈺生了一場大病,只能撒手朝政臥病在床。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原本被擠下位置的朱祁鎮趁此機會,立即籠絡了一批官僚發動了“政變”,成功奪回了皇位。

這時的朱祁鎮考慮到于謙之前一直在幫助朱祁鈺,生怕他再惹事端,便將於謙打入了大牢以內。

從這以後,于謙便迎來了屬於他的末路,明朝的朝政變得烏煙瘴氣,再也沒有一絲轉機。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正月二十三日,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殺死。

救國英雄、一代忠臣,就這樣失去了他的生命,換來的,卻是一個陷入腐敗的國家。

于謙死後,錦衣衛奉命前往抄家,可是當他們來到于謙家裡時,卻發現這位大名鼎鼎的兵部尚書不僅家徒四壁,一貧如洗。

錦衣衛們翻遍各個角落也沒有丁點財物,只有在一間小房子裡,供奉著明代宗賜予他的蟒袍與劍器。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除此之外,牆上只掛著一張畫像,畫中正是文天祥。

錦衣衛們無不感嘆于謙人品之高尚、為官之無私,無不為他落淚。

于謙去世時,皇太后並不知道這個訊息,等到新的兵部尚書被任命以後,才察覺于謙被冤斬。

她在宮內變得鬱鬱寡歡,成天哀嘆,甚至是水米不進,以絕食來哀悼這位遭受不白之冤的英雄。

她心裡清楚,當初京城受難,是于謙甘願付出一切救下了這個國家。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後來的朱祁鎮讓陳汝言取代了于謙的位置,可他任職不到一年就遭人舉報,原因就是貪汙受賄,經過調查,竟然有幾萬白銀之多。

此時的明英宗才意識到,自己當初原來錯怪了于謙。

時間總會帶走一切,明英宗犯下的過錯,最終在明孝宗手上得到了彌補。

經過調查,百姓們希望為于謙平冤的心願極深,明孝宗便採取了民意,為于謙光復了所有他應該享受到的榮耀。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死,錦衣衛抄家無不落淚,太后得知死訊悲傷絕食

雖已人死,但傳說猶在,于謙的墓前建起了祠堂,逢年過節,總有許多人前來拜祭。

生死總有遺憾,就像是歷史無法更改,于謙之死是遺憾,但其所創下的壯舉,其英勇之事蹟,直至今日,已然被萬人景仰。

于謙的一生經歷太多,他見證過黑暗,得到過光明,隨著落幕,想必于謙並不覺得痛苦。